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温度”

最新信息

以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温度”
2022-10-09 10:02:00
十载春华秋实,今朝骏业日新。
  城乡低保标准实现翻倍,持证社工比2012年增长5倍,2807名儿童主任在村(居)上任,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民政部门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心用情用力。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这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背后,是一个个日常而又细微的服务,一项项解难题而又增实效的改革。十年来,广州不断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奋斗岁月
  基本民生保障协同搭建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政策多了,我们服务困难群众的底气也更足了。”迈入社工行业的第6年,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道莲花井社区民政专干吴丽珊感叹。
  过去10年,广州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2015年出台全国首个地方规章《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以来,广州先后制定实施了临时救助、特困人员生活供养和护理补贴等制度文件,建立了完善的具有广州特色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流浪救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实现救助量、滞留量双下降。
  有了政策托底,近年来,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坚实。十年来,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1196元/人·月,分别增长1.26倍和1.56倍。
  在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广州市不断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全力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发展,搭建“需求端—中枢端—服务端”三位一体的“穗救易”系统,将全市6万多名困难群众和4000多名民政工作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联通起来,具有广州特色的“物质+服务+技术”综合救助模式初见成效。
  广州深入推进社会救助申请“一证一书一清单”改革、社会救助事务“全省通办”、低保业务“全城通办”,建设全市低保系统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救助申请人“财产价格复核机制”,救助更及时、更精准;同时,联合176个镇(街)社工站、各领域公益机构,实施“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每年实现一万户困难家庭的“微心愿”。
  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机制、提升服务,全力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工作新格局。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2012年起,广州着力深化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建设,形成社区议事协商“116”工作法。
  十年来,机制建设成效卓著,居民、村民在社会事务上“唱起主角”。2018年底,广州实现全市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全覆盖。截至2022年8月底,累计参与协商166.4万人次,开展议事协商17.75万次,形成决议20.1万件,执行率96.85%。
  与此同时,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带来新气象。广州制定《市、区属企业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目录》,出台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方面10多个文件,推动359个市属企业与社区结对共建,撬动社会资金1147.24万元参与社区建设。
  其中,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社会组织2.7万多个,475个社区慈善基金筹集善款4720万元,支持社区发展治理项目。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社会组织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全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2021年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会费为企业减负超2854万元。
  积极参与的背后是广州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截至今年9月,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044个。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为示范“样本”,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呈现新面貌,法制建设、脱钩改革等系列工作有力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全市社会组织开展帮扶项目2700多个,投入帮扶资金等超10亿元。
  基本社会服务助力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日前,一对新人正在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操作婚姻登记智能服务机。有了科技助力,结婚证办理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婚姻登记服务创新是广州市推进婚俗改革的重要举措。2021年6月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满足了市民群众跨省市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广州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创新结婚登记颁证品牌,不断倡导和宣传“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
  广州市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从10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成效,将地名工作向“监管与公共服务并重”的模式转变。
  针对群众丧事办理“多处跑、多次跑”的难点堵点,广州制定推进自然人“身后事一站式联办”工作方案,实现8个部门16项业务一站联办,营造移风易俗、绿色生态殡葬氛围。
  残疾人福利业务方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提标扩面,标准年均增长超4.6%。2022年1月起,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至188元/人·月,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至252元/人·月。
  守护一老一小让老人和小孩有更多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在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方面工作成效卓著,获得国务院2021年督查激励。
  兜底保障更牢固。2014年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公办及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和失能老年人。
  养老服务更精准。建成长者饭堂1094个,颐康中心178个实现街镇全覆盖,设立家庭养老床位1.6万户,为44.5万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医养康养等基本养老服务。
  社会力量更活跃。目前,广州养老企业占全省34.6%,高居全国各城市第一,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养老服务综合体、97.5%的长者饭堂、95%的生活照料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民政部门成立儿童福利处,全力推动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不断健全。
  保障标准提高,认定程序更加完善……目前,广州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2808元,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2019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收获不缺席的爱。1.7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已纳入动态管理,全市176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2807名村(居)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
  赓续奋斗
  奋力谱写广州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市民政局将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民政事业发展上担起责任、展现作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大城市大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动态更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夯实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100%实现集中供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培训5000名养老护理员及管理人员。加强“智慧养老”建设,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落实《南沙方案》,增加面向港澳的养老服务供给,便利港澳居民来穗养老。
  兜牢兜好底线民生。加快构建制度衔接、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数据共享的综合救助格局。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制定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政策,将社会救助融入社区网格化。
  提升儿童保障水平。秉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需要相匹配、各项制度相衔接的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体系。持续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营造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浓厚氛围。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城乡社区自治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围绕群众对社区生活品质的需求,优化城乡社区服务。继续拓展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城乡社区协商等平台资源整合功能。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深化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攻坚行动,打造“红联共建+”品牌。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创新穗港澳社会组织合作交流机制,激发社会组织创新活力。
  实施“慈善之城”提升计划,推动“社工+慈善+志愿”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志愿服务发展氛围。
  提升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优化区划地名管理服务,保护传承地名历史文化。开展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倡导新时代婚俗风尚。加强救助管理服务,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深化殡葬管理服务改革。
  一线案例
  民主议事厅
  让“问题村”变“示范村”
  绿树环绕,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内,新建成的“犀溪创业园”正静待新生力量的到来。为了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56个铺位将免去一年租金。
  利好消息发出后,下围村党支部书记郭庆东收到了百余份创业申请书。“现在正在进行初步筛选。接下来,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最终结果。”在会上,年轻人们将逐个向村民代表介绍创业计划,再由后者进行投票表决。
  在下围村,村民代表们会议不断,大到乡村振兴,小到路灯更换,每个议题都与每个村民息息相关。村民代表大会是下围村由“问题村”蝶变为“示范村”的密码。
  作为一座有着超700年历史的村落,下围村虽然辖区面积仅有4平方公里,却有9个合作社、3500名常住人口、近1300名外来人口,基层治理难度不小。十年前,下围村被贴上“问题村”的标签,一次又一次错失发展良机。
  改变从2014年开始。当时,村里启动了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核心的村务改革,建立起一整套村民代表议事制度。
  如今,走进村委会,可以看到一个超300平方米的议事厅,宽敞明亮。厅内按照权限划分为主持、代表、列席、旁听、监督及发言六个区域,能够满足会议的所有需求。“目前共有115名村民代表,其中党员代表和女性代表均为35人。”郭庆东介绍,每次议题形成后,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都会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修改完善,最后通过村务公开栏、村广播等形式公告3天。
  2013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90万元,到2022年,该数字已经增长至1750万。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相比2013年增加了7000元。与此同时,村里的臭水塘、臭水涌不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离不开议事平台所发挥的重要效用。
  2013年,下围村第13次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在下围村清水塘及塘尾一带改造建设沙庄公园”。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全民运动场和清水湖公园成为村民主要活动场所。
  2017年,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协商表决,村里成功集约集体土地783亩,建成省单一品种大棚种植规模最大的葡萄园区。如今,“阳光玫瑰”葡萄已成为下围村特色农产品品牌。
  ……
  下围村的蝶变,是广州社区治理和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如今,广州已实现全市城乡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全覆盖。截至2022年8月底,广州累计参与协商166.4万人次,开展议事协商17.75万次,形成决议20.1万件,执行率96.85%,真正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商量着办。
  数读
  ●社会救助
  过去十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1196元/人·月,分别增长1.26倍和1.56倍,年均救助、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约10万人
  过去十年,全市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筹集款物约43.94亿元,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年均增长率超10%
  ●社会治理
  截至目前,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超2万名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社区民主议事协商决议超19万件
  截至目前,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030个,比2012年底社会组织数量增长了67%,惠及群众140多万人
  ●一老一小
  过去十年,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同步提高至2808元/人·月,全覆盖配齐176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2807名村(居)儿童主任
  全市建成长者饭堂1094个,178个颐康中心实现全覆盖,设立家庭养老床位1.6万户,资助1.7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以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温度”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