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变革带来多重挑战 投行多措并举加强能力建设

最新信息

注册制变革带来多重挑战 投行多措并举加强能力建设
2022-12-13 04:02:00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2中国证券业投资银行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在主题为“投行如何迎接与备战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圆桌论坛上,来自不同券商的6位投行资深嘉宾共话当下券商在投行业务转型中最受关注的核心议题。
  此次论坛由华泰联合投行业务线董事总经理金巍锋主持,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包括华林证券副董事长朱文瑾、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胡恒松、万和证券董事会秘书陆生全、国海证券总裁助理李立根、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波。
  圆桌嘉宾普遍认为,近几年,注册制的逐步铺开对券商投行业务的开展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券商必须在专业能力、合规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能力建设,适应新环境下的新挑战。
  执业能力迎接全面挑战
  从2019年科创板开市算起,注册制在A股的改革试点已满三年。在此过程中,投行业务也不断转型,更加关注财务以外的保荐项目指标,并不断加强投融保研联动,但是一些投行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与能力,项目遴选不审慎,监察不严格,部分投行过于关注项目可批性,对项目可投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胡恒松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券商和相关各方的主体角色发生了显著的三大变化:一是与监管关系的变化,二是跟发行人关系的变化,三是跟投资者关系的变化。
  具体来看,投行和监管关系方面,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由市场来监督、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投行更需要主动作为,由被动接受监管改为主动承担责任。投行和发行人关系方面,由以前单纯的客户关系,变成了朋友和顾问。要求券商对企业陪伴式成长,熟悉企业,了解其发展逻辑,挖掘好的企业并推荐给投资者。与投资者关系方面,23倍市盈率限制取消之后,发行定价逻辑有了变化,投行定价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投行要在与市场的博弈中,为市场寻找价值。
  “注册制实行三年来,投行转型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挑战,二是专业能力挑战。”陆生全在论坛上指出,首先,投行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全面注册制的作用不仅仅在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门槛,提高融资效率,使更多有潜力的企业获得上市机会,更重要的意义是开启了发行审核机制的市场化时代,把股票的价值发现和推荐交给了市场,突出市场选择权这个本质。
  “作为股票的价值发现者和推荐人,投行的责任重大,要认识到我们在行业变革中的责任和义务,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把真实的、优质的、有价值的公司选出来,我们义不容辞。注册制之所以有挑战,是因为现在很多投行人员的思路还停留在核准制时代,重审批,轻投资。”陆生全坦言。
  在专业能力方面,陆生全认为全面注册制压实了中介机构的责任,不但要求投行要有价值发现能力,还要求投行对企业未来的成长进行判断,以及对发行规模、发行价格、销售等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更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地进行信息披露。这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对投行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从业素质提出了挑战。
  李立根则认为,投行要回归本质,做价值挖掘的角色,需要多方面的辨识能力和专业能力。
  “我觉得以IPO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关键是能不能找到具有市场化能力的好企业。从技术转化到市场、保障成长性非常关键。同时,成长要靠创新来推动,创新背后的动力基本是科技,硬科技、专精特新关键是看有没有核心的创新能力和科技能力。另外,要挖掘有规范意识的企业。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能够和专业机构一起达到快速拟合、快速推进,达到成本效率比最高的竞争,从而顺利上市资本化以及再融资。”李立根说。
  李波则认为,注册制转型给投行带来的挑战,首先是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企业需要专业化服务。不同模式、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在注册制下都可以上市。在这种背景下,投行的专业性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匹配企业专业化的服务要求,不仅仅是投行,可能还要联合研究的力量,联合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需求,综合地把优质企业推向资本市场。
  李波认为,注册制转型也在倒逼科技投行的转型。筛选真实的公司需要大量上下游客户走访、函证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如果在注册制下还采取传统手段,将很难发现一些故意造假的企业。
  “中信建投也在做一些尝试,通过科技、智能化手段,减轻投行人员的体力劳动,通过科技手段进行识别,减少浑水摸鱼企图闯关的企业,把投行人员更多的工作放在挖掘投资价值上,科技投行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李波说。
  多措并举压实中介责任
  注册制之下,投行承当了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对于券商而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提高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成为各家投行关注的重点。
  “这几年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的券商,可能都是把风险控制摆在了第一位。”朱文瑾在圆桌论坛中表示,对投行业务的风险把控,首先要从战略角度判断企业价值和企业风险,不能单纯依赖核查手段,而是根据投行有经验、有专业背景并且有职业素养的一线人员,对企业的盈利模式、行业方向、上下游供应链等进行全面判断。
  李波则认为,券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第一,可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把控投行项目的风险,投行要从常识、产业发展逻辑和规律出发来看企业是否真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把控投行项目的风险;第二,紧扣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投行执业的思维。
  “投行辅导企业、规范企业的过程中,要把监管理念、违法违规可能导致的行政处罚与民事处罚等风险传递给民营企业的发行人和实控人。不仅仅投行人员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投行也要辅导企业做到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让企业充分完整地对中介机构披露相关信息,中介机构才能更好向监管层和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李波说。
  陆生全认为,压实主体责任,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建立健全制度;其次要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常规性检查;第三要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内部问责和处罚;第四要加强投行人员对制度的学习和培训,要把投行人员对制度的学习当成投行的常规工作来抓,要使投行人员对制度的学习形成习惯。
  “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制度,比如尽调制度、保荐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内核指引、归位尽责指导意见等重要的制度和文件,要作为语录性来学习,使这些制度和文献深深刻在投行人员的脑海之中,使他们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形成制度自觉和执行自觉。”陆生全说。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注册制变革带来多重挑战 投行多措并举加强能力建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