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10年成绩单:金融市场交易额涨4倍 股票规模2倍 基金规模9倍

最新信息

上海金融10年成绩单:金融市场交易额涨4倍 股票规模2倍 基金规模9倍
2022-10-11 19:47:00
上海市金融业发展多项指标翻倍,背后是怎样的增长路径,未来还将有哪些发展方向?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涨了近4倍,从528万亿元增长到2511万亿元”。
  “8月末,境外主体持有银行间债券量达到3.5万亿元,是2016年底的4.3倍”。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十年来增长近2倍”。
  “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总资产分别增长5.1倍和9.2倍,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9倍”。
  上海市金融业发展多项指标翻倍,背后是怎样的增长路径,未来还将有哪些发展方向?
  10月11日,在市委外宣办举行的第八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琦,上海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登勇相继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果以及未来的方向。
国际金融市场中上海地位不断提升
  信亚东介绍,这十年,上海金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中国信托登记公司、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城银清算公司等多家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相继设立。
  金融核心功能的增强不仅体现在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也是一大重要体现。据信亚东介绍,相比十年前,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占全国比重约50%。
  上海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信亚东表示,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2012年的528万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万亿元。“上海价格”范围不断扩容,涵盖了股指、外汇、利率、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全球证券市场中,上海证券交易规模也不断向前位靠拢。王登勇介绍,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规模达49万亿元,十年来增长近2倍,从全球第七位跃居第三;债券市场累计融资近3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额107万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3.2倍。十年来,上海资本市场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26个,是之前品种数量的两倍多,基本覆盖农产品、化工、金属、能源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意味着金融服务不仅要满足本国的需求,同时也匹配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者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跨境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境外金融机构与本地机构竞争合作,形成良性的国际金融生态。
  从金融机构数量来看,信亚东表示,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从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30%,“首批”、“首家”示范效应明显。
  其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比例也稳定攀升,积极与国资机构加强合作,并在开放程度上不断放宽,允许外资机构控股或建立外商独资企业。刘琦表示,目前,上海共有外资银行保险法人机构超过50家,外资省级分支机构超过100家,外资银行保险代表处77家。率先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目前已开业的4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全部落地上海;率先推进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全国前三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册变更。全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也在上海获批开业。
  王登勇表示,上海金融机构从数量上来看在全国的高地效应明显。目前,上海共有证券公司31家、期货公司36家、基金公司62家,10年来分别增长55%、20%和68%,其中2家外商独资、4家外资控股,还有26家中外合资,占全国半数。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孙辉表示,上海金融业有力支撑了上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2-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从2.13万亿元增长到4.32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提升到18%。
  刘琦介绍,十年间,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风险保障。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十年前增长96%。打造大都市型普惠金融,全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超30%。
  同时,资本市场也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拓展。王登勇表示,上海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超过4万亿元,支持207家地方经济支柱企业和战略新兴行业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120家次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产重整、加快转型升级。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和首发融资规模均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此外,上海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本金超8500亿元,有力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上海证券经营机构服务的客户数量超3300万。
  孙辉表示,有统计以来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0%、32.7%、24.1%,远超同期本外币贷款增速。
  面对疫情的冲击,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加大了扶持力度。信亚东介绍,疫情后市政府出台了经济恢复政策以及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其中金融政策有30条,主要包括加强对企业融资担保的支持,实施困难企业贴息政策等。根据统计,这一系列政策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今年8月份,上海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3.78%,比上年末下降了44个基点。
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行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法制建设的规范,金融业也不例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更加规范的营商环境,更加明确和全面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抵御风险,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信亚东介绍,上海市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建立金融侦查、检察、审判专业化机制。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等陆续成立。
  此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日益完善,颁布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和上海市金融稳定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刘琦表示,银保监会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十年来,累计化解不良贷款2600多亿元,8月末银行业不良率0.85%,资产质量处于全国最优之列。有序推进部分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和处置,稳妥开展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精准打击“退保黑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筑牢防风险基石。坚持“监管姓监”,十年来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557家次,处罚责任人员280人次,罚没总金额超过4.2亿元。
  对于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孙辉表示,一是上海要坚持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第二,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发,为境外的投资者参与境内的债券市场提供进一步的便利;第三,推进重大金融改革创新,特别是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科创金融改革的力度,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第四,进一步完善重要金融基础,比如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逐步建设覆盖全金融市场的交易报告库,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金融科技监管的试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海金融10年成绩单:金融市场交易额涨4倍 股票规模2倍 基金规模9倍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