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背后 印度经济“寡头化”现象日益凸显

最新信息

高速增长背后 印度经济“寡头化”现象日益凸显
2023-02-21 15:59:00
近日,在新一年度的联邦财政预算演讲中,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宣称,2022-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印度名义GDP的增长率高达15.4%,实际GDP增长7%,“位列全球主要经济体首位”。
  近年来,全球经济趋于放缓之际,印度似乎一跃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明星”。有分析认为,印度经济今年预计将维持高增长,创造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印度式增长模式的固有问题,叠加并不乐观的国际经济外部环境,构成其繁华表面之下的不确定潜流。
  印度经济增长前景几何
  实际上,本财年印度虽然拥有7%这一令其引以为傲的GDP增速,但低于沙特阿拉伯的7.6%,丢掉了增速“全球第一”的名头。
  据报道,由于能源飙升带来的经济收益等因素,2022年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增长率达7.6%。
  而在上一个财年(2021-2022年),印度GDP增速达到8.3%,被公认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在宣布了2022-2023财年的成绩后,西塔拉曼进一步预测,2023-2024财年印度名义GDP将增长10.5%,实际GDP增长率也将维持在6%-6.8%的高位水平。西塔拉曼指出,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的经济规模由全球第十位跃升至第五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9.7万卢比,经济治理成绩耀眼。
  国际舆论也看好印度经济的增长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文指出“印度仍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亮点”,其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印度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6.8%下降到2023年的6.1%,但2024年又将回升至6.8%。世界银行去年底发布报告称,印度经济在全球经济风浪面前保持了相当的韧性,因此将其2023财年的GDP增长率预测由6.5%上调至6.9%。
  实业界也纷纷阐述印度的增长潜力所在。信实集团掌舵人穆克什·安巴尼称,清洁能源、生物能源和数字化转型这三大“革命”将成为印度经济高增长的驱动力;标普指出,伴随印度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对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持续进行,到2030年印度年均名义GDP增速将达到6.3%。
  摩根士丹利将外包、制造业投资、能源转型和数字基础设施看作是推动印度经济繁荣的四大驱动要素,预测印度到2030年左右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据经济学人智库的分析,印度的优势在于充足的低成本劳动力、低制造成本、对投资的开放、对商业友好的政策以及具有强烈消费偏好的年轻人口。
  内外结构性挑战未解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之中,印度经济仍然面临不小的内外挑战。
  从产业结构来看,印度政府对科技、知识密集型等价值链顶端产业的偏好,加大了二元经济的结构性不均衡,难以解决“有增长无就业”的困境。
  自20世纪80年代末拉吉夫·甘地发动“计算机革命”开始,信息技术、软件科技等产业就成为拉动印度增长的有力引擎。这一模式延续至今,印度决策层期待以此绕过本国资本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偏低等发展短板,通过摘取产业链、价值链上最顶端的“果实”,实现对主要工业国家的“弯道超车”。
  以近年大热的芯片产业为例,莫迪政府不愿从测试、封装等产业后端环节来渗入半导体市场,而是不顾本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的现实,直接瞄准产业最关键环节——晶圆制造,其一意突进的产业政策风格可见一斑。
  西塔拉曼在预算演讲中指出,印度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科技驱动、知识驱动型经济,为此政府将投入大量财政资源支持科技和初创企业,包括为其特定进口产品降低关税、扩建人工智能中心、协助Digilocker等金融科技创新项目等。
  在头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印度的农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长期发展滞后、生产效率低下,经济结构的二元性特征依然突出,大量劳动力人口无法在正规经济中寻得生计,只得栖身于低端服务业等非正式部门。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疫情之后印度的劳动力参与率降至46%,为亚洲最低的国家之一。对于即将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年龄人口超九亿的印度而言,如何为这些人口创造充足的正规就业,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
  印度经济“寡头化”现象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印度经济的“寡头化”现象日益凸显。
  莫迪政府乐于借助大财团、大企业的力量来提升经济计划效率,创造漂亮的增长成绩单。在这一思路主导下,印度传统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小企业日益式微,大财团则依靠政府在融资、拿地、环保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高歌猛进,排挤外国企业,抢占基础设施、能源、通讯等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坐收庞大租金。
  在此基础上,“执政党庇护财团——财团反哺执政党”的模式在印度日益牢固,利益集团对印度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增大,导致其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据《经济学人》报道,2016至2021年间,印度通过“厚租金”或裙带行业获取千万以上财富的比例从29%上升到43%。日前爆出的阿达尼集团欺诈丑闻,恰恰是莫迪治下经济寡头化现象的体现。可以设想,在清洁能源、数字化转型等重大发展机遇面前,倘若莫迪政府依然延续对这些寡头财团的支持与偏好,只会导致印度自身财政资源的浪费与经济效率的降低,无法孵育高效且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力量。
  从外部环境来看,尽管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国际格局中,印度看似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但由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控制通胀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削弱商品、服务需求,外需对印度经济的实质性拉动作用减弱。
  2022年下半年,印度的出口额已经呈下降态势。外部环境的风险上升,意味着印度目前仍需提升内需以刺激增长,为此,印度政府在新一年财政预算中提出要为中产阶层减税,但是,为控制赤字和通胀,将资源集中于投资性支出,莫迪政府同时大幅削减用于扶助底层民众生活的公共开支,例如降低农村就业保障计划(MGNREGA)支出,将食品和肥料补贴砍掉22%和31%,叫停疫情以来对贫困人口的免费救济粮计划等。
  印度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平等,大量底层民众就业不畅,收入上升缓慢,原本生计又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很难为内需提供有效增量,被外界热炒的“消费市场巨大潜力”恐难充分兑现。
  作为一个超大型新兴经济体,印度经济风头正劲,其增长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确实能够为经济的不断向前提供一定的自我驱动力。但是,是否能夯实增长基础,将潜力故事转变为真正的国家经济实力,印度仍面临诸多变数和挑战。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高速增长背后 印度经济“寡头化”现象日益凸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