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钱炒作粮食 农业农村部加强预警体系建设

最新信息

国际热钱炒作粮食 农业农村部加强预警体系建设
2023-03-15 15:55:00
对多数养殖企业而言,2022年不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2022年,我们有一部分船从乌克兰港口运不过来,我们的玉米、大豆和饲料用粮价格上涨了25%,”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我们饲料的成本和肉蛋奶的成本。”
  与中国下游企业相比,国际四大粮商目前正处在黄金时代,2022年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净收入至少增长50%。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发布《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2023年(春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文件指出,多数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但是部分主粮供需关系趋紧。
  饲料价格上涨25%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向记者表示,“过去一年多,粮食价格上涨,我们的老百姓基本需求是没有变的,还在吃粮吃肉蛋奶。”
  刘永好不得不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的粮食供应运输出现巨大变化,包括我们有一部分船从乌克兰港口运不过来,使得我们的玉米、大豆和饲料用粮价格上涨了25%,有时候还会更多,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我们饲料的成本和肉蛋奶的成本。”
  “随着原料价格上涨,再加上疫情和非洲猪瘟以及经济的下行,构成所谓的豺狼虎豹的围堵冲击,对我们行业影响很大,这是一个现状。”他说。
  与中国下游企业相比,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则利用贸易资源垄断“殷实”地享受了一年。
  常年从事农业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程国强表示,跨国粮食企业在粮价上涨中赚得盆满钵满,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净收入至少增长50%。
  四大粮商驻中国机构人士向记者证实,过去一年,企业盈利处于较好的阶段。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也指出,2022年,全球粮食总体略有减产,且受制于前期黑海粮油外运不畅、多国出口限制等,农产品供应链受阻,供需阶段性偏紧。
  此外,该《报告》认为,2022年国际市场价格剧烈震荡。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43.7点,同比高14.3%。主要大宗农产品全年价格波动多年少有,上半年芝加哥期货市场(CBOT)小麦和大豆价格创新高、玉米创历史次高,下半年震荡回落。小麦、玉米和大豆全年价格震幅分别达74.5%、44.8%和35.9%。另外,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减额增。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2360.6亿美元,同比增7.4%,创历史新高。
  粮食被金融化
  程国强向记者表示,“目前粮食已经金融化,形成了投机炒作+贸易垄断组合,芝加哥期货市场CBOT投机导致粮价大幅上涨 ,如小麦价格比2005年上涨3倍。”
  基于实证的经验结果,他认为,“世界粮食供应量出现3%~5%波动,国际市场上的投机活动,会把粮价波动放大到10%~15%。”
  “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金融资本大规模涌入商品期货市场,通过买入大量农产品期货多头头寸形成巨量虚拟需求,推高农产品价格。”程国强说。
  大豆是国际资本热衷追逐的产品之一,其重要原因是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率超过80%,国际热钱炒作的平台就是芝加哥期货市场。
  2022年国际大豆价格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受主产国减产、乌克兰危机爆发、贸易限制政策频出等影响,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价格攀升至历史最高点,年均价格创历史新高,为每吨556美元,较2021年涨11%,较2020年涨59%。上半年均价每吨591美元,同比涨12.1%。
  后因2022/23年度大豆增产预期、黑海协议达成以及美国和阿根廷货币政策调整,大豆价格大幅回落,下半年均价每吨522美元,环比跌11.8%,同比基本持平。2023年上半年,阿根廷及巴西南部干旱加剧减产预期,支撑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后期随着巴西大豆集中上市,全球供需偏紧局面将逐步改善,对价格上行形成抑制。
  2022年,全球对粮食问题有了更深刻的变化。
  《报告》认为,2022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面临近年罕见的多重不利因素冲击。全球极端天气多发强发,部分主产国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害;地缘冲突影响持续外溢,农产品流通不畅,国际市场可及性下降;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波动造成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抬高;农产品贸易限制措施反复打乱了市场预期,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全球农产品贸易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完善预警建设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表示,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加强并完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对于科学防范、评估和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地缘冲突、贸易制裁等多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023年,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全球农业生产、物流运输和贸易秩序逐步回稳,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环境有望改善,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然值得高度警惕。
  《报告》指出主粮供需关系趋紧。稻米、玉米、牛羊肉供需趋向偏紧,小麦、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猪肉、乳制品趋向宽松。本年度全球粮食产量将有所下滑,预计同比降1%~2%,消费量持平略降,贸易量预计恢复性增长,整体供需呈偏紧态势。
  “多数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稻米价格将延续上涨态势,小麦呈下行态势,玉米高位震荡,大豆先涨后跌,棉花低位运行,食用植物油波动下行,食糖高位震荡运行,猪肉高位震荡回落,牛羊肉先涨后跌,乳制品高位下行。”《报告》表示。
  《报告》认为,“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预计呈高位趋稳态势。稻米进口预计仍处于高位,整体规模或将有所减少,小麦预计保持较高水平,玉米进口可能高位反弹,大豆进口预计将基本稳定,棉花进口可能略增,食用植物油进口稳中有增,食糖预计同比持平,猪肉将继续减少,牛肉进口预期放缓,羊肉进口预计增加,乳制品进口将恢复性增长。”
  马洪涛表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加强国内国际市场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为推动国际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际热钱炒作粮食 农业农村部加强预警体系建设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