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敏见习记者梁傲男)3月9日,由深圳中农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宿州中农秸美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秸秆木质纤维素生物酶解聚三组分分离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创新性强,装备集成度高,在秸秆资源全组分高效分离与高值转化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物质化工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据悉,该项目首次完成了年利用一万吨秸秆原料三组分分离的产业化试验生产线,实现了由实验室研究到产业水平原创技术“0到1”的突破,拥有木质纤维素秸秆组分解聚创新酶和酶催化反应器的完全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与传统化学生产工艺相比,该产业化试验线的能源(蒸汽、电)消耗降低70%以上,节水80%以上,原料利用率接近100%。
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表示,该项目立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破解资源与产业“卡脖子”难题,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个样板,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据悉,深圳中农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
天士力集团、国台酒业对酱香酒酿造专用的红缨子糯高粱秸秆、大曲发酵中的废稻草,也进行了立项研发,并取得研究成果。酱酒酿造中,存在酒糟黏度高分解难,以及高粱秸秆、废稻壳无法进行自然处理等问题。该技术对高粱秸秆、废稻壳实现了全组分利用,进行酶法稻壳分离技术,进行纸浆和精细饲料的生产,通过变废为宝,改变了几千年来酿酒业难以实现的废物循环利用的问题,解决了酿酒业的环境污染难题。未来发展为新领域,将实现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成为中国农业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天士力创始人、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荣誉董事长闫希军表示,相信国内科研及产业界将以此次鉴定为起点,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农业废弃物粮食秸秆变废为宝、资源再生循环、秸秆高质量高效能利用上,贡献新的力量。试验生产线如果全国推广,与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结合成生态产业园区,将为中国农业创造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未来,该科研项目还将进一步规划,使下游产业价值更高,形成高价值产业链服务社会。第一,科研项目将进一步为工艺制定数字化标准,推动车间生产进一步完善,实现智能化、产业化,为未来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提供参照;第二,科研项目将进一步抓好全局性规划,形成封闭式的生态型、单元化的产业园式的产业模式,从源头入场到关键酶解技术到下游产品,形成三大产业,让农业高附加值技术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进位升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