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持续发力 前三季度重庆经济“稳”中提质

最新信息

支柱产业持续发力 前三季度重庆经济“稳”中提质
2022-11-04 15:14:00
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经济三季报已陆续发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前三季度各省市经济运行以稳为主,多数省市经济同比实现正增长,超半数省市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其中多数为中西部省市。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前三季度重庆保持了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数据显示,重庆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35.06亿元,同比增长3.1%,较全国3.0%的水平稍有领先。
  分产业来看,前三季度重庆各产业增速也与全国水平相当,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6.26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375.2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3.53亿元,同比增长2.5%。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季度重庆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经济总量实现较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各产业全面发力,工业尤其是汽摩、材料等支柱产业贡献较大,而为推动支柱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当地仍需进一步保持“质量情结”,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推动各领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全面发力
  随着11月2日浙江、陕西、吉林等地陆续发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已全部出炉。
  从经济增速来看,前三季度中西部省市表现颇为“亮眼”。对比发现,31个省市中,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在全国水平之上的有18个,其中多数为中西部省市;同时,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前10名省市中,中西部省市占据了8席。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前三季度重庆的经济增速也稍领先于全国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35.06亿元,同比增长3.1%。
  “前三季度重庆经济稳中有升,主要得益于各产业的全面发力,其中,汽摩、材料等支柱产业贡献尤大。”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勇认为,从前三季度重庆经济增长来看,各产业普遍发力,工业方面发力尤为明显。
  分产业来看,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对重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确实排在首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66.26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75.27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9%,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93.53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8%,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高温干旱少雨极端天气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重庆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释放政策效能。”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认为,前三季度重庆新产业带动、新业态引领作用增强,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对当地经济总量实现较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支柱产业发力
  从具体产业来看,前三季度重庆几大支柱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当地经济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庆汽摩、电子、装备、材料和消费品五大支柱产业4升1降,除装备产业外均实现增长。其中,汽摩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李然认为,前三季度重庆支柱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主要得益于当地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和重大项目。
  “抓好重点行业企业,意味着牵住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牛鼻子’。”李然表示,前三季度重庆大力发展“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带动当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重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主力军。”李然认为,抓好重大项目,首先要盯住重点领域,发挥带动性和牵引性,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前三季度,重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项目持续发力,今年167个市级重大制造业项目总投资3031.3亿元,成为驱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强引擎”。
  李勇则认为,前三季度重庆工业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除得益于当地历史基础等因素外,当地对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视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前三季度重庆工业表现强劲,与当地超200万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不无关系。对人才的重视,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是重庆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李勇表示,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城市,重庆工业门类全面,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军工等相关产业更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同时重庆素来重视职业教育,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相关产业发展质量能够保持稳中有升。
  除制造业外,前三季度重庆消费市场也实现较快速发展。前三季度,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0.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重庆聚焦升级粮油食品等优势消费品产业集群,培育个护美妆、渝派服装、巴渝美食工业化等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推动实施22个消费品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0.7亿元,投资进度88%,同比加快10.5个百分点,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李然指出,前三季度重庆多次发布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同时积极调整消费结构,充分挖掘新型消费力,为恢复消费市场注入动力。
  “中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国实施大幅度关税减免,可以让老百姓享受很多实惠,以此为契机可以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李然认为,在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重庆要发挥新阶段消费的引领作用,不仅要积极优化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以RCEP签署为契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要积极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蓄消费动能。
  仍需保持“质量情结”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重庆外贸表现也较为强劲,进出口总值6259.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4074.5亿元,增长11.5%;进口2185亿元,增长3.3%。
  “外贸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重庆内陆开放的优势得到有效释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重庆开放型产业得到升级、内陆开放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李然认为,重庆外贸要维持现有的快速增长,不仅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具有密切贸易互补关系国家的贸易往来与经贸投资,还要大力推动亚欧一体化大市场形成,并推进开放产业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开放产业体系。
  “重庆出口产品单一、缺乏多点支撑,当前重庆迫切需要进行开放产业创新,丰富开放产品,构建多层次的开放产业体系。”李然指出,当前重庆进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尤其高度依赖笔电产业。为构建多层次的开放产业体系,当地要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致的国际市场需求,推动开放型产业集群发展,从创新驱动、产业分工、消费市场、要素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市场链和供给链。
  除外贸外,李然认为重庆支柱产业要保持高质量发展,也需保持战略定力,深怀“质量情结”。
  “从国内外转型成功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没有经历真正的阵痛,也就没有经济增长动力的真正转换,经济增长就无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李然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不能追求“速度激情”,必须深怀“质量情结”,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重庆支柱产业要保持高质量发展,应避免单打独斗,要推动川渝两地优势产业互为配套、互相促进式发展。”李勇则认为,当前川渝两地共建工业互联网,共同争取国家支持以布局大科学装置、自留一部分天然气等资源指标等都是当务之急,同时两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方向应主要瞄准新材料、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支柱产业持续发力 前三季度重庆经济“稳”中提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