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保险任务完成情况 保险业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最新信息

盘点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保险任务完成情况 保险业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23-03-01 08:12:00
本报记者钱林浩
  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本周拉开帷幕。通过回顾盘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保险“关键词”,不仅能够串联起过去一年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足迹,更能探寻到保险业接下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的脉络。
  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持
  外贸行业涉及的行业企业覆盖面广,稳外贸是过去一年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第11次、连续第8年提及“出口信用保险”有关内容。
  “国际经验和中国信保的实践都表明,出口信用保险具有政府投入小、撬动作用大、政策效应明显等独特优势,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中国信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实现承保金额8995.8亿美元,支付赔款15.3亿美元,服务客户超17万家,有力支持了稳外贸大局。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7451.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出口渗透率继续保持高位;全年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19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
  外贸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是最易受到外贸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的市场主体,因此也成为出口信用保险“扩面”的方向所在。中国信保透露,2022年,其小微业务平均费率下降29.3%,理赔结案时间缩短4.5%。
  在广西,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信保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线上“一对一”签单承保中小微外贸出口企业1292家,同比增长10.2%,小微企业项下累计承保金额16.01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在天津,中国信保积极服务“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加大对“雏鹰”“瞪羚”等成长型小微企业的重点支持,同时广泛应用“信保通”等小微企业线上投保方式,进一步推广“小微资信红绿灯”等线上资信服务,实现海外买方风险信息在线即时查询和动态推送。
  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继续全力服务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履行政策性职能,着力发挥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着力推进核心政策性业务转型发展,着力统筹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之路。
  商业养老金融加速创新
  养老,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记者注意到,过去一年,商业养老金融创新业务不断落地,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持续发展壮大。多项商业养老金融改革举措落地。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商业养老金融和个人养老金制度。2022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提出自2022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由此前的浙江省和重庆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在原有6家试点保险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试点。截至2023年1月,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42.7亿元,保单件数37.4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保单件数超过6万件,保费超过1.7亿元。2022年11月,银保监会还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等10个省(市)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2022年,养老年金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2亿元,保单件数2252万件,期末累计积累责任准备金6659亿元。加上其他有养老保障功能的商业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期末积累责任准备金已超过5万亿元。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配套政策予以规范,保险业积极参与。目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由首批的9款扩展至13款,产品类型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扩充至包含养老年金、两全保险等形态。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支持养老保险公司建立与养老资金长期稳健管理相适应的机制制度,在遵守养老金融基本规律和建立健全风控体系的前提下,更为积极地探索商业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长护险制度试点提速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另一处明确提及保险的内容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试点。
  在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超过4000万人。另有分析预测,2030年和2050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在老年人口数量中的占比将分别达17%和20%。有鉴于此,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增至49个,惠及超180万名失能人群。在各地开展的长护险制度试点中,以商业保险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政策落地、组织实施、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云南银保监局了解到,自2021年初长护险在昆明市试点以来,8家经办保险公司共接受业务咨询47249人次,受理申请16220人,开展评定17214人,评定为重度失能人数13419人,累计为评估为重度失能的参保群众支付护理服务费1.08亿元。
  在四川,相关政府部门指导相关保险公司以受益面更广、等待期更短、服务精准性更强为目标,启动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例如,将评估标准进一步放宽至评估结论达到中度失能二级、三级的失能人员均可按规定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截至2022年8月末,成都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已达1420.38万人,累计5.45万人、103.9万人次享受保险待遇,降低失能家庭照料经济负担44.31%,失能人员平均寿命延长2.08岁,失能家庭和失能人员生活及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去年,重庆银保监局还指导重庆保险行业积极探索,成功为居住在成都的吴大爷完成首例长期护理保险异地核查。在重庆尚未出台异地失能评估办法的情况下,保险机构根据重庆市失能评估标准对异地采集的信息进行评估。同时,定期通过远程视频对失能人员的生存情况、康复情况、护理情况等进行回访,必要时委托当地保险公司进行上门回访,并对回访过程进行录像存档备案,确保长护基金使用安全。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保险资金具有数量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点,是实体经济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产品2815只、登记(注册)规模6.21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其中,投资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33万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6300余亿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335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4540亿元,投资新基建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1500亿元,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产品登记注册规模为660亿元,实体项目投资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登记(注册)规模近1.1万亿元。
  自2022年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正式实施,在引导保险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支持科技创新为例,规则Ⅱ允许专业科技保险公司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按90%的比例计量,引导其更好地服务科技领域,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该项政策可较大幅度节约专业科技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提升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已支持公司为科技领域多提供风险保障21亿元。
  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13个粮食主产省份826个产粮大县全覆盖。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统计,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保费规模达1192亿元,同比增长23%,全球第一地位继续巩固。
  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保险业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出专项保险产品1001个,保险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如安徽银保监局指导保险机构推出覆盖新市民群体的“皖惠保”“徽康保”等普惠型保险产品,年保费最低仅66元,在保人数达376万人。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盘点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保险任务完成情况 保险业交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