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核问题” 在“冷板凳”上钻研“热课题”,老百姓最新消息,603883最新信息

《 老百姓 603883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张迪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核问题” 在“冷板凳”上钻研“热课题”
2024-07-08 05:57:00
本报记者戚颖璞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张迪在学生时代就记在本子上的话,更是她记在心里的话。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为国家“两弹一星”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身为同系后辈,张迪深深敬仰着前辈,在毕业之后毅然选择到国家电投上海核工院深造和工作。
  有人问她:繁华大都市,怎么会是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上海虽然没有深山荒漠,但也有需要攻坚克难的地方。”张迪回答。
  上海是中国核电的肇兴之地,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由上海核工院自主设计研发的。时至今日,核电技术的前沿领域依然迫切需要更多专家人才去开疆拓土。
  在上海核工院工作十四年,张迪从核电小兵一步步成长为堆芯设计所副所长、紧凑式小堆安全分析系统负责人。经冬复历春,张迪带领团队在“冷板凳”上钻研“热课题”,攻克了一个个“不可能”,成为我国先进三代核电自主化中的重要力量,是公认的我国核能行业年轻巾帼创新的优秀代表。
  攻克技术“无人区”
  共事多年,上海核工院宣团工作部负责人顾诞英对张迪最大的印象是“爱学习、爱创新,在科研工作中一直冲在前”。
  上海核工院牵头自主设计研发的我国先进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科研攻关历时十余年,凝结了3.1万多名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初生牛犊不怕虎,张迪在上海核工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便把三代核电非能动技术攻关作为论文选题进行研究。
  当时,“国和一号”(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的堆芯设计和主回路系统已具雏形,但作为包容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的安全壳系统却迟迟未开展设计。安全壳系统是放射物质和老百姓之间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作用极其重要,务必做到“绝无一失”。
  由于外方公司一再拖延不提供专用分析软件,同时非能动系统设计流程复杂度远远超过传统能动系统,安全壳容量论证越来越成为制约“国和一号”概念设计定型的卡关因素。
  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200米的距离,张迪几乎每天睁眼就扎进研究中,一直工作到值班人员跑来“赶人”。经过几个月的摸索,非能动核电厂安全壳设计分析流程在张迪的脑海中逐渐明晰,她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攻克这个“无人区”。
  在拿到技转软件后,张迪第一时间复现原有结果,确认自学掌握分析技术的正确性,并针对“国和一号”安全壳结构初步方案开展全新建模,对事故后安全壳响应以及相关系统的行为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大量特殊现象研究和敏感性分析,为“国和一号”概念设计阶段安全壳相关设计方案定型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国和一号”是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试验课题作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张迪迎难而上,积极承担起多个试验项目组织策划和技术方案形成的责任。
  难度最高的是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性能试验,不仅要满足“国和一号”设计和安全评审要求,更要超前设计,兼顾基础理论研究及后续堆型研发,顶层目标要瞄准国际领先。
  张迪和团队经历过目标先进性和可达性之间冲突时的挣扎和彷徨、经历过技术论证过程中的反复推敲,最终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科学决策,提出目标任务并完成了国际首个具备比例模拟安全壳系统瞬态特性能力的综合性能试验等6个试验项目,开展近700个工况试验,充分支撑了“国和一号”容量定型和安全验证。
  “花了这么多时间,做了这么多试验,设计到如此精美,这个安全壳可能几十年都用不到。然而,安全壳没有用武之地,反而是设计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上海核工院堆芯设计所热工水力室热工分析组组长许志红说,张迪让他最佩服的,就是对科研有着毫无保留的纯粹的热爱。
  渗透试验全过程
  上海核工院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单位,不仅要从设计验证需求中提炼出试验任务,而且要将试验数据转化为支撑工程设计和安全评审的产业化成果。
  经过多年历练,张迪和团队成员形成共识:虽然具体试验实施可以由合作方配合协作,但作为课题牵头方、需求提出方和数据使用方,必须全程渗透试验全过程。在台架建安和试验开展的关键时期,张迪带领课题组成员分别驻守在上海、山东、北京、陕西、河南等各个试验现场,第一时间参与现场技术问题的解决,保证试验始终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核电新型号的研发一定是集国家之力与行业智慧的重大工程,从“国和一号”到紧凑式小堆、供热堆等都是如此。
  在工程设计和科研实施过程中,张迪带领团队与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保持了高密度的技术交流。在重大专项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邀请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进行全程监管和指导,邀请各核电从业单位、高校和安全监管部门的专家参与重大节点评审,还创新提出“试验设施可用性评估”概念,将核心试验目标层层分解至具体的检查条目。
  以PCS综合性能试验为例,设置119个检查条目,评估文件资料超过1000份,历时7个月,在参与各方的高度配合下,确保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强了安审见证方对于试验的信心。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