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带来双赢格局

最新信息

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带来双赢格局
2023-04-14 08:09:00
杨毅
  近一段时间,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步伐稳健,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均有新进展。4月12日,中控技术发布公告称,正在申请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5.65亿美元,预计发行的GDR拟于2023年4月17日(瑞士时间)左右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外,还有多家企业发布公告称,发行GDR在瑞交所上市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4月11日晚间,上投摩根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法定名称由“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投摩根基金是第二家合资转外资控股获批的公募基金,也是首家完成更名的合资转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自2020年4月1日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目前境内已成立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已有8家。
  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配套指引正式实施。在全面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后,境外上市活动统一纳入管理,直接境外发行上市、间接境外发行上市在监管层面趋于统一,有助于补齐此前的监管空白和短板。备案制新规有利于增强企业境外上市的信心。境外上市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化发展、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备案新规的实施,将更好地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到境外上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近期,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等负责同志在会见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时表示,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守初心与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机构、市场、产品多个维度的对外开放。外资机构在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渠道进一步拓展。来访的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普遍表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为国际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我国市场,一方面是国际资产配置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受到欧美经济形势影响,外资金融机构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增加。而在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是外资机构进行资产配置的较好选择,这里不仅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而且有丰富的指数投资工具、ETF基金等可供外资机构选择。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境内外各类机构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投资机会。
  一个高质量的资本市场,离不开数量充足且风格多样的机构投资者。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A股最直接的影响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增量资金,这将加强A股融入国际市场的程度,并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国内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引导,养老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国内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机构资金有望长期增配权益类资产,再加上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加入,可以预期,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投资端的有效性将持续提升。
  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正式上市,标志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在全面注册制落地后,A股市场上市条件更加多元,上市效率明显提高。以全面注册制为起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将迈向纵深,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生态持续完善都将成为注册制改革带来的正“外部效应”。而这些变化,将为长期资金提供更多优质资产,对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国际竞争与挑战,更需要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目前,我国股市和债市规模均已位列世界第二大,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5000家。面对如此如规模的资本市场,更需要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引入更多海外中长期资金,便利国内企业多元化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同时,推动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开放的大门在越开越大的同时,也要越开越稳。这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在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加强对跨境投资行为和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研判,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带来双赢格局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