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25年 “双向奔赴”的邻里情

最新信息

大润发25年 “双向奔赴”的邻里情
2022-10-25 15:48:00
“这么有钳,还出来工作”、“这一排绿菜,是朕为你打下的‘爱芹海’”、“37°C的人说抱就抱,37°C的风一吹就倒”……这些对大闸蟹、蔬菜、电器的调侃让人看了不禁会心一笑。
  自从“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鱼”从抖音走红,我们熟悉的“老邻居”大润发似乎变得越来越“不正经”。
  上海的“冷宫蔬菜”、夏天的“烧烤文学”以及本文开头的“烟火文学”,逛超市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很新的东西”,不论是孩子、青年人还是中老年消费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何为一场持续了25年的“双线奔赴”?是大润发超市内携家带口的顾客、货架前精挑细选的老人家、认真工作的员工,以及从没抛弃过“烟火气”的消费空间定位。
  “老邻居”大润发
  “年轻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大润发开业的时候,有很多促销活动,但那时候工资不高省吃俭用,可以买到不少东西,”王阿姨谈起从前的岁月多了几分感慨,但望着整齐码放的货架,她突然笑开了,“也多亏有大润发,纸巾、沐浴露、洗发水价格都很实惠,这么多年我们家一直都选择在这里买。”
  已退休5年的王阿姨是大润发的常客,对于她这样的中老年人群而言,退休前和退休后的大润发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这次,王阿姨有了更多时间。
  有时只是来买一捆青菜、一条鱼、几两肉,但在短暂的挑选、打包间隙,王阿姨都要免不了和老员工聊上两句家常。尽管并不住在一起,但在大润发她面对店员,却有一种邻里守望的亲切感。
  大润发《“老漂族”逛超市报告》显示,早上10点前去逛超市的老年顾客占比,一线城市比全国高出15%;而60%的老年人表示,一周会去逛大润发3次以上,近7成表示会和相熟的店员唠家常。
  对于大润发的亲切,中年妈妈李佳梦也十分认同。小时候家长带着自己逛大润发超市,长大后自己又带着孩子逛。
  “第一次逛大润发南岗店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突然开了一个大超市,进去以后哪个区域都想看看,一溜达就是好几个小时。”放学后的她时常和小伙伴去大润发买文具、选购笔记本,超市的货架承载了她不少“愿望清单”以及大半个无忧无虑又温暖惬意的学生时代。
  结婚生子后,李佳梦也经常带着孩子在大润发买玩具、买奶粉、尿不湿和零食。她亲历了超市大排长龙的人工收款,到现在孩子也能自助电子结账,再到周末和孩子参与大润发线下活动、使用APP网上下单送到家……
  李佳梦自己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同时,超市风格未变却常逛常新,有这么一个“老朋友”令她对生活又多了几分满意和幸福感。
  而崇尚网购的新一代年轻人如何看待大润发?沪漂小齐表示,“烟火文学”确实有趣,但对于他而言,大润发在他最难的那几年,晚上的折价肉和蔬菜给了他的生活很大支撑。独自一人从北方家乡南下闯荡,去逛一逛家乡也有的大润发,穿梭在货架间购买一些日用品,让他倍感亲切。
  大润发超市成立25年以来,接待了无数的上班族、情侣、一家三口、退休夫妇,作为一家超市它或许并不如“网红店”那般耀眼。但它通过长期的服务、热情的店员、丰富的产品,也逐渐成为了无数消费者记忆中那个,与你共同成长又熟悉亲切的“老邻居”。
  “让附近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店一直守着他们”
  在包括哈尔滨、吉林等地,实惠便宜、经营多年的大润发甚至已成为当地的“地标”。不少当地居民提起大润发,都是一副“老熟人”模样。在这背后,是大量乐意与消费者攀谈、为超市积极贡献的店员用真诚、真心换来的。
  2022年4月的上海,一个叫做王忠魁的大润发门店店长火了。由于一次误操作,他的个人手机号被镇上的邻居误以为是物资保障热线,居民们需求多、形势紧急,一天上百通电话让他忙晕了头。
  鸡鸭肉、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尿不湿……每天海量的需求让他与105名大润发同事最终决定,主动留在超市仓库服务镇上的居民。每天晚上,在超市空地把防潮垫一铺,再找来两床被子,大家和衣而睡;早上醒了草草收拾地上的被褥、简单洗漱后,就投入高强度的盘货、分装工作中。
  王忠魁明白,仅仅一家大润发无法供应全镇居民吃喝,店里虽然有上百名员工,但也还是没法完全满足每一位顾客的订单需求,不过“最重要的是,让附近的人们知道,有这么个店一直守着他们,有群人会帮他们,他们就安心多了。”
  上海解封后,有员工悄悄留言表示,在大润发已工作5年,见证参与了大润发作为疫情保供企业之一,“大润发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政府召唤、使命必达”的精神。这也是大家齐心抗疫、共克时艰的一个缩影。
  受困于物流不畅,王忠魁发现,前来求助的不仅是附近居民还有周边的瓜农。4月末正值白玉菇瓜成熟之际,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去,数万斤的瓜都会就此腐败。王忠魁迅速联系到上海的其余26家大润发门店,并亲自带队前往农田摘瓜、分装。最终,上万斤的瓜经由王忠魁的手被保供车转运、卖出。
  王忠魁的事迹感动了上海乃至全国不少消费者,在艰难之下,上海大润发其他门店也没有闲着,积极配合保供。数据显示,4月初至5月中旬,大润发上海门店参与上海保供业务,总计提供各类物资达221万份。
  在此之外,多家大润发还为门店附近高龄老人提供的“助老保供套餐”、专程配送,极大地解决了他们吃饭难的困境。
  而平日里,大润发也会为喜欢逛超市、买菜社交的老人们组织理发、剪纸、书法等活动,俨然成为周边居民的第二个“活动中心”。
  初心不改,是时候更新玩法
  大润发1998年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大型超市,至今已拥有504家线下门店。在25年的发展中,大润发超市不仅仅是消费者们共同的记忆,还承担着集团企业自身更大的发展目标。
  然而,随着电商和即时配送平台兴起,线下大型商超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品牌转型、撤店的新闻时有传出。
  大润发CEO林小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不得不承认,“大卖场行业面临很大的挑战,但大润发拥有500家大卖场怎么办?不能关门,10万员工,1亿用户,未来要重构大润发。”
  “老邻居”要改头换面、向网红发展了?变了,但也没完全变。
  大润发在内地市场崛起之初,正好赶上中国改革开放迎来“咆哮”发展的黄金年代,大小城市不断更新吐纳人流、货流。琳琅满目的商品、汇聚的人群,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在此生根发芽,大润发的业绩也迅速翻倍。
  如今,奔涌而至的人潮,随着到家物流的繁荣而减少。但林小海却提出,“线下客流很少,其实是大卖场自己没做好。”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吃穿用度等底层需求永远是相通的,不同代际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只是这些需求在不同场景下衍生的不同外衣。大润发运营者很快意识到,取悦年轻人是保持品牌活力的惯常路径,但这不意味着要丢掉老年人,更不能为了年轻而年轻。
  不抛弃“烟火气”与服务大众的超市本分,才是他们经营的初心。
  由此,经营者逐渐探索出大润发2.0版本,尝试建立更适合当下消费新的“场景模式”。
  具体表现为,给线上无法取代的消费类型更的大铺货面积,更多商品,以及更多互动。与此同时,门店通过改造,接入饿了么、淘鲜达、天猫超市等线上渠道,叠加到家配送业务增加门店覆盖人群。
  两者相辅相成打造“到体验+线上”的新运营模式。不仅仅是做到吸引消费者走入超市,也能让大润发这位“老邻居”主动向消费者走来。
  牢牢抓住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与情感寄托,大润发3.0方案已提上研发议程,通过增开门店,最终品牌或将以大润发、中润发、小润发等多模式发展,变成真正常驻居民楼下的“邻居”。
  大润发新的转型任务仍然富有挑战,但不变的还是那份5年、10年、25年的陪伴。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大润发25年 “双向奔赴”的邻里情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