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电商的自我“造血”:撕掉标签,“韧性”前行

最新信息

逸仙电商的自我“造血”:撕掉标签,“韧性”前行
2023-03-10 08:19:00


K图 YSG_0
  擅长讲述彩妆故事的逸仙电商,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3月8日晚,逸仙电商公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亮点中,护肤板块连续三个季度增超30%,Q4实现营收4.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上升至46.9%。此外,Non-GAAP净利润3468万元,净利润率为3.4%,实现上市后首次Non-GAAP盈利。
  从彩妆到护肤,逸仙电商的转型之路并不好走。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美妆上市公司,新五年起点上的逸仙电商,也正在摆脱“平价彩妆”、“大牌平替”的标签。去年5月,逸仙电商首次披露公司新五年的战略转型计划——公司将在未来五年,通过优化业务架构,控制运营费用等多方面举措,稳步推进“降脂增肌”。
  展望2023,逸仙电商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锦峰在财报披露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品牌资产和研发实力的投入,夯实两项核心能力,专注于各品牌矩阵的可持续健康增长。”
  自我“造血”
  进入2022年,国内化妆品零售市场经历了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936亿元,同比下降4.5%。整体大盘承压下,国内美妆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逸仙电商公布的第四季度及2022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1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15.3亿元相比下滑34.2%。2022年全年公司总净营收为3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8.4亿元,下降36.5%。公司在财报中称,下滑主要是由于彩妆品牌的净收入下降,部分抵消了护肤品牌净收入的增长。
  凭借完美日记发迹的逸仙电商,一直在寻找业务的第二增长点。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美妆上市公司,逸仙电商抓住渠道和流量的红利,通过“大牌平替”切入彩妆市场,一举将完美日记打造成为国民品牌,品牌创立3年零售额便突破30亿。在擅长的彩妆领域,此后又相继推出小奥汀、Pink Bear皮可熊等新锐彩妆品牌,实现了眼影盘、口红、唇釉、眼线笔、睫毛膏、底妆的彩妆品类全域布局。
  受限于整体大盘的收缩,彩妆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整体客单价低、门槛不高,以及较低的毛利率,更加剧了市场存量竞争。近期不断有海外彩妆品牌“折戟”中国市场,尤其日韩彩妆品牌线下门店收缩调整,国内彩妆市场正经历一场激烈厮杀。
  彩妆业务承压,如何扭亏为盈,逸仙下了一盘大棋。
  2020年6月,逸仙电商正式发布旗下战略新品牌——完子心选(Abbys Choice),专注开拓大众护肤市场。
  孵化自有品牌,逸仙电商在对完子心选的品牌战略布局上稳扎稳打,没有声嘶力竭的营销,低调专研技术,打造产品“护城河”。
  纵观国内头部化妆品公司贝泰妮珀莱雅华熙生物、上美股份,都加速布局中高端护肤板块。逸仙电商也高调“杀入”中高端护肤赛道。
  2020年10月,赴美上市前一个月,收购了法国高端药妆品牌Galénic科兰黎,此后又相继收购DR.WU达尔肤与英国知名护肤品牌EVELOM。
  2022年双十一期间,Galénic科兰黎、DR.WU、EVELOM三大品牌的GMV均实现破亿,Galenic法国科兰黎登上天猫开门红快消新品牌TOP1,EVELOM王牌单品“经典洁颜霜”蝉联天猫高端卸妆膏TOP1。
  对护肤业务的重点布局,逸仙电商走过了转型“阵痛期”,也收获了业绩的第二增长点。
  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逸仙电商护肤业务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增长42.4%,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同期的21.7%增加到46.9%,护肤业务连续三个季度增超30%。从全年表现来看,公司护肤业务收入全年实现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45.2%,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同期的14.6%增加到33.5%。护肤业务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支柱。
  逸仙电商首席财务官杨东皓也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护肤品牌净收入占总净收入的比例在Q4和2022年全年分别达到46.9%和33.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Q4毛利率增长至71.1%,这反映了我们在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和成本优化方面的不断努力和成功。”
  撕掉标签
  去年5月,逸仙电商首次披露公司新五年的战略转型计划。新五年起点上的逸仙,也正在摆脱“大牌平替”、“平价彩妆”的标签,扭转外界对公司“种营销、轻研发”的印象。
  过去一年,逸仙电商持续在科研上加大投入,相继与上海瑞金医院、科丝美诗、莹特丽三家科研机构及上下游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并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华中科大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森馨科技集团等海内外多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更早之前,逸仙电商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创立的Open Lab研发体系,不断推新美妆科技的突破应用。
  2022年11月,逸仙电商旗下全品牌矩阵首次完整体亮相上海进博会,包括EVE LOM,Galenic 法国科兰黎、完子心选、DR.WU、完美日记、小奥汀、Pink Bear等,涵盖美妆、护肤等品类。期间,逸仙电商还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未来将持续在精准护肤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关于产品创新,黄锦峰也曾多次公开表示,研发是支撑公司发展的基石,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保持产品持续创新。
  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逸仙电商的总运营费用约为7.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9亿元同比下降47%,毛利率提升至71.1%,销售和营销费用率从上年同期的70.7%降至53.2%。
  2022年全年,逸仙在研发上的投入总计1.3亿元,研发费用率从2021年的2.4%持续提升到2022年的3.4%,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居全球第一梯队水平。
  去年开始,国内各大头部化妆品公司纷纷官宣品牌科学家。花西子去年新聘任的首席科学家李慧良,此前就曾担任“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的首席技术官;珀莱雅相继引入此前任职上海家化、科蒂集团研发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御泥坊母公司水羊股份此前官宣在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长达4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为企业首席科学家,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中首家聘请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企业……
  新锐品牌也不甘落后,去年8月,新锐美妆PMPM母公司时垠官宣新加入的三位累积超70年科研经验的顶尖科学家;近日,儿童护肤品牌兔头妈妈宣布邀请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成教授担任品牌首席科学家。
  财报发布的同时,逸仙电商也首次官宣了首席科学官,任命承静女士担任首席科学官,于3月8日生效。
  据悉,承静女士在美妆行业深耕研发超25年,此前先后任职露华浓、雅诗兰黛研发部门高管,是业内公认的研发专家。
  转型初见成效
  逸仙电商提出的新五年战略转型计划,业内将这认为是逸仙电商的“二次创业”。
  黄锦峰在财报披露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2022年对中国美容行业和整体消费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尽管今年面临挑战,但我们的战略转型计划证明是有效的,符合我们的预期。公司在发展护肤品品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也提高了盈利能力。”
  发力护肤板块成为拉动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点,逸仙电商的努力也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高端护肤品牌Galenic、EVE LOM和DR.WU Q4合计收入同比增长73%,2022年度净收入同比增长99%,三大品牌已基本完成在中国市场0到1的孵化,均成功打造了在细分领域领先的大单品。
  逸仙的战略转型,也体现在渠道端的优化布局上。一方面持续加大抖音渠道的布局,另一方面在线下渠道实行门店转型,调整自营门店规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共运营线下158家,相较2021年底的286家,线下门店规模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彩妆的线上化率更高一点,虽然消费复苏带动一定的线下门店消费,但总体看来线上渠道的增长贡献是比线下高的。”某头部美妆品牌渠道运营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淘系依然是美妆个护大盘销售额分布的主要渠道,但这类传统电商渠道增长已经出现了瓶颈,尤其对于彩妆护肤这种具有较强社交属性的品类来讲。
  上述运营人士认为,抖音等内容型电商平台,对于美妆品牌来说是一个纯增量的渠道,内容型和行业IP的玩法比较多,新的广告位对于美妆品牌来讲也比较有吸引力。
  五年规划下,多条腿走路的“新逸仙”,步子迈得更加谨慎。
  黄锦峰此前在接受采访中对外表示,完美日记的成功不可复制,他也不想把以前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任何单一品牌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逸仙电商想做一个多品牌集团,未来公司的增长可以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人群边界的拓宽、品类的拓宽、渠道的增长。
  通过收购拓展品牌布局,黄锦峰此前曾表示,“收购品牌更看中品牌的资产以及技术实力,收购速度快且能帮助公司补短板,收购完成后会将重心放在品牌核心技术上,把收购品牌几十年的技术沉淀转化为产品,然后聚焦中国市场、服务中国的消费者。”
  言语之间,透露着一家老牌化妆品公司的底气。
  提效转型初见成效,护肤板块持续增长,“降脂增肌”拉动增长效果明显,“造血”能力持续增强,逸仙电商最新公布的财报,也算是给自己交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财报数据显示,现金流方面,逸仙电商Q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约为人民币约1.07亿元,2022年全年为1.36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的经营活动正现金流,以及年底现金、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余额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在今年进一步实现战略转型计划。”杨东皓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近日,记者也从逸仙电商方面最新获悉,逸仙电商与全球最大的化妆品OEM公司之一科丝美诗合作建设的逸仙(广州)研发和生产基地在从化正式动工,预计将在今年正式投入使用。
  站在2023年消费复苏增长的起点上,对于多数化妆品公司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逸仙电商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总净收入将在6.237亿元至7.128亿元之间,同比下降约20%至30%。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逸仙电商的自我“造血”:撕掉标签,“韧性”前行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