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涛向记者表示,中国企业要锚定改革目标,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坚持产学研协同和全球化布局,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促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力科技创新,向微生物要蛋白 今年以来,受产区天气扰动、贸易政策调整等影响,国际大豆期货价格震荡上涨。我国是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大豆价格的波动,增加了国内蛋白原料供应的不确定性。
我国蛋白缺口较大。熊涛介绍,长远来看,谷类、豆类种植和奶牛养殖等传统蛋白生产方式,在可持续供应方面难以满足需求,亟须建立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高质量的蛋白生产方式。以酵母蛋白为代表的微生物蛋白,可有效补充传统蛋白的缺口,且对环境更加友好。
“通俗地说,1000立方米的大型酵母发酵罐一年的蛋白产量,相当于10万亩至30万亩大豆能提供的蛋白。”熊涛介绍,发展微生物蛋白产业,为加大优质蛋白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落实大食物观和确保粮食安全角度,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他介绍,早在2015年,安琪就已着手规划布局酵母蛋白产业。经过9年研发,公司的酵母蛋白产品实现了全球领先,已被列入我国新食品原料。去年7月,由安琪牵头制定的酵母蛋白行业标准正式施行,万吨级产业化项目即将在今年7月投产。
“从酵母中提取蛋白,仅需几个小时即可获得优质蛋白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熊涛说。
目前,安琪已打造了从菌种选育、合成蛋白、提取蛋白到蛋白应用的全流程成熟技术方案。并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合作,酵母蛋白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蛋白粉、膳食补充剂等领域。
“聚力科技创新,心系‘国之大者’,也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熊涛表示,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加强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持续优化新型补充蛋白产品,提升微生物蛋白产业的竞争力。
做好“本土化”,实现“全球化” 近年来,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的“出海”热潮。作为出海的先行者,安琪的“走出去”战略已实施了30多年。熊涛表示,从安琪的出海经验看,中企“出海”应当以“在当地、为当地”的心态,做好“本土化”实现“全球化”。
从1994年产品进入中亚开始,安琪逐步形成了一张全球营销与市场服务网络。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市占率达到20%。
熊涛介绍,安琪在埃及建设工厂时,主动输出酵母生产技术帮助当地产业升级,为行业营造良性发展的氛围。目前,
安琪酵母(埃及)有限公司雇佣当地员工900多人,占比超95%,实现了公司日常管理运营的高度本地化。
“为当地创造出价值,也将增强企业自身在海外的抗风险能力。”在企业“出海”方面,熊涛认为,企业要强化包括筹备期尽职调查、建设期合规运营、运营期风险控制机制建设等境外项目的风险管控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合规,并通过加强海外业务操作管理、细化国际业务操作细则等保障业务安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