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热议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知、防、治、救”联合发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最新信息

民主党派热议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知、防、治、救”联合发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2023-02-28 16:18: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尤方明北京报道
  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和社区。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医疗卫生强基层”成为各民主党派热议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农工党界别小组提案认为,应通过“知、防、治、救”联合发力,提高乡村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同时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中青年职业人群的健康服务;民进中央提案建议,拓宽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途径,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致公党中央提案提出,应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织牢我国公共卫生网底。
  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较广,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始终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农工党界别小组在提案中指出,应在“知、防、治、救”四个维度联合发力,提高乡村地区居民健康水平。
  具体而言,在“知”字上下功夫,指的是着力加强乡村健康教育,提升居民认知水平;在“防”字上下功夫,意在着力加强乡村慢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水平;在“治”字上下功夫,应当着力完善乡村疾病诊治疗体系,提升疾病诊治疗水平;在“救”字上下功夫,则要着力完善综合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危重症救治水平。
  其中,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40%。但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0.70%,农村居民为22.02%,城乡差距较大。
  民进中央认为,应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点健康问题的专项监测。
  针对农村居民自身健康意识不强,健康信息获取有限的现实问题,应当拓宽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途径。如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鼓励形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还可充分运用公共媒体和自媒体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加大健康公益广告投放力度,打击虚假健康信息,确保宣传内容的权威性和可及性。同时,针对不同地区文化环境及居民健康状况,应确定不同的健康知识传播内容,把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
  此外,要加大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保障力度。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专项资金保障,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比例,中央资金重点向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保证农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居民健康促进项目。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融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中国行动等,统筹经费使用,形成工作合力。
  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短板弱项。围绕这一问题,应提高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水平,立足县级医疗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工作待遇,拓宽成长路径,吸引、留住优秀专业人才。完善考核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考核内容,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普及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村医作用,加大村医培训力度,提高村医健康教育水平和慢性病防治管理能力。鼓励社会机构、志愿者服务队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2021年12月,民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基层治理是当前爱国卫生运动能力提升的重点,通过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可以进一步将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到基层治理大格局中,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相结合,平战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使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致公党中央经过调研发现,各地在探索建设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过程中面临规范化、信息化不足等问题。另外,前述指导意见内容更倾向于新冠疫情防控,在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应更加重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慢性病高发等问题,指导意见相关内容有待适时更新。
  为此,致公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工作,指导出台运行保障政策,构建多渠道补偿和激励性分配机制,解决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场地等问题,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培养,扩充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供给,为有条件的公共卫生委员会配备一名有公共医学背景的工作人员。
  此外,应依托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增强基层抚幼养老功能。优化生育养育及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让群众及时了解国家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提供的各项免费医疗服务,主动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健康管理。
  为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卫生健康等部门应统筹规划信息化平台,通过医疗数据、健康信息和居民基本信息的互通互联,打破医疗壁垒,加强对本地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人口监测预警系统。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信息化数据采集和报送工作,以村镇为依托,全面构建居民健康数据中心,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效率和智慧化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是城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
  农工党界别小组的《关于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中青年职业人群健康服务的提案》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制度是我国大中城市落实健康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重要举措。
  以上海为例,自2011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发展至今已形成有序的“签约—服务—控费”格局。目前服务主要是覆盖老年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社区就诊人次约占总人次的80%,社区对于服务中青年等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虽有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但总体上还缺乏有效抓手。
  其原因包括中青年职业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了解、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与其需求不匹配、不适应;商业医疗保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纳入、不理赔。为此,应当鼓励倡导企业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支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更适配中青年职业人群需求的医疗服务;支持引导保险公司和企业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赔付范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民主党派热议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知、防、治、救”联合发力,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