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私募人士研判二季度市场: 坚定看好经济复苏 市场已具牛市初期特征

最新信息

六位私募人士研判二季度市场: 坚定看好经济复苏 市场已具牛市初期特征
2023-04-10 09:02:00
一季度市场震荡攀升,二季度市场将如何演绎。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知名私募掌门人,包括聚鸣投资董事长刘晓龙,正圆投资总经理廖茂林,观富资产CEO、创始人詹凌蔚,沣京资本董事长高波,兆天投资总经理范迪钊,资瑞兴投资创始人、投资总监汪忠远。
  受访私募表示,二季度坚定看好国内经济的加速复苏,市场机会主要来自新生的景气行业,除了AI,还将重点关注科技、医药、消费、新能源等领域。
  赚钱效应出现
  市场具备牛市初期特征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一季度的市场表现,尤其是AI板块行情?
  刘晓龙:开年第一个月,估值修复完成了一大半。但2月市场下跌,基本抹去了1月的涨幅。下跌原因主要有两个:美国通胀超预期以及中美关系降温,映射到了香港股市。3月,市场微跌,AI板块独领风骚。美国银行业事件的影响很快减弱,中国经济出现较好复苏。
  AI板块自2月初开始发酵并很快成为超级大主题,这很可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革命,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最重要的行业变革,需要足够的重视。目前AI在按照上一轮移动互联网的级别演绎。如果走出持续的赚钱效应,场外资金可能会逐步进场,从而带动市场整体回暖。
  范迪钊:春节前基本上是疫后修复行情,主线并不清晰;年后由于ChatGPT的出现,投资者的热情迅速被激发出来人工智能相关股票成为市场主线,成交量开始放大,赚钱效应出现,市场具备了牛市初期行情的特征。
  詹凌蔚:一季度的市场,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公司遭遇了冲高回落。而在静态和相对一定时期内动态看并没有基本面支撑,依靠主题和概念、甚至投资者想象力来支撑的人工智能板块则出现大幅上涨,并快速蔓延,这对于以基本面出发做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是比较艰难的。
  高波:一季度市场总体震荡上行,结构化特征明显。AI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为相关行业带来了一轮较大的投资机会。但从上市公司营收盈利情况来看,目前的定价更多反映的是远景,投资者情绪的作用比较大。
  廖茂林:虽然此前市场交易的强复苏逻辑并没有完全兑现,但市场情绪以及风险偏好都比较积极。在机构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板块凭借巨大的想象空间受到热烈追捧。但目前还只是题材炒作为主,未来一到两年内很难看到产业链公司业绩真正落地。
  AI技术突破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基金报:AI板块受到极大关注,也引发很多争议。有人说是泡沫,有人觉得是颠覆性变革,你怎么看AI板块的表现?
  范迪钊:首先必须认识到AI技术突破的时代意义,ChatGPT的出现,使人工智能第一次具备了一定的人类智慧,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对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工通用智能(AGI)具备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在toC领域,AGI交互方式的变化以及智能互动会极大地改变应用场景的入口,出现超级智能终端。在toB领域,AGI还能够极大降低许多行业的门槛,提升生产效率。所以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投资界,都必须高度重视AI.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对AI相关股票的追捧是合理的。当然,股票市场的表现往往会放大短期的趋势,而忽视长期的变化。
  廖茂林: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的背后实际上是观察时间窗口的不同。从短期来看,A股市场上AI行情的驱动更多源自于题材炒作,未来一到两年可能很难看到业绩的实质性落地。但长期看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
  詹凌蔚:在成交火爆、市场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板块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并出现分化。我们相对看好算力相关硬件方面的投资机会,而ChatGPT应用领域的盈利模式目前还不清晰。
  汪忠远:AI通过ChatGPT的方式,第一次找到了实现路径,让人工智能走到台前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相结合,这是新一波技术浪潮的开始。但我们也看到,国外的AI浪潮受益的主要是英伟达和微软等大公司,小公司波动大且没有持续行情。A股的AI板块表现要丰富得多,但也要甄别参与的是主题投资还是真的能找到具有成长性的公司。
  高波:泛AI股票中,多数有蹭概念、蹭热点的嫌疑,真正能开发出大模型,带来实际应用场景落地并转化为利润的公司并不多。
  中国基金报:是否会参与AI赛道的投资?
  刘晓龙:AI的突破堪比移动互联网变革,从投资角度讲,这种时代性的主题不可完全不做配置。我们从2月份开始,从算力这个点突破,逐渐延伸到算法和应用的各个方面,大致按照单个行业的较高仓位进行了配置。
  范迪钊:产业的发展和股票市场无关,是产业趋势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最终会在股票市场上反映出来。无论股市短期表现如何,我们都会高度重视AI赛道的发展,选择其中能为中国AI产业发展做出关键贡献的优质公司做投资。
  汪忠远:我们在年初已经基于转型的大背景开始布局TMT板块,也算是参与了AI赛道的投资。但我们参与的是成长方向的投资而不是纯主题投资。
  高波:ChatGPT4.0的发布是人类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意义非凡。我们会加大通用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和游戏股的关注度,择机适度参与。
  詹凌蔚:2月底到3月上旬,我们小规模、小幅度、阶段性参与了人工智能板块的概念性投资,主要方向包括多模态相关的概念品种。在前期也有参与算力相关的投资,但在ChatGPT的应用方面基本没有参与。
  我们是把人工智能板块的主题投资当做阶段性的热点来看待,因此,参与的力度非常小。总之,在成交如此火爆、市场关注度极高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板块会有一定的波动并出现分化。我们相对看好算力相关硬件方面的投资机会。ChatGPT应用领域盈利模式还不清晰。
  廖茂林:暂时不会涉足AI赛道的投资交易。我的投资策略核心要素之一是需要看到未来一年的基本面拐点,而目前AI还没有看到近一两年内能够实现业绩兑现的可能。
  长期看,人工智能将会对各个行业和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蕴含巨大的投资潜力。随着技术演变趋势及变化规律的明晰,在看到明确的基本面拐点后,我们将会积极参与AI赛道的投资。
  中国经济复苏加速
  中国基金报:你对二季度经济形势怎么看?
  詹凌蔚:国内经济复苏加速,叠加美国进入交易衰退时间窗口,看好A股及香港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可能严重低于实体经济层面的进展。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的金融条件正在持续地全面改善,这必然会体现到未来的经济增长数据上。同时,一二月进出口与贸易顺差数据也大幅超预期,给中国经济强复苏进一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此外,通胀数据依旧位于低位,货币政策存在保持宽松的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强复苏的初级阶段,我们对全年GDP增长大幅超出既定目标持很乐观的判断。
  廖茂林: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不断迈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复苏的巨轮势必进一步提速前行,我们对经济充满信心。
  刘晓龙: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很有信心,但经济复苏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看,经济复苏较为正常。
  高波:虽然当前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持续性有所担忧,但经济复苏的趋势仍在。从一季度的各类经济指标看,尽管以房地产、基建、出口等为代表的需求拉动不算很强,但生产端的数据不弱,出行数据基本超过了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我们对二季度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并不悲观。
  范迪钊:今年是经济恢复正常之年,经济进入自身发展的轨迹。
  汪忠远:二季度经济形势会反映前面半年一系列经济措施的效果,总体谨慎乐观。
  二季度市场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二季度市场会怎么走?有哪些机会和风险?
  廖茂林:二季度,经济实质性复苏的逻辑得到进一步验证后,市场关注点将回归到具备优质基本面的标的上。光伏行业中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在各产业环节利润合理回归后,业绩将逐步兑现,叠加当下市场对于科技行业的强风险偏好,光伏有望迎来强基本面支撑的投资机遇。
  高波:二季度权益市场仍值得乐观期待。一季度由于AI行情带来比较极致的资金虹吸效应,非AI板块大幅回调,从业绩增速和估值来看,很多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吸引力。二季度最大的风险在于中美关系是否会激化到对产业产生显著影响。中美关系保持竞合是长期态势,只要地缘冲突不升级,市场边际承受能力会逐步加强。
  刘晓龙:AI板块走出持续的赚钱效应,场外资金有可能会逐步进场,从而带来市场整体回暖。叠加目前国内流动性合理宽裕,估值扩张的空间有望逐渐打开,迎来较好的配置机会。如果4月经济修复超预期,市场资金可能向其他板块发散,AI板块可能会出现一定调整;如果经济修复不达预期,AI板块有可能继续表现。
  汪忠远:2023年是修复之年,总体看好二季度的市场走势。机会来自于新生的景气行业,关注年报和季报出来后,增长确定并加速的行业和公司。风险方面主要关注国内经济托底力度和国外通胀会否超预期。
  范迪钊:综合经济周期、政策刺激以及地缘政治各方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经济形势的亮点还是集中在数字中国建设相关领域,这是股票市场容易形成共识的领域,也是投资的机会所在。市场风险主要来自外部,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以及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的变化,目前看都是在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也不排除逆转的可能。
  詹凌蔚:我们会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机会。第一,经济复苏超预期。随着二季度经济周期出现向上拐点,企业盈利总体增速也将向上走,叠加美联储加息尾声,看好工业金属与原油价格表现。第二,美国滞涨与去美元化。港股市场或将迎来大级别行情机会,随着人民币全球金融体系地位提升,A股也有重估的可能。第三,产业周期的优胜者。行业增速从高速下行至中低速,供给端竞争加剧,优质企业将逐步胜出。阶段性看好储能、光伏,长期看好电动车产业链优质龙头公司。第四,央企估值修复具备可持续性。过去十年,央企在资产负债率降低、ROE持续提升、自由现金流充裕等作用下,企业价值提升。同时提高分红比例,在极低估值的背景下使得分红收益率大幅提高,相关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全面注册制下新股定价市场化
  中国基金报:4月份全面注册制新股上市,今年来新股破发常态化,怎么看待新股市场?
  詹凌蔚:实施全面注册制之后,新股上市破发的现象会频繁发生,新股的制度性溢价将会消失。新股定价将越来越取决于短期的市场走势、系统风险程度、公司长期经营基本面以及品质的优秀程度。因此,新股上市的收益将会大幅度缩减。
  我们基本上不参与专门的新股打新,但会参与持仓股票的配售。我们更关注的是新股上市后在二级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在二级市场交易中寻找相关的投资机会。
  汪忠远:全面注册制要求严格,公司质地大面积恶化和造假情况并不容易出现,但定价会更加市场化,需要对新股进行谨慎甄别。我们会在新股上市后观察一段时间,等定价合理且有安全边际时再买入。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并不担心注册制后A股的港股化。港股上市公司的构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逊于A股,即便施行注册制,投资人仍然能在大小公司中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和成长方向,投资效率会高过港股。
  廖茂林:我们一直以来的投资决策都是以投资标的基本面为依托,挖掘具备基本面拐点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发与存续的股票于我们而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投资的关键还是聚焦公司的基本面。
  范迪钊:我们会参与新股上市后的投资,选股标准和已上市公司一样。
  对后市乐观保持高仓位运作
  调仓到AI、AR等科技成长板块
  中国基金报:当前的整体仓位如何?年内的调仓换股情况怎样?
  刘晓龙:我们在去年10月底从经济复苏角度进行了调仓,增配带有消费属性估值够低、调整时长够长的港股互联网股票,11月配置了地产复苏板块。现在仓位维持在九成左右。AI正在快速产生赚钱效应,叠加经济复苏的背景,有望从板块带出整体性机会。
  范迪钊:目前处于中高仓位,投资方向集中在科技、医药、新能源领域。我们专注成长股投资,今年主要关注科技领域;疫情后医药股会有较大的修复,新能源板块的一些细分领域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且股价已经超调。
  高波:基于对今年行情的看好,目前仓位较高,主要分布在通用人工智能、经济复苏以及“中特估”三个方面。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大概率会在低基数、需求释放、房地产企稳、积极经济政策等因素支撑下明显回升。在这个过程中,预期较为稳定、受益于经济复苏的行业和公司值得关注。
  詹凌蔚:我们的股票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维持在80%~90%,主要布局低估值央企,对近期持续下跌的光伏、储能和部分电动车优质公司采取越跌越买策略;对地产产业链、可选消费、军工、电网电力设备以及部分港股互联网平台也有所布局。
  调仓方面,一月部分减持了冲高的消费品,随后保持相对均衡的配置,在三月市场出现大幅分化的背景下,逐渐远离趋势性上行品种,转向因机构博弈、资金转换所带来的光伏、电储能等行业的机会。中长期角度关注电动车产业链,比如优质电动车终端厂商等。
  廖茂林:当前整体保持相对较高的仓位。仓位调整方面,今年主要增加了一部分AR/VR板块的配置,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苹果MR的推出将会为这个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打破现有的技术壁垒,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基本面得到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当前投资者对于科技公司的估值水平与成长潜力持乐观预期,风险偏好较高,AR/VR在教育、医疗、娱乐等多个场景中都具备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在积极的背景下有望得到更多认可。
  汪忠远:今年一直维持较高的仓位,在复苏和转型两个大方向上基于景气情况适度切换,均衡配置。今年5%的GDP目标难有大水漫灌的单边行情,投资和地产链条涨高需要适度调整到TMT和消费和医药等转型方向。
  国内关注经济复苏情况
  海外看美联储政策变化
  中国基金报:二季度最需要关注哪些变量?
  刘晓龙:关注与经济相关的高频数据和宏观数据等。
  范迪钊:二季度的变量主要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年,美联储出现多次摇摆,目前市场普遍的认知是加息接近尾声,但降息的时间点尚不确定。然而,这个共识是脆弱的,很容易根据通胀、就业乃至金融机构风险事件而发生变化,从而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很大影响。整体而言,美联储如果确认加息周期的终结将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市场可能因此进入反转行情。
  高波:二季度权益市场值得关注的因素包括:一、进入春季后,经济恢复的动力能否持续加强,从而给投资者以更大的信心;二、4月份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如何评价一季度的经济状况,以及会有怎样的政策应对;三、预计二季度美国CPI会经历从6到4的快速下降,并在三季度以后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如果这一数据不出现上行风险,美联储大概率会暂缓加息。
  詹凌蔚:二季度要关注的前瞻性指标,首先是金融数据。总量上关注银行贷款新增量、新增速度以及社融增速;二是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数据,开门红的增速能否持续;三是乘用车特别是电动车的销售量是否有所恢复;四是新出口订单;五是美国的劳动力供给和失业率状况,以及其反映的通胀水平下降的速率和幅度,这将决定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最后是企业去库存的情况。
  目前,我们对上述指标的判断维持相对乐观,全年宏观经济GDP的增长率将在6%以上。同时,宏观经济波动,库存周期将在今年二季度见底,期待在二季度能够看到PPI的同比转正以及企业总体盈利增速的转正。
  廖茂林:对于后市应以更乐观的态度看待,但需要回避一季度被炒作却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标的。宏观层面,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要重要的核心变量;微观层面,应更聚焦公司基本面变化以及技术创新的潜力和天花板,这些要素是驱动公司资产价格行稳致远的关键。
  汪忠远:国内要关注经济能不能稳住,财政和货币的发力程度如何,然后是各方面的产业政策。国外重点关注地缘政治格局会否恶化,以及经济通胀形势会不会刺激美联储政策反复。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六位私募人士研判二季度市场: 坚定看好经济复苏 市场已具牛市初期特征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