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荣誉背后的乡村美丽蝶变

最新信息

“国字号”荣誉背后的乡村美丽蝶变
2023-04-12 10:08:00
梅县区的乡村美不美?从一块块“金字招牌”之中或许能找到答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最美县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近日,该区再添“国字号”荣誉——2022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为广东4个获此殊荣的县(区)之一。记者了解到,村庄清洁行动的核心内容是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一改”,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落脚点在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按照全域齐统筹、全民共参与、全力创示范思路,近年来梅县区在村庄清洁行动中持续发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颜,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前,全区1386个自然村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该区正全力推进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日渐成为梅县区最亮丽的名片。
  全域统筹
  72%以上自然村达到美丽宜居
  去年8月,丙村镇红光村寨背自然村老人叶美荣多年的小心愿实现了:门前废弃十余年的旱厕拆除了,休闲小广场建起来了。
  “杂草长到1米多高,成了老鼠蟑螂的窝”“垃圾乱扔,臭气熏天,晚上经过还怕有蛇窜出来”“大家想拆,但十多年一直没拆下来”……说起此处从前景象,小广场上健身小憩的村民们都聚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4间废弃旱厕及空地仅百余平方米,为何十几年一直没拆下来?
  “虽说大家都想搞好家门口的环境,但这里涉及4户人家的产权问题一直没搞清楚,心里多少还有点顾虑。”叶美荣一言道出背后原因。
  为此,去年镇村干部多方走访调查,挨家挨户上门确认信息。同时为村民讲解“地票”政策,厘清4户村民复杂权属关系,彻底消除了村民的顾虑。就这样,废弃旱厕和门前杂草顺利被清理。
  两天后,周边2户村民主动找到镇村干部,表示愿意配合拆除自家废弃猪栏。“隔壁10多年的难题都搞定了,‘经济账’摊开算清楚,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指着门前种满蔬菜和花朵的小园,村民钟根仕笑着告诉记者,废弃猪栏拆除后,他们自己动手打造了小花园、小菜园,美观且实用。
  “三清三拆”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清出新环境、拆出新空间、才能建出新天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受制于土地权属、补偿机制、生活习惯等方面原因,如寨背自然村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
  如何啃下硬骨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颜?梅县区下足苦功。
  从组织机制上看,梅县区全面落实区、镇、村三级书记抓环境整治工作制度,让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员”、镇党委书记担任“一线指挥员”、村支部书记担任“施工队长”,整体系统谋划、统筹全域推进。
  从方式方法上看,在创新“地票制”基础上持续优化完善“地票”凭证,制定出台“四小园”“拯救老屋行动”等奖补办法,破解“三拆除”难题。同时,以镇为主体、行政村为基础、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由挂职村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员,以网格化管理抓好任务落实。
  清拆危旧泥砖房、废弃猪牛栏等100多万平方米,整治垃圾杂草杂物等8.53万处,清理溪河80多公里、沟渠池塘漂浮物750多吨,红光村获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随着行动的深入,一座座危旧房屋、残垣断壁被逐一拆除,一个个卫生死角被逐一清理。昔日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的闲置地块,蝶变成为了田间地头一道道各具特色的风景线。目前,全区所有村庄全面实现干净整洁,其中72%以上自然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
  全民参与
  村规民约积分制“积”出新动能
  上午10时,在雁洋镇塘心村,74岁的退休教师陈仕贤正拿着花剪、小钉耙在门前的小花园修枝除草。他的妻子也没闲着,手持扫帚清扫房前屋后杂物,红花绿树掩映,四处干净整洁,小院被夫妻俩收拾得格外精致。
  见记者来访,两位老人忙招呼进屋喝茶。电视墙最显眼位置,整齐摆放张贴着“全国最美家庭”“广东省优秀书香家庭”“梅州市优秀书香家庭”等奖杯、证书。
  “小家美,大家才更美;大家美,小家更要珍惜。”陈仕贤说,近几年村里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慢慢转化为行动,“垃圾乱扔、散养家禽少了,主动清理公共卫生多了,村子里外都美了。”
  正如陈仕贤所言,如今的梅县乡村入眼皆变化、处处是新景。但也需认识到,这仅是人居环境提质增颜的第一步。要做到建管并举、长治长效,既要打好集中发力的攻坚战,更打好久久为功的持久战,激活村民作为主人翁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其中。
  在这方面,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丙村镇芦陵村已率先作出探索。
  去年8月,芦陵村开始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简单说就是通过民主程序,将好人好事、人居环境、乱搭乱建等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写进村规民约,转化为可量化的正负指标进行定期考核。”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叶继联看来,以此为抓手,能通过引导式、激励式、规劝式等柔性治理方式,解决村民身边“法律管不着、道德管不住”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让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在村委会一旁的公开栏上,村规民约、实施方案、积分评定表等一目了然。记者细看发现,积分制涵盖基础分项、加分项及扣分项三部分,“支持并开展‘三清三拆’等人居环境整治”“庭院栽花植绿,保持清洁和整齐”等均可加分。驻村干部、村“两委”、村监委、村民代表组成评委组,每半年对村民的积分进行评定,并在全村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进行颁奖,引导村民遵规守约。
  “人带面目树带皮,有公开的排名大家都想争口气,互相之间便有了监督和约束,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习惯。”今年2月,74岁的叶联嘉拿下了首次积分评比的一等奖,这让他很是自豪,“奖品还是其次,这份荣誉大家都格外看中。”
  从软弱涣散村到全国示范村,从“各扫门前雪”到全民共参与,村规民约积分制“积”出了人居环境整治新动能,让这座山水相依的小村庄“里子”更实,“面子”更亮。
  不仅在芦陵村,此类探索正在全区铺开。如妇联组织调动发挥巾帼力量,组织开展以“四美四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以庭院整洁带动村庄清洁,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98个、美丽庭院4820户,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
  示范带动
  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建设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在高质量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的基础上,梅县区持续推进“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立足村庄特色,以农耕文化为魂、红色故事为魄、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客家民俗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打造三宜阴那、富美芦陵、厨乡玉水、宋湘故居创乐等示范村67个,雁洋、畲江等美丽圩镇试点成为全市示范圩镇。
  从当前建设情况来看,梅县区已实现美丽乡村“点上开花”,如何更进一步实现“线上结果”和“面上出彩”?
  梅县区已在实干中给出答案——坚持多镇多村联动,串珠成链、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按照“三色同辉、三产融合、三线同美”思路,集中资源打造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动全域乡村全面振兴。
  “所谓乡村振兴示范带,就是指以中心村为节点、圩镇为枢纽,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先行示范区。”梅县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
  据其介绍,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涵盖丙村镇溪联村、红光村,以及雁洋镇文社村、对坑村、松坪村、雁下村、雁中村、雁上村、大坪村、塘心村、南福村、阴那村、长教村、圩镇,全长23公里。
  谋非常之举,需聚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去年7月底,梅县区从13个乡镇(办事处)抽调政治觉悟高、年轻有干劲、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建工作专班,开启“三清三拆三整治”集中攻坚。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如今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初见成效。
  步入丙村镇溪联村耀祖阁片区,呈现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客都“富春山居图”: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一栋栋白墙、灰瓦、斜顶的客家民居错落有致,红花绿植、生动墙绘、幽美莲塘点缀其中。
  “在民房风貌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格外注重突出客家元素。通过植入具有客家特色的墙绘、仿竹篱笆等对耀祖阁进行‘微改造’,既保存了客家风俗,也保留了浓浓乡愁,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溪联村“两委”干部廖焕贤说。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如耀祖阁这样的美丽节点被逐一串珠成链。游走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之势日渐显现。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国字号”荣誉背后的乡村美丽蝶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