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业 重大利好

最新信息

上海金融业 重大利好
2023-04-27 13:20:00
“金融生态”的进一步优化,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内涵。
  4月2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本场发布会上,聚焦金融营商环境与优良金融生态的打造,上海多个金融管理部门介绍了上海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关情况,并传递最新政策思路。
  “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水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维护金融安全运行,打造近悦远来的金融营商环境,为上海进一步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夯实基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说。
  “近年来,上海围绕市场主体需求,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金融营商环境,金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金融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周小全说。
  谈及下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工作思路,周小全具体从四方面进一步阐述:
  一是加快落实国家战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贯彻落实“浦东引领区意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的优势,提升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以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契机,创新机制安排,作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制度“转接口”,便利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以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为抓手,通过高水平制度供给,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打造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更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同时,进一步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深化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二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建设开放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配合落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深入探索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加快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培育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体系,加大金融衍生品供给,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期权品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高能级金融机构体系,加快高能级机构集聚,持续推动对外开放项目落地。打造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高水平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统一对外开放,增强面向国内国际的服务能力。
  三是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着力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强金融政策协调配合,全力服务“3+6”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科创、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强金融中心与经济、科创、贸易、航运中心的联动,形成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健全绿色投融资服务体系,打响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品牌。兜牢民生底线,加大养老、医疗、健康等产业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民生重点领域。
  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全面提升金融治理和服务水平。深化法治建设,修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设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提升金融市场监测水平。打造金融人才引育留用完整闭环,引进留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金融人才。探索开展金融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试点,支持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
  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已超过47万
  继续擦亮“上海金才”品牌!
  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吸引更多金融人才来到上海、留在上海?
  对于这一市场关切,周小全在会上表示,上海始终把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作为重要工作,为金融人才的吸引、集聚和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7万,国际化、专业型高层次金融人才数量持续增长。
  以政策环境打造不断吸引集聚金融人才是其中一大关键举措。据周小全介绍,近年来连续发布“十三五”“十四五”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强化符合国家战略、适应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制定紧缺人才目录,加大对紧缺急需人才的吸引集聚和培养开发力度。坚持统筹推进,创新金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 “上海金才工程”,特别关注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等新兴领域和具有高潜能的年轻优秀金融人才,近年来累计选拔上海金才大概700名,为金融人才队伍提供典型引领,不断擦亮“上海金才”品牌。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人才队伍,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一流金融人才的集聚荟萃之地、成长发展之地、事业成就之地、价值实现之地,是我们长期追寻的目标。” 周小全说,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支持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在沪创新创业,进一步为外籍金融人才往来等提供便利,促进金融人才融入城市、悦享生活、成就事业,营造金融英才近悦远来的良好发展环境。
  “稳外贸”“稳外资”是今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聚焦这一主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刘兴亚在发布会上表示,后续将把更多优质企业纳入外贸结算便利化试点范围,持续加大外汇政策创新供给,继续推动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向纵深发展,推进试点政策提质扩面。
  刘兴亚介绍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好地助力“稳外贸”“稳外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包括大力推动上海地区企业外贸结算便利化、多措并举吸引外资来沪创业发展、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适配的跨境金融服务、持续推进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和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中性管理。
  关于相关工作的下一步思路,刘兴亚表示,将把更多优质企业纳入外贸结算便利化试点范围,提高银行服务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主动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的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同时,将持续加大外汇政策创新供给,深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改革、扩大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范围,更大力度促进上海“稳外资”。
  而且,继续推动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向纵深发展,推进试点政策提质扩面,进一步扩大试点政策受益面。此外,持续创新外汇套保风险分担模式,进一步推动银行减费让利,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更多财政支持补贴举措,助力中小企业增强汇率避险综合能力。
  金融领域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信用与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刘兴亚还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创新产品,提供高质量征信服务,同时,着力提升征信机构服务能力,增加优质征信产品在金融领域的供给和应用。
  “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双向赋能,是我们银行业保险业最应该做,最想做,也是最能做出特色的工作领域。”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在发布会上就支持科技创新及相关产业发展表示。
  据曹光群介绍,去年12月,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相关部门印发“1+2方案”,整合各方资源,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我们力争到2025年,实现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和户数在2021年基础上翻两番。”
  曹光群以三个“一批”介绍了上海银保监局在相关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目前,辖内银行已初步形成专营机构、专营支行、专营团队等分层多级联动的专营组织架构体系,多家银行已成立科技金融一级部门,绝大部分银行已组建科技金融专业队伍。
  服务“一批”重点企业项目。“我们优选19家有意愿、有基础、有能力的试点银行保险机构,以1000家至2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科技'小巨人'企业、50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10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制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有条件的推行伙伴银行(保险)机制,努力打造一批创新性示范科技型企业重点服务项目、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特色服务项目、一批知识产权融资应用性服务项目。”曹光群说。
  形成“一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典型案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曹光群说,上海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资产新形式、保险保障新模式、融资渠道多样化、价值评估灵活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的综合能力,对于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创新案例和做法,将扩大宣传并在辖区内推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效应。
  曹光群在本次发布会上强调了金融支持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有一些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较多的经营困难,上海银保监局将在银保监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持续健全辖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支持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上海目前共有81家科创板公司,IPO累计融资金额和总市值位居全国首位,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快速上市,实现了科技、产业和资本的良性循环。”王登勇参会时表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上海证监局一直高度重视,支持“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429家上市公司,其中9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从细分产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137家,占比约1/3,其中上市公司市值100亿元以上的超过40家。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服务科创企业发展壮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近年来,上海证监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规范与发展并举,主动作为、系统施策,全力推进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在上海兴业发展,不断为科创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王登勇介绍称,2022年,证券公司保荐111家企业IPO上市,融资规模2245亿元,其中登陆科创板的“硬科技”企业达4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在产品创新上发力,参与全国首批“硬科技”ETF、首批内地与香港ETF互联互通、首批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试点等,成效显著。
  王登勇表示,下一步,上海证监局将继续健全上海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深化“浦江之光”行动,定期开展“牵手小巨人走进北交所”专项活动,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更好服务科创企业发展壮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充分利用好上海改革创新的制度政策优势,在满足合规要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深入推进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适时开展第二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进一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海金融业 重大利好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