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除10余家公司外,沪深两市5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总的来看,2024年上市公司业绩保持韧性,四分之三公司盈利,五成公司利润增长。AI浪潮引领科技创新。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金融业加速回暖,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出行物流日益升温,出口出海进程加速,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显韧性,一季报营收利润增速改善,业绩持续修复。同时,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持续显效,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再创新高,退市常态化推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化债清欠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1.8万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7%;净利润5.2万亿元,同比下滑2.3%。74%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分板块看,沪主板净利润同比增长2.7%。扣除金融业外,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7万亿元,同比下滑0.9%;净利润2.5万亿元,同比下滑12.8%。
分行业看,28个实体大类行业中,农林牧渔、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等行业增幅靠前。金融业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三季报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相当于GDP的5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9%,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从行业看,金融业业绩加速回暖,增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安全垫”。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商品消费稳步增长。社会出行逐渐修复,客运货运日益活跃。出口出海进程加速,境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Al技术革命持续深化,带动电子通信上下游维持高景气。AI大模型技术日益成熟,带动全球半导体周期向上修复。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2%、8.0%,带动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12.9%,高居各行业前列。国内“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算力及终端应用需求快速增长。
新质生产力激活创新密码,研发投入保持高位。截至2024年底,超半数上市公司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新上市公司中超八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八大行业,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上市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研发投入已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半数以上,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数量的近三分之一。2024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研发强度)的2.6%,较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大于10%的公司家数占比16.1%,较2023年提升0.3个百分点。科创板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9%,研发强度保持在10.8%的高位。上市公司接续攻坚科技创新难题。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从已经披露的财报情况来看,AI算力产业相关公司业绩显示出较好表现,印证行业维持高景气状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