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年度业绩揭晓:派能科技毛利率最高、中创新航增速最快,派能科技最新消息,688063最新信息

《 派能科技 688063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储能年度业绩揭晓:派能科技毛利率最高、中创新航增速最快
2025-04-30 14:11:00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全球储能市场去年延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储能电池价格下滑,大部分锂电池公司储能板块业绩增速骤降。
  界面新闻统计的十家头部锂电企业业绩显示,包括宁德时代(300750.SZ)在内的七家公司去年储能板块营收增速较2023年下滑。比亚迪(002594.SZ)、远景动力、鹏辉能源(300438.SZ)等公司并未披露储能板块的财务数据,因此没有纳入此次统计。
  以去年储能业务营收规模计算,宁德时代在上述锂电池企业中继续排名首位,且呈现断崖式领先。
  2024年,宁德时代储能板块营收规模572.9亿元,相当于榜单第二至第八位企业的总和亿纬锂能(300014.SZ)和海辰储能位列第二和第三位,两者去年的营收均超过百亿级别。
  锂电池企业的储能板块通常包括储能电池和储能系统两部分。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其成本通常占到储能系统的六成左右。
  锂电池企业的业务模式也因此分为两种:向下游系统集成商出售储能电池,或是自行生产储能系统,销售给终端客户。各家锂电池企业储能电池与储能系统业务的比重各不相同。
  以海辰储能为例,其储能电池与储能系统的营收比例约为6:4。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则未公布两项业务的营收占比。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上海有色网和鑫椤锂电三家机构公布的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榜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分列前两位。鑫椤锂电将比亚迪列为第三位,海辰储能则被另外两家机构列在榜单第三位。
  就营收增速而言,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去年下滑约4%,是榜单前六位的锂电池企业中唯一营收出现负增长的。
  鑫椤锂电高级研究员龙志强向界面新闻分析称,这是由于储能电池价格去年大幅下滑所导致。尽管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去年销量仍有增长,但没能抵消产品价格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宁德时代未公布其储能板块销售单价的变动幅度。可以作为参照的是,海辰储能去年储能电池的销售均价同比下降40%,至0.3元/Wh。
  去年,宁德时代储能板块的销量为93 GWh,同比增长34.32%,增速不及行业平均水平。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SNE的统计,去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总量301 GWh,同比增长62.7%。GWh为能量单位,表示储能电池的容量。
  作为宁德时代的主要竞争对手,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的去年储能电池的出货(销量)增幅均高于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储能板块出货50.45 GWh,同比增幅91.9%,海辰储能储能板块的销量合计为33.6 GWh,增长了88.7%。
  如果按绝对值计算,宁德时代去年储能业务的增量与亿纬锂能相当,是海辰储能的1.5倍。
  在界面新闻统计的十家锂电池企业中,中创新航(03931.HK)去年储能业务营收增速最快,达到72.6%
  去年,中创新航的营收规模也因此超过了国轩高科(002074.SZ)和瑞浦兰钧(00666.HK),排名升至第四位。不过,相比于2023年131.9%的增速,中创新航的营收增速也下探至两位数。
  除宁德时代外,南都电源(300068.SZ)和派能科技(688063.SH)储能业务的营收也在去年呈现下滑。
  由于订单及交付不及预期,南都电源去年储能电池销量2.81 GWh,同比下滑38.7%,拖累公司全年亏损12亿元。
  主攻海外家用储能市场的派能科技,由于需求阶段性放缓,储能业务已连续两年下滑。去年派能科技储能销量1.5 GWh,同比减少18.9%。
  但就盈利能力而言派能科技在上述锂电企业中排名首位,其储能板块去年的毛利率达28.9%宁德时代位列第二,其毛利率为26.8%。
  2023年,派能科技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同样位于榜单前两位。
  派能科技产品主要向海外市场销售,去年外销占比93%。龙志强认为,派能科技的高毛利率得益于其产品结构以家用储能为主,且大部分面向欧美市场,该产品的毛利率普遍高于发电侧和电网侧大型储能,以及工商业储能等产品。
  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主要应用于发电侧和电网侧大型储能,以及工商业储能市场,高毛利率则得益于品牌溢价,其电池产品的售价通常高于同行。储能系统集成商海博思创(688411.SH)就曾披露,对于批量采购的相同规格电池,宁德时代的同期报价一般高于其另一家主力供应商亿纬锂能,但并未披露具体数据。
  在界面新闻统计的锂电池公司中,德赛电池(000049.SZ)去年储能业务毛利率垫底。
  由于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和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德赛电池储能电池业务子公司湖南电池去年净亏损4.05亿元,较2023年1.68亿元的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