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观察|恒瑞医药“去恒瑞化”

最新信息

年报观察|恒瑞医药“去恒瑞化”
2023-04-24 11:24:00


K图 600276_0
  红星资本局4月23日消息,日前恒瑞医药发布2022年年报,当期实现营收212.75亿元,同比减少17.87%,归母净利润39.06亿元,同比减少13.77%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若将14.59亿元的资本化研发投入纳入开支,恒瑞全年净利润只剩下约24亿元。
  业绩增长的神话不断被打破的背后,是恒瑞仿制药哺养创新药的发展逻辑失灵。经历阵痛期的恒瑞,正在谋求转变。
集采打破业绩增长
仿制药收入“缩水”
  作为中国医药行业老将的恒瑞医药,前身是1970年成立的连云港制药厂,以原料药和仿制药起家。2000年,恒瑞医药登陆上交所,此后着力布局创新药。
  创新药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仿创结合”由是成为恒瑞医药发展的主要路径,即仿制药业务托底,哺育养活创新药。
  这条路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被证明是稳妥之选,恒瑞更是行得通畅。2000年上市至2020年的21年里,恒瑞医药一直维持业绩正增长,营收规模由4.85亿元,扩增至277.3亿元,净利则从6553.75万元,一路升到63.28亿元。仿制药业务2020年这部分营收占比超六成。
  同时,恒瑞医药的市值飙涨,在2020年末突破6000亿元关口,为A股医药公司之首。
  但集采打破了恒瑞医药的平稳。2021年,是恒瑞上市以来首个负增长的财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降幅分别为6.59%、28.41%。公司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19亿元,报告期内下滑55%;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44亿元,下滑幅度37%。
  进入2022年,恒瑞医药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据年报中披露,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仅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6亿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9.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2亿元,同比下滑48%。
  2018年以来,恒瑞医药仿制药共有22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74.5%,而前七批集采平均降幅范围在48%至59%。同类产品竞争压力较大,恒瑞报价策略也相对激进,但以价换量的效果有待显现。
  事实上,恒瑞医药有35个仿制药品种涉及集采,这意味着有13个品种未中标。其中,2021年6月的第五批集采中,恒瑞报价失误,致使造影剂核心产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格隆溴铵注射液双双落选。这两款产品在2020年合计贡献收入18.7亿元,占总营收的6.75%。
  利空之下,恒瑞股价从90元上方,下行至47元,最新市值3019亿元,较巅峰时期蒸发了3000亿。
  恒瑞医药证券部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比较大的品种基本上都被集采掉了,剩的不太多,未来集采对于我们的影响不会太大。”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恒瑞医药未集采产品占比逐年缩减,仿制药集采压力趋于弱化,第八批集采恒瑞医药仅有盐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一个产品中标,公司未来核心产品集采涉及七氟烷。
截图自恒瑞医药2022年年报
创新药业务遇阻
去年收入出现同比负增长
  表面上看,集采打散了恒瑞的增长数据,但实际上是仿制药哺养创新药的发展逻辑失灵。恒瑞需要在创新药上寻求破局之道。
  对于新药研发,恒瑞医药向来大方,国内创新药企无出其右。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26.7亿元、38.96亿元、49.89亿元、62.0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4.97%、16.73%、17.99%、23.95%。
  但创新药业务与仿制药同样遇挫。2022年1月1日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医保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3%。最强单品PD-1卡瑞利珠单抗,则在2020年降价85%进入国家医保。
  2022年,恒瑞创新药销售收入81.16亿元,占比38.15%。公司2021年上半年这部分收入为52.07亿元,未披露2021全年的收入情况。但从大品类表现和利润基数来看,2022年恒瑞创新药收入出现同比负增长,恒瑞方面也向红星资本局证实了这一点。
  这也在倒逼企业做出转变,恒瑞正在“去恒瑞化”。
  早在2019年,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便对外宣布将砍掉大批仿制药项目。2022年,恒瑞在年报中披露的在研管线已难见仿制药身影,集中于新药研发,有7款创新药处于NDA阶段,13款创新药处于3期临床,64款创新药处于1、2期临床开发阶段。前述证券部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公司现在仿制药立项比较少,基本没有,继续做的仿制药都是高壁垒的、前几年立项的。”
从自研到引进
手握12款创新药
  恒瑞另一个可见的转变体现在license in(授权引进)上。
  2021年,恒瑞医药相继与璎黎药业、大连万春、天广实、基石药业达成合作,BD引进4个创新药项目。而过去恒瑞的创新药发展主线一直是自研,2016年到2020年引进项目数量只有4个,且有一项协议终止。
  但转变刚开始,恒瑞就吃了瘪。3月10日,恒瑞医药公告,大连万春的新药普那布林上市申请未获批准。该药品在美国的上市申请曾在2021年底遭拒,理由是临床结果不足以支撑其有效性。这意味着普纳布林在中美两国的上市计划均折戟。
  普纳布林兼具治疗肿瘤和化疗后中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获得中美突破性疗法认定。由于适用人群广,普纳布林被寄予厚望,可能为恒瑞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点。
  东方不亮西边亮,2022年11月,恒瑞公告,公司从璎黎药业引进的1类新药林普利塞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这是其对外合作中首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
  庞大的产品管线为恒瑞预留了想象空间。据年报披露,目前公司已有12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另有8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54.92亿元,同比增长0.25%,归母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增长0.17%。但相比2021年一季度69.29亿元、14.97亿元的基数,仍称不上可观。
  国际化上,恒瑞似乎难施拳脚,海外市场一直占比微弱,2020到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分别是7.58亿元、6.17亿元、7.7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2.73%、2.38%、3.66%。
  红星新闻记者俞瑶实习记者胡安墉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年报观察|恒瑞医药“去恒瑞化”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