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开启前所未有的“买买买”模式,年初至今爆买超3000亿港元;开通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额首次突破4万亿港元。据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3月7日,南下资金净买入额达3139.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倍。开通以来至3月7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首破4万亿港元,达40117.16亿港元。
南下资金成为港股上行主要推动力
龙年春节开市后,DeepSeek、人形
机器人等科技股行情爆发,A股和港股市场演绎科技热,南下资金加速涌入港股。截至3月7日,香港恒生指数报24231.30点,年内上涨20.79%;恒生科技指数报6037.44点,年内上涨35.12%;恒生国企指数报8914.03点,年内上涨22.28%……南下资金源源不断增仓港股,成为今年港股市场上行的主要推动力。
资深全球宏观基金经理袁玉玮表示,原先更倾向于认为恒生科技股将在调整后继续涨,但如今直接起飞,原因还是踏空资金太多了,加上原先流向美股的资金开始流向“估值洼地”港股。
据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今,南下资金净买入排名居前的股票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
中芯国际、
中国移动、快手-W、小米集团-W、理想汽车-W、
比亚迪股份、阿里健康,净买入额介于623亿港元至14.7亿港元之间,其中,阿里巴巴、腾讯控股、
中芯国际净买入额分别达623亿港元、448亿港元、164亿港元。
据数据统计,截至3月7日,南下资金持股比例超过10%的个股385只,南下资金持股比例超过30%的个股116只,南下资金持股比例超过50%的个股29只。其中,持股前三名分别为
中国电信、
凯盛新能、马可数字科技,持股比例均超过60%。南下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
中国电信,最新持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72.74%。
南下资金增持比例超10%的个股有7只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增持比例超过5%的个股24只,南下资金增持比例超过7%的个股15只,南下资金增持比例超过10%的个股7只,南下资金增持比例前三名个股分别为
黑芝麻智能、优必选、速腾智创,增持比例分别为19.30%、17.96%、14.37%。
从增持股数来看,今年以来,共有51只港股被南下资金增持超过1亿股,23只港股被南下资金增持超过2亿股,6只港股被南下资金增持超过5亿股。其中,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被增持股数位居前三名,增持股份数量介于24.76亿股至12.15亿股之间。
从行业分布来看,近3个月,南下资金净流入五大行业分别为银行、传媒、电子、医药生物、通信,净流入额分别为702.45亿港元、538.63亿港元、329.46亿港元、216.72亿港元、185.43亿港元。互联网龙头、中字头蓝筹是南下资金加仓首选,其中阿里巴巴、快手-W、四大国有银行、三大营运商等净买入额居前。
短期港股或以震荡整固为主
展望港股后市,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我们仍然看好海外中资股。“外资对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持仓比例一般是10%左右,如今仍是较为低配的状况。”
“南下资金大举净流入,助推港股领涨全球主要股市。”恒创天下投资总监罗晓鸣指出,当前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但由于港股1月中旬以来累计涨幅过大,短期港股可能会以震荡整固为主,投资者可关注板块轮动的结构性机会,包括互联网龙头公司、AI产业链个股、高股息优质标的等。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认为,DeepSeek在AI领域的突破成为港股上涨的主要推动引擎,考虑到目前外资对港股的配置比例不高,而港股相对海外主要股指估值仍有较高的折价,港股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行业配置上关注互联网龙头,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气度回升的内需行业如电子、汽车等,以及高分红行业如金融、电信等。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