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奋进十年系列研究:中国消费品工业的奋进十年

最新信息

赛迪顾问奋进十年系列研究:中国消费品工业的奋进十年
2022-10-25 15:44:00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贸易的发展,但是近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已逐渐由外贸驱动转换到消费驱动,消费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自2014年(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外)以来,消费连续八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都将以消费拉动为主,而消费品工业作为重要支撑内容,重要性越发突出。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消费品工业取得了丰硕成就。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上市企业数量全球第一,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已建成国内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食品追溯体系,智能家居不断进化升级,民生安全“保障线”能力更加巩固;中国品牌500强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品牌国产化步伐加快,企业品牌“放大镜”效应更加明显。
  长风万里,破浪前进。历经“十二五”期间从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以及“十三五”期间三品战略的历练与洗礼,中国消费品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总结近十年来消费品工业发展演变及成果,可以更好地为促进内需消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
  一、消费品工业的十年成就
  (一)稳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自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以来,中国最终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27.5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62.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51.1%提升到54.5%。扩内需促消费战略取得新进展,消费与经济的关系由“服务经济发展”向“引领经济发展”转变。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剔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外,自2014年连续八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外贸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年来,货物贸易进出口量屡创新高,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十年增长了60.2%。从2017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家电、皮革、塑料、食品、家具、五金、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鞋、服装、化纤、棉纺等产能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消费品上市企业数量全球第一。中国消费品产业上市企业数量为1226家,高于第二名日本13%。中国消费品产业上市企业总市值为48461亿美元,占全球20%;总营收为20627亿美元,占全球13%;总利润为934亿美元,占全球12%,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图 1:2012-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2.06
图 2:2012-2021年中国三驾马车对GDP增长贡献率(单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2.06
  (二)保民生: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消费品工业在食品、家居等领域为人们健康生活保驾护航。目前,已建成国内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婴配乳粉追溯体系。自2013年开展国产婴配乳粉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以来,现在已建成网站、APP、抖音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婴配乳粉用品追溯体系,已累计接入95家婴配乳粉企业,覆盖了国内企业总数的80%以上、产品追溯数据量达17亿条,已成为国内婴配乳粉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追溯平台,对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智能家居进化升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智能家居实现了从科技领域到人居领域的过渡,第一代智能家居依靠有线控制,第二代智能家居依靠手机操控……到如今的第五代智能家居,仅需一段口令,就能实现多场景联动控制,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老人不仅可以利用音箱控制家电、查问天气、点播音乐,还能通过社区与百度合作打造的“爱老驿站”功能,实现取餐、维修、咨询等社区服务。除了智能音箱,还有不少智能产品应用在社区防疫一线,如无需停留就能测体温的智能体温测量仪、分流乘客避免扎堆的智能电梯、用手机就能操控的智能开关等。同时,从近年来智能家居企业注册数量以及市场规模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智能家居的需求和依赖性越来越强,中国智能家居企业注册数量由2016年的2.5万家提升至2021年的17.8万家,增长了612%;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2608.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800.5亿元,增长了122%。
  (三)增品种:高端科技卓有成效
  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为了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消费品中高端供给能力随之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引导企业生产升级、产品创新升级。智能小家电、可穿戴设备、绿色食品等中高端消费品开发力度显著提升。2012年到2021年,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由2621亿元增长到3793亿元,提升了45%。随着智能小家电普及率的提升,产品也逐步由单一智能向互联互通全场景应用模式升级;2012年到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由230万台提升至1.4亿台,增长了60倍;2012年到2021年,中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由6860家增长到19321家,产品总数由1.7万个增长到4.3万个,增速分别为182%和153%。消费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2021年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共计118家,比2013年首次公布的26家增长了3.5倍;中国消费品领域灯塔工厂数量达到27家,占全球灯塔工厂数量的六成有余;2021年轻工领域的升级和创新消费品名单数量共98家,比2012年增长了72%。
  (四)创品牌:国际影响逐步扩大
  从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来看,中国制造品牌价值快速提升。2012年中国企业入榜数量25家,位居全球第五。2021年中国企业入榜数量84家,提升至全球第二。中国制造品牌意识不断强化。从2012年到2021年,中国马德里国际商标的申请量由2100件增长到5928件,增长了近2倍。国内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从家电行业来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基地。以海尔和睿米为例,海尔布局欧洲、美国、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球市场品牌发展战略;睿米亦布局全球市场,专注研发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高端清洁电器产品,已畅销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等103个国家。从纺织行业来看,中国纺织业时尚设计原创能力显著提升,本土品牌认知度与美誉度持续走高。国内主要大型商业实体的服装家纺品牌从2015年的3500个增加到2020年的4500个。
  中国品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品牌日”在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它宣告中国品牌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品牌活动日系列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货之光》栏目通过分享优选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产品核心竞争力、展示产品的整体形象等方式,帮助优选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力及产品的消费力;新华社的民族品牌工程活动采用高峰论坛、主题晚会,并借助时尚秀、音乐秀、灯光秀等创新形式,弘扬中国品牌正能量,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舞台铺路架桥。
  (五)提品质:抽检认证成绩斐然
  轻工标准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2016-2020年,中国轻工行业重点领域转化为国际标准近400项,国际采标率超过95%,其中,中国主导制定轻工领域国际标准(含计划)97项。近十年,食品、家用电器等重点领域消费品抽检合格率均有显著提升。2012年到2021年,国家食品抽检合格率由93%上升至97%。中国检验检测服务市场成长为全球该领域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市场。全国各类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由2016年的3.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4.9万家,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的20%,这为全国消费品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消费品工业的十年经验
  经验一:政策引导转型升级,行业标准逐步规范
  政策引导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层面,政策从培育发展新动能、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品牌竞争力等方向不断发力。逐步朝着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方向引导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推动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质量。2016年工信部发布《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智能和绿色制造,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新型轻工业制造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和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从技术层面,政策进一步推进消费品工业向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绿色环保等方向稳步发展。2016年,工信部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应用为手段,强化技术节能”。2018年,《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激发企业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2019年,工信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设计升级。在消费品领域,支持智能生态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鞋类产品、玩具家电、家具等设计创新”。从市场层面,政策优化方向主要为消费品供给能力与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相匹配。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抓手,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实现消费品工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保障消费品工业平稳运行。
  消费品标准化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消费品标准化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具、家用电器、玩具、纺织服装、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近年来,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品领域的规范标准也逐步深化。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玩具安全》国家标准,2018年工信部组织修订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2020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组织行业制定了《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标准,从安全使用年限要求、正常使用条件和消费提醒信息三方面对家电行业进行规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验二:需求助推消费升级,消费工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者购买力提升,增加市场消费潜力。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自2013年以来的年均复合增速接近8%;另外,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连续5年世界第一。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的消费市场正由以中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大众化市场向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新的消费市场过渡。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自2017年起就超过4亿人,此类群体有购房、购车和闲暇旅游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规模仍将扩大,那么针对需求端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消费品供给能力也将朝着不断丰富、细化的方向发展与之匹配。
  对国牌认可度提升,推动产品和运营模式的迭代创新。近年来国产品牌线上销售表现十分亮眼。2021年抖音电商国货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67%;同年“双十一”期间,多个老字号淘宝直播间成交额突破百万元。消费者对国产品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未来国产品牌要通过产品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持续获得市场青睐。
  消费品质提升,促进消费工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消费升级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旋律,消费者逐渐从改善型消费、物质型消费,迈入了品质消费的时代,愈发追求品质提升和消费细分,对于消费的品质要求也朝着更加个性化、健康化、智能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进而推动消费工业朝着高品质方向转型升级。
  经验三: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消费工业转型升级
  随着研发经费持续投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生产数字化能力及绿色制造水平不断增强,消费品工业企业供给能力大幅度提升,为市场产品供给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加大投入消费品领域研发经费。2020年消费品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7688亿元,约为2012年的2.5倍。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自2017年起发布了多批次轻工类的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积极引导消费,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促进中国消费品工业不断创新升级。
  加快消费品工业生产数字化转型进程。传统消费品企业通过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整合,通过转变生产方式,持续升级,逐步实现了数字办公、数字制造的管理升级和创新增值。
  提升消费品工业绿色设计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组织推荐并公布了多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支持包括纺织、轻工等在内的重点行业企业,围绕轻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等重点方向开展绿色设计,探索实施路径和经验,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协同升级。
  历史垂青奋斗者,时代不负追梦人。消费品工业这十年取得的成就弥足珍贵,是在坚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前提下取得的。百年征程,十年只是序章,汲取十年的奋斗经验,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消费品工业仍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通过数字化驱动,激发市场内需活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通道。在新一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勇挑重担,做好国家经济的“压舱石”,筑牢民生安全的“保障线”,为实现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赛迪顾问奋进十年系列研究:中国消费品工业的奋进十年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