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品牌标语去“金融科技”背后:科技已像空气般存在

最新信息

中国平安品牌标语去“金融科技”背后:科技已像空气般存在
2022-09-05 21:02:00


K图 601318_0


K图 02318_0
  近日,中国平安宣布品牌焕新,将现有品牌标识中的标语“金融·科技”更改为20年前的旧标语“专业·价值”。

  2002年,平安成立集团公司后在品牌标识中推出标语“专业·价值”,2022年平安宣布回归“专业·价值”。在这20年间,平安的品牌标识历经2002年的“专业·价值”到 2008年的“保险·银行·投资”,到2018年的“金融·科技”,再到2022年回归到“专业·价值”的四次变化。
  在中国的金融发展史,中国平安有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它成长的30余年里,几乎每10年就登上一个新台阶:第一个10年发展现代化、市场化的保险,第二个10年专注综合金融模式的探索,第三个10年开启“金融+科技”的双驱动发展。
  从区域性到全国性,从单一保险到综合金融,从资产驱动到科技驱动,平安在很多个重要的节点都走对了,这当然离不开时代的机遇,也得益于平安把握机遇的能力。所以,在行业内一直被视为风向标的中国平安今年去“科技”回归“专业”格外受到市场的瞩目。
  2022年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多家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也有所体现,疫情影响线下展业活动受限,居民消费意愿减弱,长期保障型保险遇冷。保险股普遍走势低迷,平安也未能走出独立行情,对应当前市值内含价值倍数(PEV)仅为0.5倍左右,处于历史低点。
  “金融+科技”—“保险+医疗/养老”
  2022年是平安寿险改革的最后一年,对平安集团贡献利润最大的寿险业务也自然备受关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寿险不仅是中国平安的价值支柱,后续寿险业务能否重回持续扩张周期将是中国平安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0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
  虽然集团整体利润实现了正增长,但是分板块来看,业绩分化很明显。集团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保险和银行板块,科技板块则都出现大幅负增长。
  2022年上半年,作为集团利润支柱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资管下滑45.1%、科技下滑21.3%。
  寿险业务不但是平安价值与利润的核心载体,也是集团内部资本循环的发动机,过去平安的迅速发展大半应该归功于寿险业务的成功。在国内寿险行业处于较低渗透率的阶段,受益于该阶段的人口和行业增长红利,平安领先同业5-10年完成个险转型和保障类业务转型,抢占了市场份额。尤其是在2012-2017年,在代理人规模、人均产能、新业务价值率同时提升下,平安寿险实现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2017年在国内寿险新业务价值的市场份额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寿险行业充分竞争,如此大体量的平安很难实现独立于行业的增长。从2018年以来,平安和整个中国寿险行业都开始面临增员难、人均产能停滞不前的瓶颈。虽然寿险依然为集团贡献了最多的利润,但窥斑见豹,在平安的2022半年成绩单中,寿险新业务价值、代理人数量和长期保障型新业务价值等多个关键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195.73亿元,同比下降28.5%。新业务价值率为25.7%,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从代理人数量来看,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继续下滑,下滑13.5%至51万人。代理人渠道创造的新业务价值下降30.6%,其中,长期保障型新业务价值同比下滑58.4%。
  虽然这是疫情叠加宏观经济的影响,整个保险行业都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何应对?今年提出回归“专业·价值”,或许是平安给出应对行业发展难题的解题思路。
  “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驱动”、“将注意力转移到客户上去”, 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 服务,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金融+科技”现在被“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养老”所取代。
  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46%的新保单客户都来自于‘保险+医疗、保险+养老’。 平安寿险提倡的‘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养老服务’的改革也是成功的。其中,有保险医疗和保险养老的客户,平均保费、加保率都比没有的高几倍。以加保率为例,使用健康服务的养老的、保险客户加保率是没有的3.5倍。”
  平安的“价值观”
  回归20年前标语的不忘初心背后,蕴含了什么导向?对此,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2022年半年报“董事长致辞”中给出了解释,专业创造价值。马明哲在今年半年报“董事长致辞”中,花了近半的篇幅强调“专业·价值”。
  什么是平安的价值观,简言之,即回归客户需求原点,回归客户价值创造,服务是价值创造的基点、支点。
  从2008年至今,平安的科技转型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08年平安科技成立为标志,平安开启科技赋能保险主业的探索,包括智能坐席、智能理赔等。 第二阶段以2012年陆金所成立为标志,平安通过科技去孵化新的B2C业务,包括金融、健康、汽车、房产和教育等五个平安认为“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垂直领域,同时也希望为主业引流新用户。第三阶段以金融壹账通成立为标志,平安开始用科技去赋能平安体系之外的企业端、政务端的数字化转型。
  虽然设想很完美,但是现实很骨感。在财报中,汽车之家、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等子公司、联营及合营公司被归属于科技业务板块。分公司来看,上半年,陆金所控股净利润同比下降16.2%,金融壹账通净亏损5.62亿元,平安健康净利亏损4.24亿元,汽车之家净利同比减少40.6%。
  亏损肯定不是平安集团标语去科技的原因。或许这个解释更为准确,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去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曾表示,平安现在已经不为了科技谈科技,因为科技已经像空气一样存在。
  “我们现在都不为了科技而谈科技,因为科技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就像水、空气一样,利用科技已经成为平安的一种思维模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细胞。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科技基础上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将平安的金融科技能力向行业开放,赋能给中小金融机构。”谢永林说。
  科技方面的投资对资本消耗巨大,需要有长久的耐心,这被认为与平安看重实时和短期绩效的保险文化有所冲突。但平安集团创始元老之一的孙建一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平安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已长达十余年,属长远布局,并非短期之举。“对于科技的投入平安不计成本,部分科技子公司我们是设有亏钱指标的,没有亏到这个数,我们是要问的,为什么?但我们也会平衡好科技投入与集团整体盈利的关系。”
  平安在科技转型过程中对标学习的目标也一直在换,第一阶段向谷歌、亚马逊、微软、BAT等等取经,从科技人员数量和申请专利数量都达到了领先地位。但技术上跻身头部梯队的平安一直没有找到赋能业务的最佳途径,到了第二、第三阶段,平安布局领域又非常垂直,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业务模式,特别是金融和医疗的场景,容错率极低要求极高,都给平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标语的回归可能是对过去几年战略的一个反思。”一位平安集团的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安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一直在努力做事,所以也常出错。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平安品牌标语去“金融科技”背后:科技已像空气般存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