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逆周期调控效果持续显现

最新信息

南财快评: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逆周期调控效果持续显现
2022-10-25 16:34:00
10月25日,央行及外汇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此次是继2021年1月以来,央行及外汇局首次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调节,体现出央行整体把握宏观经济及杠杆率、外债规模、国际收支以及汇率水平的政策意图。
  2016年开始,央行先后下发了关于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一系列通知,意在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进行管理,对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全口径跨境融资统计监测,以及建立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央行在宏观审慎原则下基于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建立针对资本或净资产的跨境融资约束机制。其核心要求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按风险加权计算余额,风险加权余额不得超过上限,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根据计算公式,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调整,对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的上限将产生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9%,较二季度有明显回升,国民经济呈现出回暖和持续向好态势,表明前期一揽子经济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要进一步稳固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继续保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就必须要引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应当看到,实体经济是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稳固实体经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发挥好金融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此次央行同时将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向境外融资的空间较之前扩大了25%,其总量式逆周期调节意图十分明显。政策调整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相应提高,有助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利用外资,有效借助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中枢继续下移。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以及债务规模处于可控范围,实施该项政策可谓正当其时。
  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不仅能够有助于实现国内均衡,也有助于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保证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保护主义及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全球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供给冲击,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各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同时,美联储前期QE政策的负面效应正逐步显现,“工资-通胀”螺旋持续强化,劳动力市场的相对强势,以及通胀易上难下的惯性促使美联储维持加息政策,美元指数走强,其外溢效应对其他国家的汇率水平乃至金融稳定均构成较大压力。对于我国来讲,三季度经济明显回暖,叠加各类政策利好,市场主体信心将加速恢复。同时,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对稳定预期、抑制汇率超调现象均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自2020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体现出审时度势的特征。通过淡出使用“逆周期调节因子”、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等引导市场预期。后期,待经济回升势头完全稳固,各项经济指标保证稳中有进后,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也可以同步调整回前期水平。国内生产出口企业应当强化“风险中性”的意识,应统筹考虑美联储加息节奏、美元指数、国内货币政策以及市场预期等变化,安排好跨境投融资行为,积极应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以有效应对汇率波动。
  (作者:本报评论员,胡光旗)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南财快评: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逆周期调控效果持续显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