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产业链

农业种植产业链
2022-05-29

农业种植

板块介绍

种植业又称植物栽培业,是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在国内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它是一切以植物产品为食品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种植业是大农业的重要基础,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和渔业提供饲料。同时,种植业的分布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直接影响。中国种植业历史悠久,中国农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较大,其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其中粮食作物生产的发展对畜牧业、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全球来看,粮食农产品主要包括谷物类和油脂油料类,其中谷物类包括玉米、小麦、稻米等,油脂油料类包括大豆、菜籽、花生等。引导价格走势的主要品种有玉米、小麦、稻米和大豆。

种子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对于作物产量、质量、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是农业生产的芯片。根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升斗研究,快速发展的种业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3%。

我国的种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增速较快。自改革开放以来,种业也从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我国一些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也为行业铺下了稳当的基石。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作物育种水平以及优良品种的研发能力也逐渐步上正轨,我国的种业逐步开始了产业化,市场化的时代。

种业的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提高。自从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以种业的科技改革为重心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我国种子行业的市值便不断攀升。预计2020年种子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由此测算,我国种业自2011年起年复合增长约4.73%,平均每年增长56.67亿元。

从整体结构来看,通过全国农技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2018年国内种子市场规模约1321亿元,其中玉米种子市场规模约352亿元,水稻种子市场规模约202亿元(杂交稻155亿元、常规稻46亿元),小麦196亿元,马铃薯150亿元,大豆32亿元。

种业的竞争最核心的是产品的竞争,而高产、优质的种子品种源自于公司强大而有效的研发体系。公司只有不断加大研发和优质新品种的推出,才能够在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定价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因假冒和套牌种子而产生的损失。

水稻行业概况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口粮中最主要的消费品种。根据《中国居民口粮消费特征变化及安全耕地数量》,2011年中国居民人均水稻消费量为68.2kg,占口粮消费总量的54.7%。自1991年起,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一般稳定在3000万公顷(4.5亿亩)左右,在谷物中占比约为32%。根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水稻面积将稳定在4.5亿亩。

水稻单产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水稻的单产为6.89吨/公顷,而小麦和玉米的单产分别为5.39吨/公顷和5.89吨/公顷,水稻单产明显高于水稻、小麦。近几年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水稻品种改良明显,我国水稻单产仍缓慢增长。2020年单产有望增长至7.09吨/公顷,较2015年增长0.2吨/公顷;2026年有望达到7.29吨/公顷,未来10年年均递增0.6%。

水稻产业的上游是农资,即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中游主要是种植业,也包括水稻的收购、储存及运输等;下游即水稻的加工,加工又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稻米初加工是指通过对稻谷进行清理、脱壳、碾米、烘干、分级、包装等简单处理,制成成品粮及初制品,具体包括大米等。稻米深加工是以大米、糙米、碎米、米糠、稻壳等为原料,采用多种技术,生产出米制品食品等。除了常见米制品食品,米糠还可以用于生产米糠油、米糠醋等,而稻壳可以用于发电。

行业看点

借鉴欧美种业巨头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种业所处经营环境,我国种业的短期看点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其中技术突破和资本助力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驱动因素,而龙头企业凭借品种+资本双重优势,有望实现稳步增长。中长期看点在于全产业链。随着下游规模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农业的技术壁垒逐步上升,客户需求有望发生较大变化,产品的一站式采购和产业链的全程服务将成为一种趋势,届时种业的经营策略也将逐步由过去的卖产品向综合服务商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和规模将逐步拉开企业之间的差距,这将进一步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行业政策

我国自2014年开始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先后出台了新版《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试行)》、《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国家也逐步取消玉米、大豆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逐步降低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导向市场化趋势不断增强,特别是2019年农业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持续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完成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就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稳步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等,提出24条工作要点。通知提到,2020年种植业工作在目标任务上,突出“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要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产业链代表公司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农业种植产业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