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次波折,找钢产业互联集团(简称“找钢网”)终于迎来了即将上市的曙光。
日前,据港交所文件,找钢网以De-SPAC方式申请上市,已通过上市聆讯,招银国际、汇丰与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预计公司将于3月10日挂牌上市。
找钢网的上市征程早在多年前便已开启。2018年6月,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未能成功上市。此后,公司曾尝试转战纳斯达克,但最终也未能如愿。2023年8月,找钢网决心重启上市计划,通过与SPAC公司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合并,以De-SPAC模式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前,公司已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4亿元,投资方包括险峰长青、经纬中国、真格基金、红杉中国等投资机构。
在此次De-SPAC交易中,找钢网的估值高达到100.04亿港元,较2018年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79.30亿元(约85.68亿港元)增长超16%。
此外,Aquila、找钢网还与徐州臻心、东英资管、东方资产管理、托克香港、宁海真为、许昌产业投资、Spring Prosper Pte. Ltd.、郑州诚信等8名PIPE投资者签订PIPE投资协议,PIPE投资所得款项总额将为5.358亿港元。
尽管公司估值有所提升,但找钢网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这也使得投资者对其上市之路尤为关注。
三年多时间亏损超11亿
公开资料显示,找钢网成立于2012年,其主营业务是在中国提供涵盖钢铁交易全价值链的一站式B2B综合服务,包括线上钢铁交易、物流、仓储与加工、SaaS产品以及大数据分析。目前,找钢网也正逐步拓展至电子元器件、电工电气、五金机电产品及有色金属等非钢铁工业原材料市场。
此前,找钢网收入主要来自两种模式:一是“轻”数字化平台模式,即卖家通过集团的数字化平台向买家销售钢铁产品并支付佣金,集团不持有产品所有权;二是“重”自营模式,即集团采购并持有钢铁产品,直接销售给买家以赚取差价。
在2019年,找钢网认为,中国钢铁交易行业需要一个为整个价值链上各参与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平台,因此开始由“重”到“轻”的转型,逐步缩减自营业务规模,转型为第三方平台电商,并于2022年基本完成转型。
由“重”向“轻”转型的过程中,找钢网朝着创始人王东设想中的“B2B行业的京东商城”的目标迈进,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不过,因潜在的信贷风险和监管要求,找钢网不得不“断臂求生”以继续冲击上市。在2023年8月,公司暂停了商业保理业务。又于2024年8月,公司终止了胖猫金融相关业务。
目前,找钢网主要经营四条主要业务线:交易服务、交易支持服务、科技订阅服务和国际交易业务。在2023年,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按2023年在线钢铁交易吨量计,找钢网已是中国最大的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
2023年,找钢网的数字化平台录得三方钢铁交易吨量达47.3百万吨,约占中国三方在线钢铁交易总吨量的40%;交易总吨量由2021年的35.6百万吨增至2023年的49.0百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7.3%。
尽管找钢网的三方钢铁交易吨量有所提升,但其营收和净利润却波动下滑。2021年至2024年前9个月,找钢网的营收分别为13.5亿元、9.05亿元、11.7亿元及11.4亿元,整体较为波动,其中2022年营收更是同比下滑32.96%。
净利润方面,找钢网更是面临亏损逐年扩大的难题。2021年2024年前9个月,找钢网净亏损分别为2.74亿元、3.66亿元、4.69亿元及0.5亿元,三年多时间亏损超11亿元。
出现大幅亏损,这与找钢网大额的销售及分销开支有关。2021年2024年前9个月,该开支分别为2.71亿元、2.43亿元、2.59亿元和2.1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20%、26.8%、22.2%和18.8%。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找钢网这种亏损的扩大可能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运营成本上升、市场拓展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等。同时,也可能反映出公司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资产负债率超150%
实际上,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钢铁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之间,钢铁线上交易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9.1%左右。预计到2025年,中国钢铁线上交易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29亿吨,线上渗透率将达16.2%。这表明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场潜力巨大,且增长势头强劲。
在钢铁电商赛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找钢网作为头部企业,在行业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此次IPO,找钢网计划募资10亿港元,募资金额约25%预计将用于通过数字化加强服务供应;约20%预计将用于扩大买家群体并增加其黏性;约20%预计将用于加强技术能力;约25%预计将用于探索跨行业扩张;及约10%预计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但是,在连年亏损下,找钢网的流动性和持续经营能力都面临不小的考验。2021年至2024年前9个月,找钢网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37.90亿元、159.96亿元、182.03亿元和174.79亿元,总资产分别为78.28亿元、96.82亿元、117.65亿元和109.88亿元,经计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76.16%、165.21%、154.72%和159.07%。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30日,找钢网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4.36亿元。
曹磊表示,当前,钢铁电商行业经过了此前的“跑马圈地”阶段,现在整体进入“精耕细作”时期。从此前的“百家争鸣”到当前竞争格局初显,行业已进入巨头角逐阶段。
在钢铁电商领域,
上海钢联、欧冶云商和找钢网构成了第一梯队的主要玩家。其中,
上海钢联已经完成上市,欧冶云商在过会后终止了其创业板IPO计划,而找钢网则通过De-SPAC方式申请上市。
天使投资人郭涛表示,从投融资角度来看,找钢网选择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IPO流程更快、成本较低,有助于公司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支持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在钢铁电商领域,目前仅有
上海钢联于2011年6月成功上市,此后再无其他公司实现上市。
郭涛进一步强调,未来,钢铁电商行业可能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型钢铁电商平台将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速整合资源,提高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将成为钢铁电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提升平台的交易效率、用户体验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