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5

最新信息

2017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5
2022-09-28 21:21:00
“截至今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47.1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52.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91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94.5%。”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文件,2018年6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提出了22项重点指标,明确了七个方面59项重点任务,部署了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回溯五年来《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吴晓称,我国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
  比如,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农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分别比2017年提高3.5个、6个百分点。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补充称,五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5.新增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2万亿元,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特色产业传承发展。累计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673个,遴选推介乡村特色产品2438个、乡村工匠662个,创响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缩小到2.5。
  值得一提的是,若仅从《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完成情况看,据吴晓介绍,22项指标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3项约束性指标实现《规划》目标;其他预期性指标,比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等,进展顺利、符合预期。59项重点任务,比如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等,均已稳步落实、落地见效。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比如数字农业农村工程、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农村就业岗位开发行动等扎实推进、效果明显,有力地支撑了《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吴晓表示,《规划》的顺利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在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任务。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此外,将继续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017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5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