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做好服务 专精特新企业“必答题”

最新信息

金融如何做好服务 专精特新企业“必答题”
2022-09-29 08:18:00
一个普普通通的矿泉水瓶盖,看上去再平常不过。但是制作瓶盖需要的材料——高性能聚丙烯,却蕴含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做出的瓶盖要求既有刚性又有韧性,既密封又爽滑,否则就容易断环裂盖或者鼓盖。以往这样的高性能材料,只有国外厂家才能够提供。现在,国内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技术攻关填补了这一新材料空白。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批企业中约六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与前三批相比,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硬实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8997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5万家。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呈现出“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小微企业中的排头兵,更是金融机构融资的重点支持对象。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
  不过,在看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制约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今年上半年,一份对秦皇岛市10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在76家有贷企业中,33家企业(占43.4%)表示能获得贷款基本足够且期限基本与需求相匹配,37家企业(占56.6%)表示存在融资缺口,6家企业反映存在较大的融资缺口。同时,一些研发周期相对较长的企业,还希望银行能够提供更多中长期贷款。下一步如何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这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专精特新企业有着独特的融资特点,立足其融资特点与难点,金融机构方能有的放矢,精准发力。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度被加倍放大。金融机构“看不准”“看不清”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是出于商业保密的考虑,一些专利技术不能向投资者和债权人全面详细介绍,另一方面是由于专精特新企业的研发和生产专业性强、技术门槛高,一些领域可能还涉及非常高深前沿的专业知识,金融机构缺少相关领域的专家,很难判断其技术价值和市场前景。
  能够看懂企业、甄别企业,是金融机构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提升服务专业性,如可以考虑在科创企业集聚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优先设立专营机构,汇集专家人才,加强对相关细分行业的深度研究,提供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的专属融资、融智方案;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巧借“外脑”,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产业联盟的合作,提升对前沿技术的理解和评价水平。降低可能面临的技术风险,商业机构尤其应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优先锁定符合国家重点导向的行业和卡脖子的技术,作为业务发展的切入点。
  专精特新企业以高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为主,与一般的小微企业相比,其“四高一轻”(高技术、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特征更为明显。因其轻资产,企业缺少有效且足额的抵押物,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抵质押要求。即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但在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还是倾向于将知识产权作为抵质押物的组成部分或有效补充,较难接受单纯将知识产权作为融资的唯一抵押品。且即便融到资,若企业无法获评较高的信用等级,为了保证贷款风险可控,金融机构通常会要求企业承担更高的利息,也更加倾向于提供短期融资而非中长期融资,无法完全满足企业长期研发投入的资金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转变传统信贷管理方式,适当提高贷款风险容忍度,研发差异化授信模型和信用评价体系,使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契合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重智产”的特征。
  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分布于产业链的关键位置,他们很多都是核心企业重点配套产品的供应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所在的供应链开展金融服务,既能推动“链”上企业更好发展,又能带动产业链升级。但在实践中,很多“链主”企业对于共享信息、传导信用、促进“链”上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链”主企业在此过程中基本没有直接收益,很多情况下还需要额外承担一些工作,如开展应收账款抵质押融资,“链主”企业的财务系统需要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还要为上下游企业定期提供逐笔明细。因此,开展供应链融资首先应提升“链主”企业的积极性,探索设计利益共享机制,让“链主”企业在传导信用、增信担保过程有所收益,增加其参与供应链融资的动力。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金融机构下一步亟待破局科技金融,立足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需求,打造特色化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金融如何做好服务 专精特新企业“必答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