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王云峰:中国经济外向型的基本特征不会变 汇丰依然是一座独特的桥梁

最新信息

独家专访王云峰:中国经济外向型的基本特征不会变 汇丰依然是一座独特的桥梁
2023-03-29 13:18:00
2023年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转折点。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过去式”,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和互动将快速复苏,其中蕴含巨大的机遇。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笼罩下,中国经济和市场主体又不得不直面外需放缓、内需待振等一系列挑战。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桥梁,外资机构们怎样看待当前的挑战?又将如何从中发掘机遇?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财联社今起隆重推出“外资机构在中国”系列访谈,广邀各类外资机构畅谈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和未来发展思路。希望这一系列对话,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所助力,也让全球更多的市场主体了解中国、投资中国。
  财联社记者日前在上海独家专访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与他深入交流了汇丰在中国市场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市场机遇的看法。
  “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整个经济外向型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而且是越发显著和重要。我们预计,进出口额会继续占到GDP 的30%以上。以去年120万亿的体量计,30%就有40万亿,这块市场是无论如何无法忽视的。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下,外循环的市场体量还会稳步上升,这是汇丰在中国市场最大的一个发力点。”王云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王云峰认为,近年来国内很多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具有比较强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因此尽管全球贸易量会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但中国市场对汇丰来说依旧充满机遇。
  “我们拿服务本地产业举个例子。中国的汽车出口在飞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也意味着汇丰的‘本土化’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可供发掘。作为外资银行,汇丰在中国市场占比很小,更专注于自己有优势的业务领域,所以贸易总量或者周期波动对我们的影响整体来说不太大。我们只要找到真正有前景的、符合我们发展策略的行业,汇丰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空间就是非常广阔的。”王云峰表示。
  作为首位在中国内地出生成长的行长,王云峰出掌汇丰中国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外资银行正在加速探寻中国化路径。在采访中,王云峰对这一点并不讳言,他对外资银行的优势与不足都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他也不认为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错失了过去二十年间做大做强的最佳机遇。
  “市场不应该只看到外资银行这些年在岸资产或者业务的增长,似乎落后于中资银行整体水平,就得出外资行发展不如中资银行的结论。事实上,通过我们这个桥梁走到海外的业务增量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要从全球市场来看与中国相关业务的增长趋势。这也是汇丰集团这么多年来形成的独特优势,全球很多市场的客户,只要做跨境业务就愿意用汇丰。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是紧紧依靠‘双循环’,发挥好我们独特的桥梁作用。”王云峰对财联社记者说。
  财联社记者:近年来全球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上升,中国受到的影响不小,汇丰的业务受到了多大影响?你们怎么看全球贸易未来的总体趋势?
  王云峰:我觉得贸易问题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地缘政治,短期内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层面。去年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在不停加息,原因是因为通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前面很多年的货币宽松。再加上地区军事冲突引发的大宗商品上涨,以及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产生了比较大的抑制,众多因素推高了通胀。
  中央银行要应对通胀,必须要不断加息,这样就会直接冲击实体经济。随着加息进程的推进,货币政策对整个经济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海外市场的总需求减缓是难免的一个趋势。
  目前看来,美国的通胀情况依然不乐观。美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很紧张,“工资-通胀”螺旋就很难打破。现在大宗商品有所回落,但通胀依然高企,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此。当然,现在因为SVB所引发的问题美联储的加息脚步有所放缓,但这不意味着通胀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认为今年美国的利率水平依然会比较高,至少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对美国经济、西方经济肯定会有下行压力。反映到中国市场,就是外需的回落。
  但是作为汇丰而言,我们受到的影响相对还是较小。一方面汇丰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银行,全球网络分担风险的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一个很核心的因素是汇丰是以存款和流动性为本的银行,这和很多银行是不一样的。
  财联社记者:存款立行,意味着你们受益于加息周期?在国内的情况是怎么样?
  王云峰:是的。存款多于贷款使得我们受益于加息周期,息差是走阔的。因为剩余的资金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拆借出去,利率往上走就直接受益。
  所以从集团整体来看,去年开始虽然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贸易活跃度有一定影响,也间接影响汇丰的贸易融资业务,但我们的金融市场业务表现非常好,整体业绩是提升的。另外汇丰做贸易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的服务质量是有口碑的,市场整体不好的情况下汇丰的市占率反而在上升,这也对业绩有很强的支撑。
  在国内市场,汇丰的盈利模式一直都没有变,我们起到桥梁的作用,一方面把国外的企业带进来中国市场。汇丰在海外与很多客户都建立了长时间的客户关系,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他们到国内来不需要从头开始熟悉金融网络,其全球账户、资金池等都可以使用。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汇丰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虽然我们在中国市场体量还不够大,但汇丰在全球市场的体量足够大,而且我们的海外网络足够深,也足够便捷。比如说对于中国企业,如果要到中东、北非、欧洲等市场拓展业务,汇丰都有本地化的网络可以直接用。另外,我们除了在国内服务他们,还提供一个全球整体授信额度,可以延展到全球市场去用,比如他们去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或者泰国开拓市场,都可以用到汇丰的服务。
  当然从资产规模的角度,汇丰中国在中国银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目前外资行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约为1%,汇丰中国作为最大的外银行大概占整个外资行的15-20%左右。但在部分业务上,比如跨境业务方面,我们的量可能又是国内最大的。所以这是我们目前的情况。
  财联社记者:资产规模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拿到人民币业务牌照后,外资行最初被中资银行视为“狼来了”,但发展的结果却是中资银行完胜,你认为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王云峰:汇丰没有离开过中国,从1865年在上海成立到今天,我们始终没有间断服务。我们现在叫汇丰中国,也是跟随着中国的金融开放,第一批拿到人民币业务牌照的外资法人银行。汇丰中国从2007年本地注册至今,规模一直是增长的,当时母行投进来相当于人民币80亿的资本金,每年我们上缴一部分利润给母行,一部分利润留存用于发展,现在的资本金已经增长至接近六百亿,还是不错的。业务规模方面,我们的净利润也有将近7-8倍的增长。
  当然中资银行进步得更快,规模增长就远远不止这么多。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外资银行的分支行网络几乎是从零开始构建,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我们已经是外资行里最大的网络,但和中资银行的网点优势还是没法比的。二是目前为止的资本金来源,我们主要靠利润留存和母行注资,而中资银行借助资本市场比较普遍。
  网络对于银行来讲,最重要的是存款,同时也是服务零售客户很重要的平台。比如最早时候,本地客户是不太愿意在外资银行开户的,原因就是网点不方便, 尤其是数字服务还不普及的年代。甚至在上海都是一样,开始时候连个ATM机都找不到几个,一般只有小孩在国外留学可能来找汇丰。
  资产端来说。汇丰开始的时候主要服务外资企业,就是两头在外的那种,但随着我们对市场的逐步深入,近几年服务中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目前从客户结构来讲,汇丰中国贷款资产端已经主要是服务中资企业。负债端存款客户则仍然主要是外资企业,因为很多全球企业的结算和资金管理账户开立在汇丰。我们的负债端目前还是以对公为主,当然随着服务渠道的逐步优化,尤其是数字化的提升,我们的对私负债也在逐渐增长,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
  财联社记者:这是不是说明汇丰在逐渐“本土化”?我也注意到,汇丰近几年的业务布局在往这方面走。但问题是,从体量上汇丰现在怎么和中资银行竞争?
  王云峰:确实是这样,但汇丰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我们认为,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整个经济外向型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而且是越发显著和重要。我们预计,进出口额会继续占到GDP 的30%以上。以去年120万亿的体量计,30%就有40万亿,这块市场是无论如何无法忽视的。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下,外循环的市场体量还会稳步上升,这是汇丰在中国市场最大的一个发力点。
  其次,跨境业务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比如说衍生品。特别是随着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企业更多认识到这块风险是要对冲掉的,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方面会更成熟,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业务机会在上升,其他还包括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等等。
  汇丰的“本土化”一定是基于我们的优势而言。所以从战略上来讲,我们会将有限的资源坚定地放在汇丰有优势的跨境业务上。举个例子,比如有一家公司是电动车的,这个客户如果没有出口市场,汇丰和同业相比没有优势,可能就不会做。但是,如果这家公司产品要卖到马来西亚,它也打算在印度尼西亚建厂,那汇丰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中资银行在国内比汇丰大太多,但在海外市场汇丰就更有规模和服务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条件,竞争格局跟国内就反过来了。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近年来国内很多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具有比较强的海外市场竞争力。在全球整个贸易量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出口在飞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也意味着汇丰的“本土化”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可供发掘。作为外资银行,汇丰在中国市场占比很小,更专注于自己有优势的业务领域,所以贸易总量或者周期波动对我们的影响整体来说不太大。我们只要找到真正有前景的、符合我们发展策略的行业,汇丰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空间就是非常广阔的。
  最后我觉得,市场不应该只看到外资银行这些年在岸资产或者业务的增长,似乎落后于中资银行整体水平,就得出外资行发展不如中资银行的结论。事实上,通过我们这个桥梁走到海外的业务增量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要从全球市场来看与中国相关业务的增长趋势。这也是汇丰集团这么多年来形成的独特优势,全球很多市场的客户,只要做跨境业务就愿意用汇丰。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是紧紧依靠‘双循环’,发挥好我们独特的桥梁作用。
  财联社记者:刚才你讲汇丰中国是对公负债为主,这意味着你们的零售业务以前可能不赚钱。但普通人对汇丰的印象恰好又是反过来,后续汇丰在财富管理上会怎么做?
  王云峰:你的判断非常对。去年汇丰中国零售业务实现了盈利,以前确实因为战略和网点等原因,零售业务的成本没法有效分摊,所以这两年我们也在逐渐调整。
  我认为中国的财富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方兴未艾的市场,汇丰也会重点布局。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老龄化特征,人均寿命还在持续增长。同时,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这两大因素结合,注定未来理财的需求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更多。
  首先,以前的理财目标是解决60岁退休到80岁之间二十年的资金需求问题,现在可能要解决到90岁的资金需求问题。所以我认为理财,特别是保障的需求会不断扩大。
  其次,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增长,意味着全社会可投资资金的总量会增加。存款规模在不断上升其实可以说是市场不够成熟的一个表现。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财富管理。稍微有一点投资意识的客户,都不会满足于存款收益。
  再次,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大类资产比例的变化也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管理需求。目前全国金融资产大概只有四分之一是资管,大部分还是银行存款。从居民财富构成的角度去看,一则成熟市场里上百万亿的居民存款一半以上都会是理财,而且居民存款的总量还会增加;二则随着房地产的财富效应逐渐减弱,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理财市场。所以总体来看,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最后,随着中国居民的全球资产布局意识增强,还会有更多的海外理财需求增加。目前汇丰可以说是外资银行中财富管理业务各类牌照布局最为齐全的,竞争优势很明显。
  未来汇丰还会大力投入金融科技,要把我们的手机银行做得更好,把客户体验提上来。汇丰要争取成为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客户的首选主银行。我们在国内市场学到最大的经验,就是数字化是非常重要的,绝大部分客户未来都会通过手机银行与汇丰发生业务联系。后续汇丰的线下网点,会变成像苹果体验店那样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更好的互动。我们觉得虽然现在银行业务线上替代率已经很高,但完全没有线下也不合适,很多业务还是要面对面交流,银行的服务还是要体现出温度来。
(文章来源:财联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独家专访王云峰:中国经济外向型的基本特征不会变 汇丰依然是一座独特的桥梁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