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产业链

军民融合产业链
2021-12-28
板块介绍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即是“军民融合”的一个典型。美国国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

2015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2018年11月15日上午,中央军民融合办举办军民融合发展总体情况第三方评估成果报告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传达学习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和全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精神,研讨交流军民融合发展总体情况第三方评估成果。

军民融合方式

1、军民融合主要包括“军转民”和“民参军”:

(1)军转民是指军事工业由军事专用性的科研生产转向军民结合性科研生产的一种特定运行机制。军转民的必然结果是军民一体化。

(2)民参军是指民营企业或者以民品为主的国资企业参加国防建设尤其是军工建设,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民品生产企业作为军品生产领域的新进入者,对军工领域生产和竞争格局的冲击,强调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军工生产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借助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军工生产企业的决策效率和企业绩效。

军民深度融合是一个相对于军民融合初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有四个标志:

一是形成国家主导有力、市场作用充分的推进方式,即在国家层面上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市场机制成为配置融合资源的主要方式。

二是围绕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需要,形成多领域的融合,即在科技、工业、人才、服务、动员、信息、资本、基础设施、经济布局、战略储备、海洋、空天等领域实现全要素融合的格局。

三是军民融合系统整合效应充分显现出来,军地两大系统内基本消除资源配置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和各竖烟囱的格局,以国防财政拨付的军事资源与军民融合渠道获取的资源能够融为一体,进行统一规划、配置和使用,共同向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聚焦。

四是通过军地资源全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两大建设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平台,进而实现国防建设中的经济效应最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国防效应最大化。总体看,军民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融合程度加深,而是军民融合本质要求在推进手段、作用范围、实现程度、最终状态的综合性体现。

2、我国军民融合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

3、相较于过去国防工业和社会经济相对独立发展,军民融合打破了壁垒限制,实现了两大阵营融合互补


军民融合发展范围

(1)军民产业融合
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主要通过企业融合实现,即军民企业融合是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企业融合是中国军工集团向军民两用工业集团转换的必经之路。多家中国大型军工集团占据军工产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它们进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向民品市场拓展业务范围,最常见的做法是兼并或与民用企业合作。兼并作为军民企业融合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国外军工集团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常用方法。

目前,中国对民用企业进行军工产品生产还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繁琐的程序,通过军民企业融合有利于民用企业进入军工产品市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高分子减振降噪产品、高分子复合改性材料和特种涂料及新型绝缘材料 3 大系列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民营企业。2011 年 11 月,它通过对内蒙古一机集团力克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持有力克橡塑 49%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成功拥有了军品科研生产资格。

(2)军民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创新性技术是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而技术研发有两种基本方式:①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寻求突破,产生新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即技术突破方式;②将多种现有技术或改良技术进行融合,产生杂交技术,即技术融合方式。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技术突破方式很难成为持久性技术研发方式,这时,就需要通过技术融合方式来取得突破。军民技术转移使国防工业和民用产业都能引入新技术,这对军口或民口是一种技术融合式技术创新,也是在现有条件下技术研发的主要形式。因此,产业技术创新必然要求军民产业在技术转移的基础上,形成长久顺畅的交流机制,即军民产业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起点。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技术、产品以及制度等多层面融合,其中,技术融合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与传统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区别在于,传统产业军民融合大多建立在军转民技术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潜力有限,市场相对饱和,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率较低;而产业军民融合具有广阔前景的产品市场,技术进步贡献率高,主导技术尚未形成,在技术突破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国防工业和民用产业通过技术融合能更高效地研发新技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3)军民需求融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向重大战略需求而发展的产业,属于需求拉动型产业,因此,军民需求融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求融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雄厚的社会经济实力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需求方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产品需求。目前,在中国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7 大重点发展领域中,民用需求和军用需求已经出现融合趋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军用飞机、军用卫星、舰艇制造以及军用机器人等军用智能装备,在技术开发、后勤保障等环节均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融合。从宏观层面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也服务于国防安全建设。

从微观层面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既服务于民用企业生产需求、人们生活需求以及其它民间用途,又服务于武器装备生产、国家信息安全建设。如高性能计算机既服务于军事用途,又能为天文、气象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可用于军事训练和作战,又能为民用导航服务。

(4)军民制度融合

制度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在宏观与微观层次上的各项制度性壁垒消失,并且向新制度汇合的过程。宏观层次的制度融合是产业系统开放性的标志与决定因素之一,而微观层面的制度融合表现为标准融合。不论是宏观层次的融合还是微观层次的融合,都对消除不同产业间的制度性壁垒有着重要作用。

军民制度融合表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表现为取消部分军用标准,促进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对接,包括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标准融合、军品和民品生产工艺标准融合等。融合既表现为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间的标准差异消失,也表现为在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的基础上生成统一的新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军用标准吸收了大量国家工业基础规范,而许多民用标准比现有军用标准更能满足军用需求,有关部门甚至开始选择一些民用标准在军事部门进行试点。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法规政策的融合,包括制定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军工生产系列文件、军民融合战略性文件以及推进军品采购制度改革等。这为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宏观环境和重要的外部推动力。目前,中国正在努力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优惠政策及行业规划。

产业链代表公司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军民融合产业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