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加速量子计算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睿智医药最新消息,300149最新信息

《 睿智医药 300149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加速量子计算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
2025-03-20 13:16:0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怡鹤)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英伟达首次设立“量子日”,展示量子计算的最新技术进展,探讨未来趋势;中国科大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3月以来,中外量子领域多重利好催化,量子科技加速走进产业生活。近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量子科技掀起的“算力革命”有望为一些产业带来颠覆性影响。目前,我国量子计算技术位于全球第一梯队,政策保障与人才梯队建设日渐完善,量子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加速量子计算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尽快成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还需要从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储备等方面协同发力。
  郭国平说,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就如同水力、电力一样支撑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人类对算力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量子计算凭借量子叠加与纠缠特性,在特定问题上可实现指数级算力突破。这种算力的范式革新,成为进一步破解“算力焦虑”的解决方案。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远超经典计算机,能够在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流体动力学、能源材料等众多算力密集型领域大幅提升效率。
  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量子计算机快速筛选分子结构,新药研发周期可以从数年缩短至几个月。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围绕靶标识别、药物筛选和优化等环节,探索量子计算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案。
  “量子计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芯片制造、测控系统和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郭国平说,我国量子计算技术目前已位于全球第一梯队,拥有第一套自主量子计算机测控系统、第一个自主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一款自主量子芯片设计软件、第一条自主量子芯片生产线、第一个搭载量子计算机真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等。这些自主设备和技术已全部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集成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第一条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
  政策保障与人才梯队建设为量子科技带来机遇。近年来,“量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屡被提及,安徽等地设立了量子产业先导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形成合力。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中,量子科技被列为“关键领域”之一,支持高校布局相关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郭国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量子科技领域提出系列建议,包括引入量子计算“引擎”,加速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我国自主量子计算产品“出海”扶持力度;构建多层次量子计算人才教育体系等。
  近年来,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其凭借量子叠加与并行计算的特性展现出的超强算力有望成为破解生命科学密码的“钥匙”,建设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的“引擎”。郭国平建议,加强顶层规划,构建量子计算与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将量子计算与生物医药融合发展纳入“十五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设立跨领域重点研发计划;夯实基础研究支撑条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培育量子生物医药融合型产业生态等。
  2024年11月,我国量子计算企业本源量子首次向海外出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机时。在郭国平看来,国际量子计算市场潜力巨大,但量子计算机供给能力有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量子计算机存在缺口。他建议政府制定针对量子计算机出口的专项政策,鼓励量子计算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市场推广与宣传,完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郭国平还注意到,目前,全国范围内量子计算科研人才和工程人才紧缺,量子计算人才培养生态尚不健全。有关统计显示,目前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国内量子计算专业人才数量仅千人左右。我国量子计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产学研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他建议教育部加大量子计算专业设置数量,基于未来技术学院开展量子计算人才教育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量子计算人才;将量子计算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符合量子计算产业发展需求的量子计算应用型工程师;着手职业院校量子计算技工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