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业绩转亏近10亿,国内Biotech扭亏难

最新信息

荣昌生物业绩转亏近10亿,国内Biotech扭亏难
2023-02-28 12:15:00

K图 688331_0]


K图 09995_0
  国内ADC药物龙头荣昌生物(688331.SH)2月28日披露业绩快报,尽管两大核心产品已先后上市并进入医保,但公司2022年净利润转亏,亏损额达9.59亿元,上年为盈利2.76亿元。同期公布业绩快报的两家头部Biotech企业百济神州(688235.SH)、君实生物(688180.SH)则出现亏损大幅扩大的情况。

  国内众多Biotech创新药企为何仍然深陷亏损?国产生物创新药的潜在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荣昌生物净利下滑逾400%
  2月28日,荣昌生物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减少44.33%;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59亿元,同比减少12.35亿元,下滑幅度超过400%。
  荣昌生物深耕创新药领域,目前已拥有依托于融合蛋白、ADC和双抗的三大研发平台,以及针对二十余种适应症的七款在研产品。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的泰它西普和用于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的维迪西妥单抗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已分别于2021年在国内上市并被纳入医保。
  2021年,公司还与ADC全球龙头西雅图基因公司(Seagen)签署许可协议,授予Seagen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区域以外全球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通过此次交易,荣昌生物获得的潜在收入总额高达26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首付款已于2021年10月到账,成为公司2021年的主要收入和净利润来源。
  目前来看,荣昌生物两款产品均拥有较好竞争格局,市场空间较为广阔。民生证券测算,维迪西妥单抗胃癌适应症国内峰值销售额约为7.2亿元,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国内峰值销售额约为4.4亿元,其在美国和欧洲的峰值销售额分别约为6.5亿元和6.2亿元;泰它西普作为为数不多全球获批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更是有望分享52亿美元的全球市场。
  不过,荣昌生物的商业化能力依然较弱,甚至为求“以价换量”而进入医保名单后,相关产品销售收入规模依然有限。2022年,该公司营收规模同比下降了44.33%。
  同时,2022年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及研发支出持续快速增长,也是导致公司亏损近10亿元的主要原因。荣昌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仍处于商业化能力建设初期,仍需持续投入较多的团队建设费用和学术推广活动开支。
  据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59%,达到12.75亿元,其中,营业成本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16%,销售费用达2.78亿元,同比增长115%。随着众多研发管线的持续推进,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占到营业总成本50%以上,达到6.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9%。
  国内Biotech龙头缘何迟迟无法盈利?
  除了荣昌生物,同期发布业绩快报的百济神州、君实生物2022年也呈现亏损大幅扩大的情况。
  百济神州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95.66亿元,同比增长26.1%,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34亿元,亏损幅度扩大。该公司表示,与诺华制药就百泽安达成的6.5亿美元合作预付款大部分于上年同期进行了收入确认,本期合作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君实生物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下降63.89%,归母净利润亏损23.98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增加232%。该公司表示,业绩大降主要系上期新冠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产生了海外市场大额技术许可收入及特许权收入,而全部里程碑事件已于2021年度达成并确认收入,故本报告期内对应的技术许可收入减少所致。
  坐拥数款前景良好的核心产品但却迟迟无法实现盈利,这已成为目前国内Biotech企业较为普遍的问题。
  为弥补商业化能力短板,一些企业尝试通过与外资医药龙头合作,借助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开发国内市场,但多数企业仍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商业化团队,这导致前期投入巨大,而见效相对较慢。
  而为改善现金流,不少企业也通过出让海外权益获得不菲的授权转让收入,但由于该收入的不稳定性,以及企业本身缺乏稳定且规模可观的收入来源,在研发支出、销售渠道建设等各项费用持续高企的影响下,国内Biotech企业常常出现 “饥一顿饱一顿”的周期性特征。
  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对第一财经表示,国内生物创新药依然面临很多导致商业化不及预期的困难。一些价值不明确、同质化竞争严重、只在非危重症上实现微改良的创新药,获批上市后的销售难度可能超乎想象;同时还存在一些国情导致的个性化问题,比如我国医保支付体系尚待完善,较难在小众适应症里做出重磅药物,但过去几年市场情绪高涨时,个别企业以非常高的价格从美国引进一批小病种的特色药,这批产品里相当大部分是注定达不到预期的,“因为原先的预期本就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
  林伟同时表示,整体来看,2022年国产创新药收入表现基本符合预期,国产创新药仍是国内制药板块非常重要的增量来源。目前一批优秀公司的核心产品获批上市后正在快速放量,个别产品已经开始改写相关治疗领域的诊疗格局。这批公司里的“优等生”有机会在未来几年成长为平台化的大型制药企业,并在2025-2027年期间逐渐实现稳定盈利。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荣昌生物业绩转亏近10亿,国内Biotech扭亏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