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赋能新经济 数万亿信贷瞄准科创

最新信息

构建生态赋能新经济 数万亿信贷瞄准科创
2023-04-14 17:12:00
伴随着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推进,科创企业时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一个重点领域。大多数上市银行围绕新兴战略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构建生态,在信贷规模已经达到数万亿元的基础上仍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银企的信息不对称和传统授信商业模式的不匹配,商业银行对科创企业的贷款一直存在难点和痛点。然而,金融在创新战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银行要打破原有的商业授信模式,尤其是在信贷风控上做出调整。
  实际上,目前商业银行对于科创企业的信贷规模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的贷款规模已超过万亿元,而股份制银行也通过股、贷、债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这类企业融资的帮扶力度,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万亿资金投科创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近两年来,培育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创企业,已经成为大多数银行业务布局的重点之一。
  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目前对于科创企业的信贷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末,工商银行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的贷款余额为1.2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75万亿元。其中,新兴产业贷款的增速为6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的增速为85%。
  农业银行则表示,该行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与超三分之二的“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 1.24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3800亿元。
  中国银行称,该行2022年对科技金融领域提供综合金融支持约1.45万亿元,其中授信支持超过1万亿元,授信客户近5万户,为超过1.8万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超3450亿元。同时,该行的科技金融服务对象从成熟期客群向初创期和成长期客群转变,产品供给从银行信贷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风险体系从传统模式向适应科技创新转变。
  建设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仅披露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情况,该行围绕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创新研发专属信贷产品、全面升级金融服务等开展合作,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末,工信部发布的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有2180户与银行开展信贷业务,贷款余额683.49亿元。其中,大中型客户贷款余额627.55亿元,小微客户贷款余额55.94亿元。
  交通银行则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该行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重点客群,创新“科技金融专班”一体化经营模式,完善配套政策、产品、数据和系统,设立7只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9.5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9.88%,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75户,市场覆盖度36.30%,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5.52%。
  交通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披露,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982.41亿元,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7户,贷款余额为101.43亿元。粗略计算可知,该行2022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贷款规模分别约为6250亿元和178亿元。
  除了国有大行之外,不少股份制银行在2022年对于科创企业的信贷增长也超过40%。例如,招商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该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023.23亿元;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9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15.47亿元,增幅44.8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230.51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88.47亿元。
  另外,兴业银行2022年人行口径的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增加1241.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59%。中信银行2022年累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1.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905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4242.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6.13亿元,增幅36.58%。光大银行2022年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1900户,对公授信余额超260亿元,增长超50%。
  探索融资服务新模式
  “对于科创企业的贷款,商业银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银行对于科创企业贷款在授信规模、风控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这需要银行在机制上也做出相应的改变。
  该人士表示,科创类贷款的专业性比较强,尤其是一些科技内容对银行而言比较陌生,很难评定价值。在风控方面,科创企业往往也是轻资产类型的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银行的风控措施也要另辟蹊径。
  “目前银行的授信会引入外部合作,以认定企业资质为主。例如银政合作模式,授信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针对国家科技部和地方政府认定的高科技企业,银行以名单制的方式拓展业务。”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会出台一系列对于辖内高科技企业的支持政策,同时与银行合作给予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总行会给地方分行一个总的信贷规模,单个企业的贷款最高能够达到5000万元。在国家2022年出台5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后,这些地区更是会成为科创企业的聚集地,科创企业的信贷需求将更大,银行的信贷资源在2023年也会向这些区域倾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有大行在给科创企业授信时,推出的大都是专属信贷产品,大额授信均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地方组建专门的团队,打造专门的品牌,甚至设立专门的科创网点推进业务。银行通过业务条线的专营不仅能够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风控能力。
  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说,在根植于地方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银行会更加聚焦科创服务行业。杭州银行方面表示,该行聚焦于“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强调运用金融综合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了提升银行对科创企业的贷款意愿,政府也在探索更多的模式来增加银行授信的覆盖面。据了解,2022年湖北省鄂州市政府与省融资再担保集团、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搭建“政府+银行+担保”专注服务科创企业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通过风险共担、分级负担、政银担联合发力,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近日,中国银行湖北分行的首笔与“湖北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的“惠担贷”业务落地,向湖北省鄂州市某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投放350万元担保贷款,该笔贷款由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和鄂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联合担保。
  另外,近日济南融资担保集团与济南农商银行针对科创企业推出了专项贷款产品“济担-科创贷”,针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独角兽、瞪羚、制造业单项冠军及行业领军企业给予300万元、1000万元、5000万元等不同额度的授信。
  “由于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的综合融资能力更强,且更容易开拓头部的科创企业客户资源,贷款在规模和增速上就会显现出优势。中小银行的科创贷款主要集中在细分领域,客户层级会略低一些,贷款是相对更分散的。”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认为,银行如今还在不断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商标抵押融资等融资方式服务科创企业,但是这还需要相关的配套能够进一步完善。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构建生态赋能新经济 数万亿信贷瞄准科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