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牵引、“新两翼”支撑,京津冀协同新图景,天津港最新消息,天津港最新信息

《 天津港 600717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一核”牵引、“新两翼”支撑,京津冀协同新图景
2024-01-21 20:51:00
1月21日上午,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会上,审议了《关于北京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根据《计划报告》,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第十年,同时,北京市计划在今年落实的八大任务之首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自觉把北京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以‘一核’疏解为牵引,‘新两翼’建设为支撑,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为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毗邻地区深度融合为重点,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一核两翼”齐推进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北京市抓好了三件大事要事,包括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圆满完成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任务;全力抓好“23·7”极端强降雨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具体来看,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非首都功能疏解坚定有序。据悉,过去一年,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服务保障央属标志性项目疏解,首批疏解的在京部属4所高校雄安校区开工。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实施核心区控规新一轮行动计划,服务中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布局调整,开展故宫及王府井、什刹海等地区综合整治,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12家,治理违法建设2315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282公顷,全市“基本无违法建设”创建目标完成。实施留白增绿383.8公顷,利用公交场站腾退空间建成公交便民驿站30个,整治城市家具1万余处,完成桥下空间整治183处,北京站地区清脏治乱、恢复广场面积2500余平方米,城市公共空间更加清朗有序。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开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区开诊运行。
  同时,“新两翼”建设加力推进。全面落实国家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政策措施,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建设任务圆满收官。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30余家创新型企业、11家中关村集成服务机构入驻,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速,行政办公区二期建成,第二批30余家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陆续搬迁,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2万余家,首家市属国企总部大楼北投大厦基本建成。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揭牌。东六环路入地改造隧道盾构段双线贯通,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开通运营。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建成投用,第一实验学校投用,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开诊,公共服务更加优质。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加紧密。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动京津冀高精尖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清单联合发布线上平台、累计发布科技成果和开放许可专利127项,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同比增长1.1倍。三地协同编制完成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启动产业链“织网工程”,生命健康、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积极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等联合招商活动,签约项目超200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
  此外,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构建。以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为支撑,推动形成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建成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西太路建成通车。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持续深化,共建环评机构跨区域协同监管等工作机制,京冀签订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公共服务加强合作,组建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56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过境危货运输车辆实现绕行首都地区环线高速。
  以“新两翼”带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计划报告》提出主要任务是协同发展、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改革开放、改善民生、城市治理等八个方面工作。
  对八大任务之首的“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工作,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疏解整治提升一体化谋划与实施,更好服务首都功能优化提升。更加自觉地把北京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重点在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城市副中心发展、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平原新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据《计划报告》,2024年将以“新两翼”带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以分内之事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城市副中心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加快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推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具体来看,包括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抓好“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后续办学办医支持,实施好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加快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创业企业落地,实现“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建设,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启动东六环高线公园建设,实现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01线。谋划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二期;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深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天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园区建设;推动毗邻地区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支持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
  持续深化协同协作协调发展
  《计划报告》指出,将持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以“强链补链、集群培育、空间定点、生态完善”为发力点推进京津冀产业协作提档升级。
  据悉,将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组建京津冀大设施联盟,争取布局更多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区域内国家级和省市级优秀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龙头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探索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生态圈。深化区域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链图谱落地,“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统筹建立链长制,围绕产业链堵点环节共同招引布局。培育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应急装备等一批跨区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雄等交通廊道,推动重点产业链和重点园区共建。办好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活动。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深化三地“跨省通办”、政务热线高效联动、中介服务信息共享。
  同时,加快推动重点领域协同。持续推进区域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包括,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建成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实现国道109新线高速通车,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北京西至良乡段)力争主体工程建设过半。加快首都地区铁路货运环线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推进丰西、双桥编组站外迁,持续优化京津冀及北京铁路枢纽功能布局。强化京津冀机场群、港口群协作,积极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航空资源配置,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津冀海港联动发展,推动平谷—天津港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等。
  此外,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推动市域内重点功能区发展,进一步加强功能导入、提升产业能级、完善服务配套,不断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其中,研究制定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促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商业设施等向平原新城布局,谋划推动“一城一快线”,加强新城对外快速交通联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多点、圈层化的科技创新生态带,加快提升综合承载力,发挥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枢纽作用。深入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打造河西地区高精尖智能制造特色园区,推动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依托丽泽金融商务区、首都商务新区和丰台科技园打造面向京津冀的高端商务服务核心区等。
  “虽然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要看到我们仍有诸多有利条件。”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深度拓展,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正加快形成。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核”牵引、“新两翼”支撑,京津冀协同新图景,天津港最新消息,天津港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