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收官:2万亿利润难掩“增利不增收”窘境,重庆银行最新消息,重庆银行最新信息

《 重庆银行 601963 》

财务数据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热点题材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42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收官:2万亿利润难掩“增利不增收”窘境
2024-04-29 23:35:00
作为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重头戏,4月29日,42家A股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集齐。过去一年,42家银行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2.09万亿元,其中,有37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14家银行增速“上双”。然而,在光鲜业绩的背后,银行业处于挑战之中,“增利不增收”情况凸显、净息差边际收窄、个人房贷业务等缩水都对银行经营形成考验。
  “增利不增收”压力凸显
  A股上市银行交出了2023年“成绩单”,过去一年,42家银行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2.09万亿元,37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14家银行实现双增速。
  从利润增速来看,地方性中小银行颇为亮眼,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第一,该行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常熟银行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江阴银行成都银行、苏州农商行亦表现不俗,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6%、18.02%、17.41%、16.83%、16.22%、16.04%。青岛银行江苏银行、瑞丰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宁波银行、上海农商行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均超10%。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银行营业收入承压,导致“增利不增收”压力也较为凸显。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全年,超10家银行“增利不增收”。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中,2023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3.73%、1.79%,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0.79%、2.44%。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中,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实现归母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
  地方性中小银行中,上海银行、重庆农商行、紫金农商行、重庆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但营收则分别同比下降4.8%、3.57%、1.93%、1.89%。
  另有浦发银行郑州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贵阳银行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双降”。
  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看来,2023年,银行“增利不增收”主要源于拨备调节的稳定器作用。相比前两年年均10余个点的增幅,部分银行在去年有意放慢了拨备计提的脚步。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部分银行出现“增利不增收”主要是业务结构持续调整中,以增强风控、开源节流、加强运营提升利润水平为重点,继续压降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方向。
  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业绩压力依旧显著,据北京商报记者观察,有部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但营收的下滑幅度更大;也有部分银行在2023年实现了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增,但在今年一季度却陷入“增利不增收”的局面,更有多家大中型银行净利润也出现负增长。
  超九成银行净息差出现收窄
  受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面临严峻挑战。42家银行中,仅有青岛银行净息差出现上涨,41家银行净息差均出现下滑。
  青岛银行截至2023年末,净息差1.83%,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该行在财报中提到,主要得益于严控存款和应付债券成本率,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从而对冲了资产收益率下行、存款规模增长的影响,实现净息差的提高。
  净息差下降幅度较大的银行有瑞丰农商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苏州农商行、农业银行,截至去年年末,上述7家银行净息差指标分别较上年下降48个基点、37个基点、34个基点、31个基点、31个基点、30个基点、30个基点。
  对净息差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平安银行称,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同时受贷款重定价效应及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净息差下降。江苏银行提到,市场利率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叠加去年以来LPR下降后重定价效应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承压,净息差呈收窄趋势。
  常熟农商行、长沙银行净息差尽管在上市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但也未能避免净息差收窄的趋势。常熟农商行截至2023年末,净息差2.86%,较上年下降16个基点。长沙银行净息差为2.3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该行表示,利息净收入的增速低于生息资产的日均规模增速,同时受LPR多次下调影响,贷款平均利率呈下降趋势,生息资产端平均利率承压,净息差同比缩窄。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测,总体而言,2024年银行仍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银行还应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业绩说明会上,多位银行管理层人员也透露了下一步稳息差的方向。正如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所言,在负债端,巩固付息优势,进一步通过强化财富管理、通过AUM综合考核让客户留存更多的活期存款,想方设法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同时也对中长期存款进行一定的管控。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提到,负债端加强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对于一些高成本负债采取控制的手段保证存款合理地下降,同时提高低成本结算性存款的占比。
  房贷“缩水”超5000亿元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提前还贷等因素的影响,以往作为银行资产配置支柱的个人房贷业务正面临“缩量”挑战,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个人房贷作为银行优质资产,过去一年增长相对乏力。截至2023年末,A股41家披露相关数据的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合计34.37万亿元,同比减少5442.58亿元,降幅为1.56%。
  在41家上市银行中,超六成房贷规模出现“缩水”。建设银行虽以6.39万亿元稳居个人住房贷款金额榜首,但相较于2022年末,已减少930.84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则均较上年同期下降超千亿元,至6.29万亿元、5.17万亿元、4.79万亿元。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位居股份制银行房贷三甲,报告期末规模均超万亿元。但除中信银行之外,其余两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均出现收缩,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减少37.22亿元、214.09亿元至1.39万亿元、1.08万亿元。
  城农商行方面,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是房贷规模较高的城商行,分别为3259.15亿元、2447.1亿元和1605.81亿元,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上海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在农商行中房贷规模居前,但截至报告期末,也均减超50亿元至1019.36亿元、914.89亿元。
  房贷规模“缩水”主要受房地产市场调整、提前还款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薛洪言表示,一方面购房需求弱,新增房贷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存量房贷曾出现提前还贷潮,导致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缩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与此同时,借款人掀起的提前还款潮也导致房贷规模收缩。例如,上海农商行在年报中提及,受提前还贷潮影响,该行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较上年末略降5.46%。
  为应对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多家银行加大对刚性及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2023年工商银行全年累计发放二手房贷款近3000亿元,在住房贷款占比中较上年提升9个百分点;农业银行2023年个人住房贷款投放7810亿元,较上年多投放178亿元;民生银行投放个人住房贷款825.01亿元,同比多投放124.74亿元。
  展望2024年,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在2023年业绩会上表示,该行将继续做好住房按揭金融服务,特别是做好优化按揭服务线上化流程、保障性住房个贷服务、发达县域农民自建房按揭贷款支持三方面的按揭金融服务。
  零售转型“逆风”向前
  近年来,零售转型几乎已成为银行业共识,零售业务在多家银行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该项业务也出现波动。
  2023年,多家A股上市银行零售占比出现下滑,对利润的贡献率不及预期。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1504.74亿元,占税前利润的比重由44.1%降至35.7%;建设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1948.97亿元,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由56.65%减至50.05%。
  享有“零售之王”美誉的招商银行2023年零售金融业务的税前利润为999.13亿元,占税前利润总额的56.57%,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零售黑马”平安银行也遭遇“滑铁卢”,报告期内,该行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降至11.9%,而上年同期,该指标则为43.6%。近年来推行“新零售”战略的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税前利润为159.35亿元,占比由23.7%降至21.3%。
  在零售业务的盈利性和成长性承压的背景下,多家银行“刀刃向内”聚焦经营战略重心,对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其中,平安银行今年2月零售金融模块发生变动,包括但不限于,撤掉原东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的零售业务管理部,将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整合至综合金融拓展部。
  而在年初,“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在总行零售条线增设零售客群部,主要职责是专门服务除了私人银行客户之外其他各种类型的零售客户,同时也对零售金融总部、财富平台部、私人银行部的职责进行了适当调整。对于此番调整原因,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招商银行服务的零售客户规模已达1.97亿客户,零售条线架构调整是为了强化总行服务能力,落实好零售银行发展战略。
  面对零售转型的“逆风”期,银行积极寻求对公补位,以期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从年报来看,2023年多家银行加大了对制造业、绿色贷款、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对公业务结构优化明显。
  “对公业务的压力在存款,零售业务的压力在贷款,目前对公存贷款恢复性增长得很好,资金业务也较好。对公跟零售需要互相帮扶,希望对公业务能顶上去,能为零售争取喘息的机会”,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说道。
  “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增速放缓,主要是与宏观经济波动,居民和企业相关交易与金融服务需求受抑制导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预计零售业有望逐步改善。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42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收官:2万亿利润难掩“增利不增收”窘境,重庆银行最新消息,重庆银行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