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专家医工交叉揭示低氧囊泡促进骨骼再生 将为口腔颌面修复带来新方向

最新信息

复旦专家医工交叉揭示低氧囊泡促进骨骼再生 将为口腔颌面修复带来新方向
2023-02-17 15:03:00
近日,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刘月华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俞麟教授领衔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刊登新成果。该成果揭示低氧囊泡能促进骨骼再生,未来如能应用临床,有望通过自体骨骼再生实现口腔颌面修复。
  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外伤造成颌面骨缺损……上述治疗关键都是骨组织修复。然而,人体骨骼与神经一样,并不具备强大的再生能力,临床对于体积较大、难以自愈的骨缺损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治疗。一是自体/异种骨移植,二是3D打印生物支架及钛合金植入。但前者存在创伤、移植后存活困难、排异(异种骨移植),后者则面临操作复杂、生物相容性不佳、有时需要二次手术等。
  如何唤起人体骨骼的再生机能,是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刘月华、俞麟率领团队实现医工交叉探索,结果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低氧处理可得到低氧细胞外囊泡(Hypo-EVs),该囊泡再结合生物活性水凝胶,可显著促进颅骨成骨细胞形成、分化以及局部血管的生成与分化,从而实现骨骼再生。
  如何让低氧细胞外囊泡在体内持续保持生物活性,为骨骼再生提供源源不竭的支持?团队聚焦一种生物活性水凝胶上,并在实验大鼠身上验证功效:将装载囊泡的聚多肽水凝胶注射到大鼠颅骨缺损区(缺损区直径5毫米),结合微型CT观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发现囊泡持续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就有促进骨骼再生修复的关键蛋白质,大鼠颅骨缺损逐渐得到修复。
  刘月华介绍,这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如能应用临床,口腔颌面损伤患者有望通过打针注射等简单疗法,就能有效修补外形复杂、不规则的骨骼缺损,免去自体骨骼移植损伤、移植后不存活的尴尬,同时也可避免人工材料植入带来的潜在隐患,为开创口腔修复全新领域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复旦专家医工交叉揭示低氧囊泡促进骨骼再生 将为口腔颌面修复带来新方向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