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金融研究|2022 银行业盈利、信贷、拨备如何演化?

最新信息

21金融研究|2022 银行业盈利、信贷、拨备如何演化?
2022-11-04 19:10:00
经济与金融共荣共生,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好则金融强。作为规模最大的金融子行业,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尤为重要。
  2022年,国内疫情仍多点散发,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随着三季报的出炉,疫情冲击、支持实体的影响下,银行业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银行业继续让利实体,息差收窄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回落,但是银行业“以量补价”使得营收仍保持一定增长。
  ——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但信贷结构改变。在房地产贷款需求下降之后,基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四大领域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使得信贷保持了稳定增长。
  ——受益于资产质量的稳定,上市银行拨备计提有所减少,进而对盈利增长形成贡献,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
  营收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5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8%。营收增速仍在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放缓约5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今年银行业继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有所收窄。
  受疫情冲击,3月末实体经济走弱。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针对当前形势变化,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这在2020年即有先例:2020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
  从结果看,当年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占比近四成。此外,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设立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分别让利4200亿、3800亿、1200亿、460亿。
  今年引导贷款利率下降仍是最重要的让利措施。央行在1月、8月两度下调政策利率,带动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BP、35BP,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近期企业贷款利率为4.05%,较2018年初下降126个基点,处于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单家银行来看,前三季度有7家上市银行营收下降。“宇宙行”工行也在营收增速下降的银行之列。前三季度工商银行营收规模为711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1%。其中,利息净收入增长3.2%,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今年净息差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工商银行资产端、负债端有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使净息差能够管控在合理的区间内。工行作为国有大行,通过合理让利促进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发展,是必要的、合理的。”工行行长廖林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对我们而言,减费让利是履行国有大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必然选择。”
  “上半年我们主动加大让利实体经济的力度,新发放贷款的利率降幅是大于LPR下调幅度的,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是通过以量补价、挖掘需求潜力,我们营业收入的话同比增长了5.9%。”农行董事长谷澍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财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行实现营收5646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6%,但相比上半年放缓1.7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放缓5.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成本上升也是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原因之一。“上半年资本市场不好,客户购买股票、基金的投资减少。此外,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波动加大,客户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愿望有所减弱,很多客户喜欢到银行存定期存款,三年期定期存款最受欢迎。面临这种情况,我们适度投放一些大额的定期存款产品,存款成本有所上升。”招行行长王良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不过,9月中旬以来,五大行存款利率出现下调。其中,活期利率下调5BP;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5BP,其余期限利率下调10BP.邮储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存款利率也出现下调,下半年银行息差压力有所缓解。
  信贷结构的改变
  所谓“以量补价”,指在息差下降的背景下,银行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最终使营收保持相对平稳。而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中,银行贷款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余额为139万亿,相比上年增长14.4万亿,同比多增1.3万亿。横向对比看,42家上市银行新增信贷约占全国新增信贷规模的八成。
  “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银行本身就有缓释风险、维护宏观经济系统稳定的作用。如果经济下行时,银行简单地收缩贷款,宏观经济最后没搞好,银行自身的微观审慎实际上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谷澍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直言。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六大国有银行新增信贷规模9.6万亿,占全国新增信贷规模的51%。毫无疑问,六大行是信贷投放的主力,而其机构遍及全国,其信贷投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由于三季度季报并未披露贷款具体投向,故以上半年数据进行分析。
  总体看,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包含住房按揭贷款及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相比去年末仅增长2.2%,远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出现明显下降。在房地产贷款降下去之后,基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四大领域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口”,使得信贷保持了稳定增长。
  具体看,今年上半年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包含住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均出现下降,其中农行降幅最大,其占比由去年末的35.4%下降至6月末的33%。
  这意味着六大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记者统计显示,6月末六大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合计为30.6万亿,相比去年末仅增长2.2%,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长需求十分乏力。其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预期转弱、烂尾楼冲击等。
  “受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去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少数困难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商部分楼盘出现停工、烂尾的情况,存在房屋交付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部分地区的房贷客户出现了一定的停贷现象。”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末建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略高于红线(32.5%),分别为34%、33.6%。但住房按揭贷款增速放缓以后,今年6也末建行、邮储银行该项指标回落至警戒线以内,分别为31.8%、31.9%。
  在回应如何填补房地产信贷缺口时,谷澍以农行为例指出几大领域:县域、基础设施、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信贷。而据记者梳理,从六大行看,制造业、绿色、普惠、基础设施四个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是支撑信贷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
  数据显示,上半年六大行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为15%,高出贷款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同期六大行绿色贷款增速几乎都高于20%,增长非常强劲。
  普惠小微贷款方面,上半年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36万亿,已完成目标任务的85%。从增速看,上半年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在20%左右,相比以前年度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增速。究其原因,一是此前几年高增长后推高了基数,二是今年小微企业经营受到疫情影响。
  基础设施贷款方面,年报并无相关信息披露,但可通过部分银行数据管窥一斑。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介绍,截至6月末,建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约5.5万亿,占对公贷款比例将近52%。下一步,要在行内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加强基础设施贷款的投向和导向。在财务资源、信贷政策等方面对基础设施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安排,全力保障基础设施贷款加快投放。
  农行董事长谷澍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项目信贷投放,主动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谷澍披露,截至8月25号,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已经准入项目清单内,农行审批通过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100亿元,其中已经实现了25个项目、51亿元的配套融资投放。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起源于今年6月。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8月24日的国常会表示,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即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规模达到6000亿以上。截至10月中旬,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已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00多亿元。
  拨备计提减少
  Wind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6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该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放缓5.6个百分点,但高出营收增速5.2个百分点。
  从数量统计看,今年前三季度有7家上市银行营收下降,但净利润下降的仅3家;营收增速超过10%的16家,净利润增速超过10%的则有20家。
  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在于拨备计提减少。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拨备将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或信用减值损失,冲减当期利润。前三季度拨备计提的减少,相应对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36家有连续数据的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共计提拨备9336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平安证券的一份研报测算称,净利增长最主要的正贡献因素为拨备计提。
  中国银行业拨备计提并不会跟随资产质量周期变动而出现较大波动,反而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即在经济扩张期反而会增加拨备计提力度,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充足的安全垫,所谓“以丰补歉”。今年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商业银行在上年及以前年度大规模计提拨备的基础上减少计提,一方面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可使净利润保持适度增长。
  “前两年我们不断加强资产严格分类,加大拨备计提,保持了非常高的拨备覆盖率、非常强的风险抵补能力。在这一轮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影响下,由于资产质量特别实,拨备特别足,我行盈利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招行行长王良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招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14.2%,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增速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今年前三季度招行信用减值损失规模为501亿,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0.9%。显然,拨备计提的减少,对招行利润增长形成了积极贡献。
  分类别看,招行贷款类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还在增加,但其他类别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289.10 亿元,原因有三:一是买入返售业务规模比上年末大幅减少,信用损失准备相应冲回;二是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向好,按照其实际风险情况冲回部分信用损失准备;三是表外或有和信贷承诺类在前期已前瞻审慎计提信用损失准备,报告期内按照其实际风险情况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
  据记者统计,36家有连续数据的上市银行中,今年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的有22家,其中民生银行降幅最大。财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46.81亿,相比去年同期减少38.6%,这使得民生银行净利润增速(-5.1%)高于营收增速(-16.8%)。
  六家国有大行中,除农行外,其他五家大行信用减值损失都出现下降,相应也对净利带来正向影响。如工行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1693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6%。这使得工行在前三季度营收微弱负增长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增长5.6%。
  此外,资产质量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也是银行减少拨备计提的重要原因。在41家有相关数据披露的上市银行中,仅有7家银行不良率相比去年三季度末出现上升,余下34家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现下降或持平,占比高达83%。上市银行不良率保持稳中有降,一方面在于不良生成额增速慢于贷款增速,另一方面则是近几年银行业不良处置力度加大,资产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银行拨备政策其实包含两类,一类是新增拨备,今年上市银行计提规模总体出现下降,另一类是存量拨备。今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撑的措施之一即是,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我们会根据逆周期管理的需要,合理地释放存量拨备,既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使投资者的回报能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综合判断的话,拨备覆盖率应该会处于有序下降的过程,但是下降到什么水平、持续时间多长,还要看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谷澍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农行拨备覆盖率为302.6%,相比今年一季度末下降了4.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行、建行、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06.8%、244%、404.5%,分别较今年一季度末下降了3.1、2.4、9.1个百分点。而交行、中行在180%左右的较低水平,二者拨备覆盖率还在上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21金融研究|2022 银行业盈利、信贷、拨备如何演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