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重启“硬骨头”门店——访海底捞执行董事周兆呈

最新信息

【高端访谈】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重启“硬骨头”门店——访海底捞执行董事周兆呈
2022-09-29 20:52:00


K图 06862_0
  新华财经上海9月29日(记者胡洁菲)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餐饮行业正在加快恢复。记者从上海市餐饮协会了解到,当前餐饮行业运行情况较疫情前已经恢复至八至九成,其中,烧烤、火锅类的市场份额增长尤其迅速。作为火锅赛道的头部上市公司,海底捞如何理解当前的餐饮环境?接下来有怎样的战略考虑?新华财经记者专访了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兼联席公司秘书周兆呈。

  记者:不少餐饮企业发展都受到疫情影响,您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间的餐饮市场?海底捞有无相应的应对举措?
  周兆呈:毫无疑问,上半年的市场环境对于餐饮业来说极具挑战。今年3至5月,海底捞平均约200家门店暂停堂食。不过,我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生态圈护城河,整合资源积极把握业务机会。从复苏的情况看,今年6月海底捞在国内的翻台率同比恢复120%,7月份这一数字为115%,年轻顾客占比高;此外,包括中秋节、七夕节等在内的节假日,翻台率都表现不错。基于此,我们仍旧保持了一定的乐观态度。
  当然,公司也做好了应对外部严峻挑战的准备。比如,针对部分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的倾向,在菜品的供应上,海底捞在过去丰富菜品选择的基础上,上线了更多两人、四人套餐;在肉类供应上,除牛羊肉外,增加其他肉类等品类的供应;针对 “宅经济”“懒人经济”等趋势,在外卖中增加了小龙虾、冒菜等预制菜的供应。
  与此同时,海底捞也加速推进降本增效,依托于蜀海国际和颐海国际的供应链优势,一方面在食材的大宗采购上尽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更加精准的货品管控达到成本控制。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餐饮是一个刚需。同时,餐饮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更加“碎片化”,这意味着,包括品牌、口味、环境、服务、产品、价格等在内的综合条件十分重要,而决定这些的,则是企业的组织力、创新力、服务力、供应链能力等“内功”。2021年,海底捞接待了3亿人次的客流,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元餐饮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满足最大人群的消费品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海底捞展示出的是综合聚强的竞争力。
  记者:公司在中报中提到,将从“啄木鸟”计划转向“硬骨头”计划,这是怎样的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是否有拓店计划?
  周兆呈:海底捞在2021年底启动了“啄木鸟”计划,将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关闭或停业整顿,这主要是基于提升门店整体的经营效率和运营效果的考量,也是对海底捞本身管理的一次摸底和自我考评。到目前为止,门店关闭或停业整顿的动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啄木鸟”会持续钻研经营管理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对其持续改善与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部分门店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硬骨头”门店的重开也就自然应运而生。
  目前,海底捞没有设定“硬骨头”门店数量,理论上来说,所有“啄木鸟”计划关停的门店,都在“硬骨头”的观察池中,但是具体到是否符合重启的条件、以及当地的物业和市场情况,还需要一店一议。具体到考核中,主要关注三点:一是门店现场的经营和管理是否能够更精进和优化,二是人员结构和成本管控是否可以做到最优,三是周围的商圈和市场条件是否发生了有利变化。
  除了从关闭门店中重启部分门店,海底捞的新开门店计划也在稳健进行,但整体会保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今年上半年,共新开门店18家。
  记者:当前很多企业都在加码数字化转型,海底捞在这一领域是否有相关计划?
  周兆呈:数字化转型不只是单一的“上设备”“上技术”,而是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
  其实,自疫情以来,我们一直在推动内部管理和效率的提升,积极应对变化的环境,打造切换自如的灵敏组织。一是积极参与餐饮保供服务,在部分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海底捞积极开展外送、自提等服务,满足特殊时期顾客居家用餐需求。同时,积极运营线上平台,包括 “海底捞”APP、“捞点好货”小程序和第三方外送平台,配合各地开展餐饮保供;二是聚焦社区营运,疫情期间,海底捞进化出了更加敏捷的应对能力和更加强韧的组织架构,从专注堂食模式转变为机动作战模式,今年6月,海底捞正式建立社区营运事业部,建立“外卖+社群+直播+线上商城”的社区营运模式。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37.6%。
  记者:海外业务特海国际将分拆上市一直是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会开启海底捞的“第二增长曲线”,您怎么看?这一策略背后的想法是什么?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周兆呈:应该说,海外业务本身一直是海底捞总体业务中的一部分。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共有1435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数量为103家,占比不足10%。所以,“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可能还谈不上。
  之所以推动特海国际单独上市,主要还是从市场划分和管理资源投入的角度,以期不同的业务能够获得更优的资源和人员配置。
  从大的行业背景看,目前海外中餐市场具有实际影响力的跨国品牌并不多。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具备在两个及以上国家开设连锁餐饮门店的中餐品牌,不超过十个,因此在我们看来,这一市场空间值得期待。与此同时,经过10年的发展,海底捞目前在海外的11个国家开设了103家门店,也探索出一定的经验,具备跨国运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我们也始终认为,火锅作为极具中国本土餐饮特色的饮食品类,本身兼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对于海外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吸引点”。举例来说,海底捞在伦敦的第一家门店,开业之初,一线员工来自10多个国家;在欧美国家,海底捞的顾客也覆盖了当地民众和多元文化背景的人群,从员工到顾客,都说明火锅文化在海外是有充分的传播空间和吸引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高端访谈】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重启“硬骨头”门店——访海底捞执行董事周兆呈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