
日前,
华天酒店(000428)发布公告,由于经营效益不佳,包括董事向军在内的4名董事会成员对公司三季报投出反对票。
《财中社》注意到,2015年11月,
华天酒店完成截至目前的最后一次定增。公司以5.51元/股发行3亿元,募资16.5亿元,向军通过旗下公司全额认购,成为
华天酒店二股东,目前依然如此。10年投资难见回报,向军“忍不了了”。
华天酒店发布的公告显示,在审议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时,董事向军、邓永平,独立董事马召霞和孙春玉等4人对议案投下反对票。
华天酒店董事会共有9名成员,这意味着公司审议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勉强过关。
两名独立董事-马召霞和孙春玉反对的理由基本相似,主要对公司经营结果不尽如人意,对未来发展表示担忧,希望经营管理层能提出行之有效方案,尽快扭转现状。
向军和公司副董事长、副总裁邓永平反对的理由较为接近:近10年
华天酒店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进入2024年亏损扩大,管理层未提出扭转此趋势的思路和方案。
与其他3名董事对公司经营结果不满意不同,向军特别提到,“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结果不满意。”
确如上述董事所言,自2014年起,
华天酒店每年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都是亏损,截至2023年,10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达到33.5亿元,至2024年前三季度已经累计亏损34.8亿元。
收入更是每况愈下。2014年
华天酒店的收入为15.1亿元,2018年跌破10亿元,2023年只有6.9亿元,与疫情期间相比虽有恢复,但较疫情前相去甚远。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不佳,
华天酒店的解释是主要受“旅游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改变影响,公司酒店主业的收入同比有所下滑。”
《财中社》统计发现,A股上市的5家酒店中,2024年前三季度,其余4家酒店收入要么增长,要么基本持平,只有
华天酒店收入降幅超过了两位数。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截至2023年,同行的收入要么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要么已经超越疫情前,只有
华天酒店收入大幅落后疫情前。
经营效益不佳的一个后果是
华天酒店负债率远超同行。2024年三季度末,
华天酒店资产负债率为75.8%,其他4家没有一家超过70%或者说大多在60%以下。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华天酒店货币资金为1.2亿元,负债中仅短期借款就达到14.2亿元,公司短期借款常年保持10亿元以上的级别,货币资金则基本在2亿元以下。
10年投资一场空 2015年底,
华天酒店完成定增,向军旗下的湖南华信恒源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华信恒源”)包揽了16.5亿元的募资额,代价为每股5.51元。华信恒源以29.44%持股成为
华天酒店二股东,仅次于当时持股32.48%的大股东。
在华信恒源入股后,
华天酒店股价也曾一度超过10元,但好景不长,
华天酒店股价进入漫漫下跌趋势,并于2017年年中跌破了发行价。此时,华信恒源的股票还在三年锁定期,要等到2018年11月才能解禁。
解禁时,
华天酒店股价已经不足3元,华信恒源严重浮亏。2019年5-6月,华信恒源以不到3元/股的均价减持了2800万股,割肉套现7943万元。2020年1月,华信恒源又以2.63元/股割肉500万股,套现1315万元。
由于涉及担保纠纷,2020年9月,华信恒源所持3450万股股份遭到强制划转。转让后,华信恒源持有
华天酒店的比例降至22.8%。之后虽有小幅减持,但基本变化不大。
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华信恒源持股2.32亿股,持股比例22.7%,
华天酒店目前股价不到4元/股,向军的这笔持有了10年的投资,仍然处于浮亏中。
市场上并没有太多关于向军的资料,但10年前能够一次性拿出逾16亿元真金白银,显然向军是一名低调的“富豪”。虽然向军不是华信恒源的唯一出资人,但却是主要股东。
在完成入股
华天酒店的2015年,港股江山控股(00295)以3.5亿元收购了一家名为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4.6%的股权,这家从事光伏发电企业的实控人恰是向军。不过,在之后江山控股年报中,这家公司被提及不多。
工商信息显示,由向军控股的北京摩达斯投资有限公司是其主要投资平台,公司目前对外投资仍存续的有12家,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等领域。

《财中社》注意到,在A股市场,向军也曾试图拿下一家上市公司控股权。2022年6月,
申科股份(002633)发布公告,原实控人何全波、何建东计划将控股权转让给向军控股的公司。2023年2月,何建东13.16%的股份转让完成,总价1.58亿元。
但何全波持有的28.12%股权转让却“卡壳”了。2024年2月,何全波转让终止,向军寻求控股权的努力再次失败,身份暂时定格为
申科股份三股东。
目前
申科股份实控人何全波再度筹划出让公司控制权。
申科股份公告,实控人何全波拟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转让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全部股份。这一次,低调的富豪向军还出手吗?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