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首家金控公司为何落户前海?

最新信息

大湾区首家金控公司为何落户前海?
2022-09-21 10:00:00
9月18日,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招商金控”)在前海揭牌成立。
  这是自2020年9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印发、金融控股公司进入持牌监管时代后,全国第三家、粤港澳大湾区首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无独有偶,3个月前,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已有75年经营历史、在香港拥有43家零售分行的大新银行,也正式落户前海筹建深圳分行。而更早之前,瑞银前海则获批成为全国第二家、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外资独资基金销售公司。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前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6.81亿元,同比增长18.1%。
  为何越来越多具有创新和标志性意义的金融机构落子前海?《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一年来,前海金融产业聚集速度缘何步入快车道?记者观察后发现,制度创新突破性大、深港合作紧密性强、产业空间聚集度高或许是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前海的原因。
  ●南方日报记者张玮见习记者童话
  制度创新
  突破性大
  “六个跨境”
  从试点到开花结果
  金融是前海支柱产业,多年来前海先行先试,为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创新探索新路径、新经验。12年过去,许多制度创新如今开花结果。
  惠理集团中国业务副总裁、深圳公司负责人盛今对此深有感触。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资产管理公司,惠理集团在大陆投资业务超过22年,并于2015年即在前海成立全资子公司——惠理深圳,而吸引其来的正是前海率先推出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合格境内投资企业(QDIE)试点。
  “我们是较早同时获得QFLP和QDIE资格的外商(港资)独资企业,可为境外投资人提供境内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服务以及为境内投资人提供境外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服务。2018年至今,已成功发起设立3支QFLP和QDIE私募股权基金产品。”盛今说。
  2020年4月入驻前海的韩亚股权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韩亚投资”)也在此制度创新中获益。韩亚投资是韩国头部金融企业韩亚金融集团在中国境内的全业务对接平台,公司CFO姜浩认为,前海在跨境金融如QFLP和QDIE上的制度突破,在全国数个试点中是开放度和友好度较大的区域。
  “去年我们做过一次增资扩股,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资本金进入和清算,而且是通过银行完成,手续非常简便和迅速。”姜浩表示,QFLP政策开放了一些以前不能投的领域,借此东风,公司今年业务实现飞跃式发展,规模是去年的百倍。“前海对金融产业政策的敏感度和先进性,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CEPA框架下金融业对港开放措施目前已在前海全面落地,形成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本外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六个跨境”金融创新。
  而《前海方案》发布一年来,前海又在全国率先实现多项“首批”。
  比如,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率先落地前海,前海8家银行机构参与首批试点,为前海试点更高水平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结算便利化奠定基础;全国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率先落地,中集、创维等前海优质跨国公司成为首批试点企业。
  与此同时,前海先行探索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设离岸农产品现货交易市场。“过去中国每年进口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多用美元计价结算,但今年4月29日,我们达成首批基于真实跨境贸易的大豆品种线上交易,就在中国人民银行及跨境清算公司的支持下,首次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实现大宗商品贸易货款的跨境支付和结算,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尝试。”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董峰说。
  此外,中国银行前海蛇口分行率先试点两项数字人民币个人跨境支付场景;港人数字人民币缴税在前海办理成功,并首次实现数字人民币在供应链领域的全流程应用。
  在最新出炉的“2021年度广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中,15个案例有6个均来自前海,其中就包括金融制度创新的大宗商品交易“前海仓单”模式、基于区块链的境外人士收入数字化核验平台等。
  深港合作
  紧密性强
  两地机制不断对接
  首推“联合政策包”
  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最新一期排名中,香港再次跻身全球前三,成为亚太地区排名最高的城市。而结合“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前海在推动金融领域深港合作方面几乎不遗余力。
  仅近两年,前海在延续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同时,将会计、税务等商务服务业门类新增纳入优惠目录;又在全国第一个突破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限制,改执业资格考试制为执业登记制,允许视同内地税务师担任股东发起设立税务师事务所。
  《前海方案》发布之后,更是将《前海支持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大前海”首批出台的扶持政策,涉深港金融合作条款占六成,且政策发布后仅两周即完成两批次资金报批,目前已累计为金融企业103个扶持项目发放扶持资金超1亿元。
  “前海各项金融产业促进政策对港资金融机构非常有吸引力,不论是落户、租金补贴,还是针对公司业务经营、对外投资的各项奖励扶持,都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其支持力度之大和适用范围之广是少见的。”盛今说。
  就在本月初,前海管理局又联合香港财库局发布支持前海风投创投发展“十八条”措施(下称“‘十八条’措施”),香港业界反响热烈。
  “深港首次以联合公告形式在两地同步发布‘联合政策包’,是一次机制上的突破及创新。”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是国际私募基金枢纽,有一大批私募基金聚集于此,“他们知道‘十八条’措施出台后,就马上向我们咨询如何参与,尤其对如何通过香港平台、用好香港金融服务,在内地科技领域做更大投资,非常感兴趣”。
  许正宇认为,从金融业角度来看,随着深港制度对接,前海对香港而言是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可找到非常广阔的投资空间。下一步,两地还将推进前海QFLP与香港有限合伙基金(LPF)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香港LPF在前海开展跨境投资,深化与香港私募股权投资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前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突破2890亿元,其中与香港发生的跨境收支占85%;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率先落地前海,拓宽深港跨境资本双向流通渠道;前海港资QFLP管理企业达86家,占全市96%;全市24家港资QDIE管理企业、6家港资WFOE PFM企业均落户前海。
  前海不仅支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成为内地与香港金融业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
  产业空间
  聚集度高
  扩大企业“朋友圈”
  国际机构“抢滩”忙
  除了制度创新,前海也不断为产业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入驻企业高质量“朋友圈”。
  《前海方案》发布后仅一个多月,前海借鉴伦敦金融城、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等经验做法,在桂湾和前湾片区正式启动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下称“金融城”),面向国际性大型金融机构、港外资金融机构、数字金融机构等提供4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打造香港和国际金融机构拓展内地市场的“第一站”“首选地”。
  “我们始终对前海保持高度关注,了解到前海正在高标准打造深港国际金融城,推动建立与国际规则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觉得非常有吸引力。”大新银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王祖兴如是解释,该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获批筹建的“双牌照”境外银行后,将深圳分行选址在金融城的原因。
  姜浩也认为,金融城聚集了同业相关企业和机构,对行业上下游、同业企业不同产品交换非常有效,让各家业务发展更便利。
  “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聚集前海,带来了金融人才、金融资源和资本的聚集,金融合作与交流不断密切,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产业的创新速度和效率。”盛今说,“十八条”措施发布后,前海又将在金融城内打造创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科创产业带动能力突出的前海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这将使前海金融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愈加显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金融城已签约入驻金融机构204家,其中港资和外资占近30%。招商金控、法国安盛集团(AXA)、瑞银集团、三菱日联银行、意大利忠利保险、纳斯达克上市支付公司PayPal等一批国际一流金融机构落子前海,恒生前海基金、博时资本、前海再保险等重点港资、持牌金融机构持续入驻。
  “在前海成立后,我们将聚焦风险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三个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说。而这也恰是前海近年来发力的特色金融领域。
  其中,金融科技方面,微众银行、联易融、中证征信等10家前海企业已入选毕马威2021年中国金融科技双50强,占深圳的超五成;财付通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前海金融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86件,13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绿色金融方面,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已成立并落户前海;华润融资租赁发布全国首家融资租赁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首单融资租赁行业碳中和公司债。
  未来,前海还将通过统筹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与南山、宝安等周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金融+科技”“金融+智造”“金融+海洋”辐射带。
  ■延伸阅读
  招商金控将带来什么
  注册资本77.78亿元的招商金控揭牌引发各方关注。除了落户前海这一金融制度创新“试验田”外,也与其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张金控牌照有关。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依法设立,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开展跨业投资,形成了金融集团;还有部分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了多家多类金融机构,也成为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中,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这种模式,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也有小部分企业在实践中,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在隔离机制的缺失下,导致金融业风险和实业风险交叉传递,风险不断累积。
  为推动金融控股公司规范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人民银行同步印发《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标志着金融控股公司正式进入持牌监管时代。
  “之所以如此管理,一是因为金融控股公司往往规模大、业务多元化、关联度较高,跨机构、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实施市场准入予以规范;二是设立明确的行政许可,是对金融控股公司依法监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全方位推动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合规开展经营,防范风险交叉传染;三是体现了金融业是特许经营行业和依法准入的监管理念,也符合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央行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先后受理了5家机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并于2022年3月批准了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此次批准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并同意其更名为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不仅是我国第三家、粤港澳大湾区首家金融控股公司,也是国务院国资委体系内首家央企金融控股公司。
  公开数据显示,招商金控监管口径下风险并表及参股重要性机构总计约670家,在银行、券商、资产管理、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均有布局。2022年1—6月,招商局金融业务净利润733亿元,同比增长5.7%;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规模10.4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AUM)超19万亿元,在国内大型综合性金融集团中位列第一。
  而此次深圳也将以招商金控设立为新契机,充分发挥前海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加强双方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合作,着力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和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携手为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湾区首家金控公司为何落户前海?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