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协同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最新信息

推进协同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3-03-05 07:05:00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强“双碳”领域技术创新,完善“双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建议支持转制院所整合汇聚行业创新资源,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本报记者张军
  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在缺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的背景下,其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面临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履约成本
  当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全球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CCUS将贡献15%的累积减排量。
  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相较于庞大的碳排放总量,CCUS项目规模较小,且部分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较高限制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机制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但该机制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同时,我国已发布CCER方法学200多个,但CCUS项目有关方法学仍是空白。
  “在既无方法学也无交易机制的情况下,CCUS项目经济性难以得到保障。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马永生说。
  马永生建议,将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首先,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
  “其次,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马永生说。
  此外,他建议,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推进废塑料和生物质资源化利用
  马永生还就炼化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议。
  废塑料化学回收是全球公认的低碳清洁、唯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方法。近年来,国际化工巨头纷纷加速在塑料回收领域布局,全球超过60家公司正在研究废塑料回收解决方案。
  马永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但仍存在原料获取难度大、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全产业链统筹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形成工业化示范,并建立完整的化学循环产业链及原料、产品相关标准体系。
  马永生指出,国家层面制定废塑料化学循环总体发展规划,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产业链建立。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生物质、废塑料资源化统筹利用技术国家级创新中心,发挥其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方面优势。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联合,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
  他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龙头石化企业牵头,加大废弃塑料、废弃生物质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尽快建立工业示范。
  “建议国家鼓励支持生活垃圾填埋场、造纸厂等膜状混合废塑料集中的单位,将产生的废塑料提供给相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化学再生,建立稳定的废塑料供货关系。强化政府引导下的低值废塑料资源源头合理分配、回收网络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化利用效能。”马永生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董事长戴和根建议加强“双碳”领域技术创新
  本报记者刘丽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董事长戴和根日前建议,加强“双碳”领域技术创新,完善“双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出台石化行业实现标杆值的实施细则、标准规范,在统一标准下推进落实降碳减碳工作。创建低碳示范化工园区,探索化工园区碳中和实施路径。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也是高能耗和高碳排放行业,石化行业做好“双碳”工作尤为重要。戴和根介绍,石化行业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钢铁、建材行业,位居工业行业第4位。2020年,石化行业碳排放量13.84亿吨,碳减排任务艰巨。其中,重点产品碳排放量9.98亿吨,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72.15%;碳排放量超过2.6万吨的企业数量约2300家,碳排放量之和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65%。
  “在石化产业仍处于增长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通过提升能效水平降低能耗强度,同时通过化石能源的有序减量替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石化产业转型发展道路。”戴和根指出,一些国际领先的石化企业已经开始行动,通过制定满足甚至高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双碳”目标,成立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碳管理路径等相关研究工作团队,增加对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绿色工艺等方面创新投入,积极落实“双碳”行动。
  针对石化行业在推进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戴和根建议,加强“双碳”领域技术创新。从国家层面统筹资源成立“双碳”产业技术联盟,凝聚化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协力进行技术研发、课题攻关及产业协作,设定低碳科技重点专项,重点支持氢能、储能材料、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探索实践跨领域、跨行业的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评选出一批标杆技术及标杆企业,加大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完善“双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双碳”标准体系,加快出台石化行业实现标杆值的实施细则、标准规范,在统一标准下,推进落实降碳减碳工作。
  此外,戴和根建议,创建低碳示范化工园区,探索化工园区碳中和实施路径。化工园区正逐步成为石化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腾挪发展的主要载体,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将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是行业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场所。建议创建低碳示范化工园区,探索通过氢能、光能、风能、核能与化工园区耦合等新技术实现化工园区的碳中和。
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建议支持转制院所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本报记者刘丽靓
  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日前建议,支持转制院所整合汇聚行业创新资源,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资金支持,支持转制院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为转制院所营造久久为功的创新生态。
  “目前,强化工业基础自主研发、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以及增强产业链韧性的需求十分迫切。”张晓仑说,1999年以来,242家科研院所转制成为科技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有些院所迫于生存压力,对投入大、周期长的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高风险的共性技术研发关注度逐步减少,研发能力逐步减弱,衔接科技界与产业界的纽带功能相对弱化,对我国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与自主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他指出,近年来,在各方面政策支持下,转制院所的科研及考核模式发生显著变化,回归公益属性,在我国产业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当前,应进一步强化转制院所服务工业强基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张晓仑建议,支持转制院所整合汇聚行业创新资源,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善政策环境,引导支持转制院所牵头联合国内高校、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同时,加大资金支持,支持转制院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加大对转制院所承担的重大任务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对于重点产品给予专项税收优惠政策,为转制院所积累科研实力、稳定资金来源提供保障。从国家战略、政策上支持转制院所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研发项目,面向近期、中期、长远等发展需要,引导转制院所开展紧迫性、前沿性、基础性、颠覆性技术研究,为未来行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张晓仑还建议,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为转制院所营造久久为功的创新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试错、容错机制,消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在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转制院所领导干部更多话语权。大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创造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战略科技人才;大力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等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杠杆效应
  本报记者欧阳剑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日前建议,顺应数字化大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就业的杠杆效应。此外,为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大力培育基于云计算的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作为未来经济的主体形态,数字经济展现出显著引领作用,在就业方面更是如此。”刘尚希认为,数字化在颠覆经济的组织方式,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形态。面对数字革命带来的就业革命,亟需突破传统的就业认知框架,加快就业促进政策创新。
  刘尚希建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来吸纳青年就业。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下的就业形态,提供大量非单位、非岗位却能获取收入的机会,如直播带货、跑快递送外卖、当网约车司机、开网店、远程服务、设计和咨询等。
  “数字平台经济所形成的新型就业生态系统,既是青年当下就业选择的过渡地带和未来主体形态,也是青年人才自雇创业的孵化地。”他说。
  刘尚希建议,借助数字经济的包容性提升劳动参与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特殊困难群体更为友好的特点,利用平台经济提升女性、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返回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同时,依托平台大力开发时间灵活、自由选择、无需固定场所的各种获取收入的机会,赋予劳动者更多就业创业自主权,降低劳动力市场门槛,提高就业创业包容性。
  他还建议,提升数字素养,提高数字能力。当前,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较高,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但专业的教育、培训滞后。应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数字知识、数字技能,降低获得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特别是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差距,防范“数字鸿沟”带来新的就业排斥。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刘尚希建议,大力培育基于云计算的SaaS市场。在他看来,SaaS市场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动力。从全球看,SaaS市场的渗透率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刘尚希建议,将SaaS服务定位为新型产业,完善营商环境。可在部分城市通过产业集群规划等方式,支持培养一批SaaS市场的“独角兽”。对投入研发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SaaS公司,可以提供针对性支持政策。
  他建议,引导企业积极上云,提升SaaS应用渗透率。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推进云安全和风险检测、评定、认证以及备份管理机制,推进一些特定行业的行业云或混合云上云机制,降低SaaS应用合规性风险。遴选一批利用SaaS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优秀企业作为标杆,总结其成功经验,探索规模化推广路径,提升行业整体认知水平,降低行业整体学习成本。
  他还建议,鼓励各类头部企业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助力SaaS市场生态加快形成。鼓励数字科技公司、平台企业等各类头部企业开放自身积累的技术能力和客户资源,通过低代码平台、开发者平台、技术开源等方式助力SaaS市场生态形成。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推进协同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