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北外滩又一次“高朋满座”。
国际保赔集团主席、美国船级社总裁、国际航运公会副秘书长、德路里董事总经理、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前主席等一众外宾来了;中远海运、招商局、中粮集团、
交通银行、
上港集团等中国航运界相关的央企、国企、民企的掌门人也来了;交通运输部、上海相关政府代表,以及学界大咖也来了……
这些全球航运界的重要人士齐聚上海,是为了参加中国船东互保事业40周年论坛。
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航运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高端航运服务,又是航运业运转必不可缺的保障。
1984年1月1日,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船东互保事业正式起步。中船保为会员提供保赔险、互助船舶险、租家险、抗辩险、航运延误险等一站式服务。经过40年发展,中船保承保规模已与国际保赔集团成员比肩,保赔险入会规模位居全球同业第8位。
但这次论坛的意义不在于回顾过去,而在于展望未来。
论坛以“蓄力要素聚变,服务航运高端”为主题,共话航运服务高质量发展——当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着力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短板,全面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包括航运保险在内的上海高端航运服务未来如何发展?全球航运链条的相关方能看到什么机遇和挑战?这些是参加论坛的大咖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指出,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同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并肩携手、开拓创新,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再上新台阶,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全球贸易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保赔集团主席安德鲁·卡特勒表示,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航运保险面前的问题层叠累积,保赔行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中远海运董事长万敏认为,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与全球供应链各环节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航运物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流程。航运保险需要在数字智能化方面加强与供应链相关利益方相关合作,开发新险种和新产品。
美国船级社总裁约翰·麦克唐纳介绍说,面对海事法律环境法规和安全标准变化带来监管和法律挑战,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新兴风险,美国船级社正在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潜力,帮助客户应对日益增加的安全和合规挑战。比如引入全资产生命管理方法、推出监管追踪器和监管世界地图工具等。
“保赔协会要充当‘超级链’,与各方分享专业知识和最佳实践,共同提升服务能级;保赔协会的国际市场开拓,也是对航运要素的接触和吸引过程,进而形成要素引进的国际窗口。”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董事长许立荣说。
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保赔服务贯穿了保险、金融、经纪、司法、仲裁等领域,航运保险的发展能够促进各种要素集聚。这也解释了为何此次论坛能吸引航运界各方面的人士,而不仅仅聚焦航运保险。
许立荣表示,保赔协会将丰富产品创新,推出定制化服务。同时,航运保险将主动拥抱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数据孤岛,促进船厂、船东、保险等各方更密切、透明、高效的沟通与合作,让航运保险的技术化、绿色化应与产业同步,以此体现高端化。
在嘉宾们的发言中,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都是航运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影响航运保险的发展,也改变了航运司法、仲裁的发展方向。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李虎介绍,海仲委最近几年通过修订机构仲裁规则,进行程序革新来应对新形式的变化。比如在常规仲裁中采用电子送达、视频开庭、电子签名等新技术手段。但新技术手段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在线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需要国际范围内的协同,要通过《国际议定书》和扩大解释《纽约公约》解决。
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前主席克莱夫·阿斯顿则分享了伦敦的成功经验,他表示,伦敦海事仲裁的方式是临时仲裁,70%的仲裁可以随时随地基于文本展开,都不需要开庭,这提高了时效也降低了成本。他同时建议,中国航运企业要保持通讯记录,不留书面协议材料是行不通的。
论坛持续了一天,关于高端航运服务业要如何发展的讨论贯穿始终。
这正是当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影响力的体现——通过北外滩航运论坛这样的高端航运峰会,以及中国船东互保事业40周年论坛,还有不久前举办的2024零排放跨
太平洋集装箱航运区域研讨会等小型峰会,全球航运界大佬们来上海聚会已经成为日常。
而每一次聚会都是汇集全球航运业的智慧,凝聚共识,既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明方向,也为全球航运业发展建言献策,发出上海声音。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