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示范区建设迎来最大红利: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确立,破界促进要素流动

最新信息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迎来最大红利: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确立,破界促进要素流动
2023-02-22 10:11: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许秋莲上海报道
  2023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的第四年,2月21日,自然资源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两省一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由自然资源部指导,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组织编制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
  “我们认为《规划》获批标志着统一规划管理制度的正式确立。这对于示范区的建设来讲是最大的红利。我们感觉示范区的新三年和未来更长远。万事俱备,东风已来,接下来,全面发力的一年即将到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在会上强调,示范区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探索打破行政壁垒,用破界来促进要素流动,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地流动。要把更大的空间力量释放出来,来提升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空间格局也好,创新发展也好,需要制度去驱动。
  据悉,《规划》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
“来之不易”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在会上表示,到2035年,示范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6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43.3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647.6平方公里以内;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4.7平方公里以内。
  “示范区总规共8章、65条,并包含了23张图集,58个近期重点项目。规划重点明确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城乡布局、历史人文与特色风貌、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策略、管控底线和区域协同事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在会上介绍道。
  《规划》从2019年7月启动,到2023年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历史三年多,“无人区里走新路,来之不易、影响深远。”张忠伟表示,《规划》要表达的是以“一体化”为驱动力,通过高水平的空间治理,来实现示范区明确的“一田三新”的目标愿景,这是它最大的作用所在。
  “编制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没有先例可循,无论是技术路径还是协调的方法和机制,都没有人能够拿出操作手册告诉我们。两省一市跨区域涉及到的两区一县在发展阶段、发展诉求、现行管理手段方面都不一样,有差异性,现有规划的基期、底板、标准都不同,这些并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怎么样把各方的诉求、问题提出来解决好,达成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规划最大的挑战。”张忠伟说道,在编制过程中,强化专业支撑,邀请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三家高水准的规划团队,开展工作营,并同步开展了交通、生态、文化、产业等专项规划编制。
  在目标定位上,总规明确了“五共”的发展目标,即示范区要建设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域功能与风景共融、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江南韵和小镇味共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地区。同时,围绕“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总体目标愿景和五个分目标维度,总规明确了由25项核心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中约束性指标8个,预期性指标17个。
“优蓝扩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会上多次提及绿色生态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到生态体系。
  《规划》表示,要突出生态绿色,全面落实“双碳”战略要求。扩大蓝绿空间,实现“优蓝扩绿”,到2035年,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66%,河湖水面率由20.3%提升至20.61%。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国控断面优III类比例100%,太浦河水质达到Ⅱ-Ⅲ类。落实“双碳”战略,到203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0.22吨标准煤以下。同时拓展生态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
  据了解,示范区生态肌理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水面率20.3%,2413平方公里中有490平方公里左右的水面,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泊76个,骨干河道一百多条,河网密布,湖荡纵横。《规划》提出,示范区的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66%,就是要锚固生态基底。先行启动区要不低于75%。
  打造生态绿心、清水绿廊、蓝色珠链,就是“一心、两廊、三链、四区”。“一心”是淀山湖和元荡要构建形成生态绿心。“两廊”是太浦河的清水绿廊和京杭运河的清水绿廊。同时《规划》明确,河湖水面率要达到未来2035年20.61%,要净增出7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实现河水畅流。《规划》还提出,森林覆盖率从目前8.6提升到12%,人均公园绿色面积从10平方米提升到15平方米。
  此外,《规划》提出来建设高能级产业基地,吸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生态环保等产业布局。《规划》特别明确了产业用地的保障问题,这份减量化的《规划》对于产业用地明确了目标。到2035年示范区制造业研发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2%左右,产业基地内制造业用地的占比不低于70%。“目前示范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即将建成投运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已经开工建设的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祥符荡创新中心,这些都为示范区产业链和创新链共进形成了有效支撑。”张忠伟指出。
  (作者:许秋莲)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长三角示范区建设迎来最大红利: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确立,破界促进要素流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