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并购公告,透露出国内高端装备龙头
上海电气对
机器人领域的纵深布局。
上海电气(601727.SH)10月18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
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
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宁笙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宁笙实业)100%股权,交易价格为308242.11万元。宁笙实业为工业
机器人相关业务的持股管理平台,持有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有限公司50%股权和上海发那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5%股权。
简言之,
上海电气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从其控股股东手中将上海发那科核心资产揽入怀中。交易完成后,上海发那科将成为
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间接持股50%股权的合营企业。
上海电气称,该交易围绕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推进公司在锂电池、光伏、航空、汽车制造领域自动化装备产业的战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该交易发生在“并购六条”极大激发市场并购重组热情的大背景下。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旨在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实力雄厚的发那科机器人 发那科
机器人,来头不小。
发那科1956年成立于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在工业
机器人领域,发那科与ABB、库卡、安川被并称为“四大家族”,是全球
机器人市场的长期主导者。
前述交易所涉的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有限公司,为日本发那科(FANUC)株式会社和宁笙实业分别持有50%股权的合营企业,主要产品为工业
机器人以及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上海发那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为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公司的合营企业,主要从事工业
机器人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业务。1997年,
上海电气集团与发那科集团联合投资成立了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4年,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
机器人市场,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公司是不容忽视的重磅参与方。2020年-2022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7.89亿元及13.32亿元。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公司50%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为258563.57万元,占宁笙实业净资产的比例为83.7%;2024年1-6月,宁笙实业持有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公司50%股权的投资收益为17845.77万元,占宁笙实业净利润的比例为109.4%。
上海电气在公告中称,公司与上海发那科
机器人将形成市场协同、创新协同。
具体而言,后者在汽车、电子、光伏等行业的深耕,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市场高度契合,公司还可以将在新能源、航天航空等新兴领域的客户资源引入发那科
机器人的客户网络,发那科
机器人也可助力公司在消费电子、3C等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新业务拓展,实现双方市场资源的互补和双向赋能。不仅如此,双方还将协同创新研发新一代智能
机器人产品,构筑
上海电气在智能
机器人赛道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并购工业机器人资产,释放人形机器人想象 一定程度上而言,
上海电气是
机器人领域的“隐形巨头”。
上海电气旗下上海集优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工业
机器人高级轴承,在工业
机器人领域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此外,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纳博特斯克合资代理销售和生产工业
机器人核心部件——精密减速器。收购上海发那科,无疑将进一步延伸其产业链,完善
上海电气在工业
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想象空间不止于此。
上海电气在公告中提及,公司紧跟
机器人产品迭代和具身智能技术革新发展趋势,将积极布局特种
机器人和智能
机器人产品研制,聚焦特殊应用场景以及柔性制造场景,实现与发那科
机器人在传统自动化领域的运动控制及
机器人集成应用技术优势充分结合,共同构建双方在自动化领域的独特竞争优势,进一步聚焦高端装备、能源、 安防、国防等优势应用领域。
与同行相比,发那科在轻负载、高精度应用场景的技术优势尤为突出。而这些,恰恰是人形
机器人的典型特征。
特斯拉Optimus人形
机器人的横空出世及加速进化,彻底点燃了全球人形
机器人市场。“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
机器人正成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公开数据显示,到2035年,人形
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作为一种模仿人类外观、形态和行为能力的智能
机器人,人形
机器人可以无缝使用人类所有基础设施和工具,融入人类社会,通过AI赋能,可实现自然的语言交互与行为动作。相比普通工业
机器人和服务
机器人,人形
机器人在结构设计、硬件构成、控制算法、核心性能要求以及零部件选择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
2023年底,为推动人形
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
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
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到2027年,人形
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人形
机器人领域的激烈市场竞争和快速技术迭代,
上海电气正不断加强与国内人形
机器人领域上下游合作,积极开拓人形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新赛道。
今年7月,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
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正式发布。“青龙”身高185厘米,体重80公斤,最大关节峰值扭矩400牛米,算力支持400Tops,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代表了目前人形
机器人中较顶尖的硬件设计水平。青龙人形
机器人由人形
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据公开资料,该公司的股东包括
上海电气集团、张江集团等。
近日,
上海电气旗下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向客户交付人形
机器人“灵巧手”减速器轴承样件。“灵巧手”(仿形手)作为人形
机器人的关键末端工具,其内部结构和关节设计需满足灵活性、高承载能力和耐腐蚀性的严苛技术要求。据悉,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材料,即便在承受复杂多变的运动载荷时,也能始终满足轻量化、紧凑化的设计要求,确保
机器人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不久前,
上海电气旗下上海集优与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人形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合作协议。上海集优将依托南京理工大学在滚动功能部件领域的强大科研实力,结合自身在精密制造与产业化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共同推动研发与技术创新。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