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峰会 思想盛宴!周延礼、信亚东、王俊寿、陈国力等发声

最新信息

一场峰会 思想盛宴!周延礼、信亚东、王俊寿、陈国力等发声
2023-02-23 23:40:00
2月23日,黄浦江畔,江阔天高,由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主办的第十三届上证财富管理峰会在“东方蓝宝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拉开大幕。
  这是一场对于2023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追寻与探索——聚焦“守正创新大市场利民为本新篇章”这一主题,本届峰会汇集业界同仁、大咖,就金融业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资管行业如何践行利民为本,展开思维碰撞。
  作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高端交流平台,上证财富管理峰会此前已连续举办12届,见证着财富管理市场的每一步向前与进阶。在本次峰会上,尤受市场关注的第十三届“金理财”奖评选结果也同步“亮相”。
  周延礼: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赢取更大市场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保险业服务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是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保险业务+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加快保险数字化转型是当务之急。周延礼认为,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我国保险机构正在加速布局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来实现整个交易流程的重塑,在精准营销、场景嵌入与智能理赔等环节不断创新改进,客户良好体验不断改善。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数字化转型、注重数据价值挖掘、围绕数据资产形成、聚焦服务场景来拓展客户、创新产品、精准服务,未来才能赢取更大市场。
  “科技创新是动能,数字化转型是方向,数据和场景是保险的韧性。”周延礼说,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精准聚焦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资金融通为手段、以经济补偿为兜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近年来,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短板,离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周延礼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机构对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有待提高,在服务企业保险需求方面有差距。
  二是差异化发展有待加强。专门服务新市民、小微企业的专业化、个性化机构和产品较少,与“专精特新”的保险服务要求有差距。
  三是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机构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够,仍存在业务指标层层加码、片面设置规模和市场份额考核指标等不协调现象,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周延礼建议,保险业一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要提高保险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三要推动科技赋能保险客户,增强保险机构与保险客户粘度;四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降低服务成本;五要提高精准服务能力,赢得客户和市场。
信亚东:使上海成为全球资管机构“安居乐业”的首选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在“第十三届上证财富管理峰会”上表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资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信亚东表示,当前,上海按照“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和“四个放在”要求,持续深化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发挥资产管理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进一步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在信亚东看来,首先是吸引各类资管市场主体来沪展业。要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完备、产品体系丰富的优势,进一步集聚和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内外资管机构,引导更多海内外优质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交易,使上海成为全球资管机构“安居乐业”的首选。
  其次是打造跨界交流合作的载体平台。去年9月,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成立,成为资管领域跨行业合作交流、跨行业监管沟通的重要平台。“我们支持资管机构通过协会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打造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信亚东说。
  再次要不断完善资管行业发展环境。“我们将借鉴国际成熟资管中心经验,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注重部门联动、多方合作,促进市场创新、行业自律、金融监管等形成合力,加强资管人才集聚,推动资管行业加快发展。”信亚东表示。
王俊寿:资管行业要秉持“合规为先、风险为本、消保为重、科技向善”理念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在发表致辞时表示,资管行业除了要服务实体、服务人民群众,还要秉持“合规为先、风险为本、消保为重、科技向善”的理念,把财富管理、资管行业做好、做精、做优。
  谈到资管行业“守正创新”,王俊寿认为,创新是不竭的动力,但根和魂在于守正。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商业可持续,是创新的三原则。要坚持以实体、实业、实物为本,在此基础上追求创新,才是真正的、商业可持续的创新。
  金融的本质之一是风险管理。王俊寿表示,资管行业要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通过财富管理业务,激发老百姓的理财意识;作为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引领,推进行业规范发展。
  “去年我们检查了几家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影子银行业务等,发现了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如果没有‘刀刃向内’净化市场,可持续的、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就可能永远停留在书面上。”王俊寿说。
  现在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对行业的规则、制度、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俊寿强调,一定要站在客户、消费者的角度研发产品,制定规则、销售产品等。要一手抓消费者教育,一手抓消费者权益保护,这样才能够保障资管行业行稳致远。
  近年来,财富管理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在强调科技支撑的同时,也滋生算法歧视、“信息茧房”等问题。“没有发挥科技的正面作用,而是放大了它的负面效应,是绝对不行的。”王俊寿表示,财富管理行业在使用科技手段、运用科技赋能方面,一定要突出科技伦理,坚持科技向善和科技向上。
李峰:充分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基石”作用进一步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峰表示,提振国内市场预期、恢复消费和投资信心是当前形势下推动经济运行整体转好的重中之重。财富管理行业作为连接居民和企业的桥梁纽带,要准确把握时代课题,在畅通资金循环、助力经济转型、服务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是我国金融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供给方和管理方,可以在负债端和资产端与财富管理有效联动,发挥独特优势。”李峰说。
  李峰认为,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风险保障的“基石”作用,进一步扩大保障型产品供给,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特别是创新发展面广、价廉、可得的普惠保险。在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增强家庭风险抵御能力,助力兜住风险底线,让老百姓敢于消费、敢于投资。
  二是支持长期产品扩容。一方面,随着试点政策出台,个人养老金产品渐次落地,保险重视跨周期和大类资产配置,具有丰富的长期资金管理经验,能够满足个人养老金等其他财富管理类产品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善于发掘长期优质资产,推出组合类产品、资产支持计划等资管产品,填补中财富管理市场中的长期产品空缺,提供更多稳定回报的配置品种。
  李峰介绍,上海保交所作为银保监会直接管理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支持个人及企业财富管理方面已实施了一些创新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协调市场资源发展普惠保险,推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基础设施支撑”的集中运营新模式,解决“买不到、买不起、不好买”等难题,提高普惠保险覆盖范围,支持进一步减少预防性储蓄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刺激消费和投资理财。
陈国力: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产业的直达性和产业资本效能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在“第十三届上证财富管理峰会”会上表示,当前,财富管理市场规模超过130万亿元,行业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财富管理是跨时空的资金配置、风险交换和价值转换,与商业保险的功能作用天然契合。
  商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以及长期资金管理、跨周期财务安排等独特优势,决定了其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截至2022年底,保险业总资产27.1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9.15%,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陈国力表示,保险资产管理脱胎于保险主业,20年来培育了以综合性和专业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主体、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为辅助的多元化市场主体;锤炼了注重安全稳健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文化;构建了传统投资与另类投资、私募投资与公募投资、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一级市场投资与二级市场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格局;打造了在大类资产配置、长期资金管理、长久期资产创设和绝对收益获取等方面的核心专长,形成了财富管理市场上的“保险力量”。
  陈国力表示,接下来,保险资管业将充分发挥投资门类齐全、管理平台多元、配置领域广泛、专业团队精良的行业优势,以及债权类、股权类、组合类、基金类、资产证券化等全谱系产品优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ESG责任投资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拓宽保险资金与优质产业的对接渠道,积极探索创新、加强务实合作,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产业的直达性和产业资本效能。
  据介绍,近年来,保险资管业协会多措并举、稳扎稳打,为保险资管业改善金融供给、对接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持续提升产品登记服务质效。二是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三是加强资源合作对接。“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金额大、持续稳定的特性,是金融市场上较为稀缺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可以穿越经济周期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陈国力说。
叶国标:坚守金融的四种“底色”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时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命脉,要坚守金融的四种“底色”和“原色”,不能走样,不能褪色,要弘扬金融和资本向上、向善、向实、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关于四种“底色”,叶国标解释:一是“金色”,金融代表着资金和财富;二是“红色”,金融有政治性、人民性的属性,要向上、向善、向未来;三是“绿色”,服务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四是“蓝色”,开放、包容,既有专业化的深度,又有全球化的广度。
  拆解“金融”二字,叶国标认为,其内涵是丰富多元的,金融的力量亦是多面的。单看金融的“融”,就包含多重内涵:“融”不仅意味着资金流通、经济血脉畅通;还有“火”的意思,象征交易红火、市场兴旺,金融和经济同频共振、共荣共生,金融火则经济火,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金融稳则经济稳;“融”还有“快乐”的意思,其乐融融,金融有普惠性,利己又利他,利民又利国;“融”还有“长久、永久”的寓意,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金融力量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民生福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能“长长久久、行稳致远”。本次峰会聚焦“守正创新大市场利民为本新篇章”这一主题,也恰恰呼应了当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课题。
  叶国标认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建设,最重要、最关键、最艰难的是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的建设。上海的两座“城”——陆家嘴金融城、张江科学城是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希望通过双城驱动、两翼齐飞,通过资本和智本的结合和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既拥有专业性、市场性、服务性的优秀基因,又拥有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红色基因。经过32年发展,现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全媒体矩阵。
  上海证券报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的有机统一,积极履行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是中央政策权威的解读者、市场秩序公正的维护者、投资者权益坚定的守望者、行业声音可靠的传播者。
  叶国标表示,上证报积极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抓紧创新拓展、转型升级,全面进军新媒体主战场、抢占新媒体制高点,努力为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贡献“上证智慧”和“上证力量”。
  郑杨:高质量发展落实到金融领域最根本是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杨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将高质量发展落实到金融领域,最根本的是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绩效尤为关键。
  郑杨说,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成立理财子公司,深入布局财富管理行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伴随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银行财富管理的投顾能力不足等短板日益凸显。商业银行需扬长补短、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就商业银行如何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郑杨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是坚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实体经济持续发力。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财富管理业务在筹集中长期稳定资金、灵活配置各项资产等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要围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加大对科创、绿色、跨境、普惠以及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实现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精准对接,助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是积极践行金融为民,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对财富增长的需求。商业银行应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满足广大人民财富管理需求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落实共同富裕要求,在服务好高净值客群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大众阶层的财富管理服务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财富管理。坚决杜绝各类有损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三是加快提升专业能力,强化优质财富管理的服务供给。商业银行要顺应市场变化,加强财富管理的投研、投顾团队的培训,尽快提升自身投研与资产配置能力,同时积极联动基金、券商等外部优势资源,加快补齐短板。
  四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高财富管理的服务效率。商业银行需要在财富管理的研究、投资、营销、风控、运营等环节持续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打造并不断完善前中后台一体化的数字化经营平台,推动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
  五是坚决守牢风险底线,加强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防控。商业银行应在把握核心风险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风险的容忍度,形成产品风险等级与客户风险偏好相匹配、收益与成本相匹配的风险经营机制。处理好各类产品与关联业务之间的关系,避免财富管理产品、市场、市值出现大幅波动,防范风险的传染扩散。
徐力:财富管理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上海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力在“第十三届上证财富管理峰会”上表示,财富管理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财富管理、金融业发展的新要求,以更大力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徐力介绍,上海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立场,突出人民主体,聚焦人民关切,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致力于打造更加包容、更具温度、更有担当的财富管理银行。“凡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金融服务实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领域,就是我们的战略主航道。”
  在徐力看来,“好金融”不是只会赚钱的金融,而是越来越有格局和情怀的金融。“好金融”的逻辑一定是利他的,是跳出金融看金融,更深入、更充分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诉求,是要深入和赋能社会治理。
  “普惠金融是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的准公共产品,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属性要求与发展指向,也是新时代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金融动力。”徐力还认为,普惠金融应该通过赋能社会治理,更加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金融+非金融”的综合化服务,让更多人享有金融发展权,解决近些年来金融逐步异化、摒弃以人为中心、见物不见人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上海农商银行围绕百姓的需求、关切和期盼做文章,将一切痛点转化为机遇,在产品服务创新上考虑长远,为广大百姓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理财服务,让“财富管理”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上海农商银行提出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的“六度共治”模式,即“广度”布局、“强度”攻坚、“温度”关怀、“密度”联结、“跨度”融合、“深度”服务,致力于社会资源的金融化整合、社会问题的金融化解决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化服务。
  “展望未来,我们的财富管理将走一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徐力表示,应打造独具“五色”的中国式现代化财富管理: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永葆政治本色;二是坚持人民中心,擦亮价值原色;三是坚持服务实体,培育功能特色;四是坚持绿色转型,提高发展成色;五是坚持风险防控,筑牢安全底色。
张旻:擦亮“财富银行”金色名片扎实助力共同富裕
  “财富管理作为资本要素配置的枢纽之一,直接服务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兴业银行副行长张旻表示,商业银行在助力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当仁不让的职责和使命,财富管理业务也会迎来更大历史性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兴业银行将继续完善财富业务体系,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树牢擦亮‘财富银行’金色名片,为促进全民共同富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近年来,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生相依——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资管市场不断规范,市场对财富管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加速升级,商业银行纷纷发力财富管理业务,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站在新征程的起点,财富管理行业实现转型发展、服务共同富裕的路径尤受关注。在张旻看来,在市场需求和监管政策引导下,我国财富管理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趋势已经清晰。“首先要践行金融为民,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初心。财富管理要突出普惠性,着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张旻说。
  张旻认为,商业银行要在坚持客户需求为先、强化分层经营的同时,重点服务好新市民等新兴客群,响应中低收入客群财富需求,下沉服务重心,助力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要提供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购得到、拿得住、收得回、叫得响的财富产品,切实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此外,还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建立客户陪伴体系,帮助投资者认识投资本质,引导长期投资、科学理财。
  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大财富价值循环链的枢纽作用,也是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张旻认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管理行业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张旻表示,商业银行通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价值循环链,强化系统内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行板块的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财富管理募集资金、灵活配置资产的功能,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精准对接,加大对专精特新、绿色低碳、ESG等领域的资金支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数字化则是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随之迎来全面升级。”张旻表示,科技运用赋能财富管理业务,涵盖了客户洞察、产品创设、渠道建设、研究咨询、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全链条,因此商业银行也应探索打造前中后台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通过精细化过程管理扩大经营广度,通过专业化资产配置提升经营深度,通过效能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罗水权: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平安资管党委书记、总经理罗水权23日在“第十三届上证财富管理峰会”上表示,保险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资金投资发挥着保险行业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功能,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要积极参与到实体经济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将坚定参与服务国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罗水权表示,公司未来将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断夯实投资能力,发挥特色能力优势。强化投资队伍,组建一个稳定、专业、高效的投资团队,升级配套激励机制,让每个队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才能;完善投资体系,建立一套能够传承和迭代,成熟且完善的投研体系;服务市场需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发挥保险资管能力优势的策略体系和产品体系;坚持数字化转型,实现投研体系全流程的数字化。
  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水平,追求高质量发展。在信用风险方面,坚决执行“鹰眼计划”高频扫描持仓信用主体,及时对高风险企业进行预警,通过“斩首行动”推动前瞻性处置,根据预警信号高效运作执行;在市场风险方面,推行前瞻性动态风险预算管理。
  三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守牢安全底线。从保险资管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公司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行检视和完善,投钱、投人推动合规、风险和业绩三方面共同前行。
  保险资管公司利用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罗水权表示,平安资管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助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体包括: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积极布局新基建、高端制造、‘双碳’投资等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助力区域协同、乡村振兴、国企混改等国家重点领域;探索实体赋能‘新方式’,依托股权投资子公司平安创赢,探索多种投资模式,截至2022年末,累计注册规模1855亿元,实缴559亿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场峰会 思想盛宴!周延礼、信亚东、王俊寿、陈国力等发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