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最新信息

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2-11-07 08:04:00
二是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支持。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8万亿元,同比增长30.8%。2022年4月,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再贷款,9月设立额度超过2000亿元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三是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提高融资效率。指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优势,通过线下主动走访、行业主管部门推送等,畅通银企对接渠道。
  四是发挥好汇率自动稳定器功能,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功能。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提升避险能力。
  五是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加强对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保障。不断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经济体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人民币使用,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积极建设和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宣昌能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继续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升对重点领域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基础设施,夯实人民币在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使用基础。
  宣昌能在“推进转型金融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表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已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仅靠公共部门无法满足,需充分动员国际国内市场资金,发挥金融“加速器”作用。
  据宣昌能介绍,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有效发挥了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上的“三大功能”。近两年来,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发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与欧盟共同制定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极大地便利了境内外资金支持我国绿色发展,同时,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引导金融机构识别和管理好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
  宣昌能表示,在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也要看到,推动煤炭、建筑等高碳行业稳步实现低碳转型,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因为不属于“绿色”范畴,部分高碳行业无法从现有绿色金融体系获得转型所需资金,这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近两年来主要国家积极探索转型金融,但缺乏普遍认可的概念和框架,影响了市场资金支持低碳转型的效果。
  宣昌能进一步表示,在国内,人民银行积极开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于2021年推出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用于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2022年10月末,人民银行通过该工具向金融机构发放低成本资金664亿元。转型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已经推出了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产品,有助于促进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领域,满足市场投资需求。“未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将绿色金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广应用到支持转型经济活动的领域。”他说。
  宣昌能谈到,在国际上,人民银行作为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结合各方需求,在今年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明确了框架的五支柱,即制定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鼓励企业披露转型相关信息、发展转型金融工具、制定转型激励措施、降低企业转型对员工就业等的影响,并就落实各支柱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建议,已经10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批准。“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品,相信G20转型金融框架将有助于国际各方构建自身转型金融政策,促进转型金融相关标准、产品和市场联通,便利国际市场资金服务低碳转型。”他表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