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港股IPO大规模破发 机构定价虚高

最新信息

「e公司观察」港股IPO大规模破发 机构定价虚高
2023-05-10 21:13:00
近期港股又有不少公司IPO当天即破发,随后又跌跌不休,投资者亏损严重,这背后有市场原因,也有机构投资者给与的估值和定价虚高原因。
  5月8日绿竹生物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两个交易日股价腰斩,相较IPO总市值66.40亿港元减少约32亿港元,降幅约五成,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上个月13日上市的北森控股每股定价29.7港元,现在只有10.48元。
  北森控股机构队伍可谓豪华,发行前元生资本持股8.27%,红杉资本持股12.21%,软银持股6%,深创投持股7.99%,中金持股0.42%,富达持股1.8%,经纬中国持股8.18%,春华资本持股1.8%。
  北森控股最新市值为75亿港元。2021年4月,北森控股获得2.6亿美元F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18.6亿美元,折合145.64亿港元。当时入股的机构至少亏了一半。
  被称作港股第一个白酒IPO的珍酒李渡上市发行价10.82元,现在8.13元,跌去了四分之一。上市前第三次融资完成于2022年6月6日,投资后估值49.54亿美元,约合388.85亿人民币,每股成本1.78美元。目前总市值不到266亿港元,第三轮入股者已经严重亏损。
  IPO定价由保荐机构向机构客户询价后确定,一般来说,IPO定价越高,保荐机构发行规模越大,拿的佣金越多,发行方和保荐机构都有动力定高价,但另一方面,参与询价的机构还要在二级市场赚钱,否则下次发行就很难有机构来捧场,所以也会给认购机构留下上涨空间。但从IPO结果来看,询价结果没有留下上涨空间,倒是留下了下跌空间,而且这种案例越来越多,还不影响下次照样高价发行。
  这说明IPO定价出现了一定问题,和港股二级市场脱节严重,要么是认购机构不拿客户资金负责任,要么就是机构太过乐观,对二级市场走势预估不足。
  港股破发情况非常普遍,机构太过乐观,定价偏高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去年零跑汽车上市首日暴跌30%。IPO门道颇多,有不少IPO会吸引著名的投资机构和名人捧场,即使亏损也乐此不疲。
  过高的发行价,也影响了打新积极性,近期港股参与打新的自然人只有5000名左右。和A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因为港股打新者反复被市场捶打,打新赚不到钱。
  不仅仅是询价机构乐观,从上述IPO前融资估值可以看到,不少上市公司上市前机构给到的估值,要远远高于IPO价格。去年年底IPO的卫龙,2021年5月估值达94亿美元(约654亿人民币)。目前卫龙只有207亿港元市值。这也让一众投资机构亏了不少。 上市前投资机构给的估值就很高,难怪IPO时给的价格低不下来,因为这个时候IPO价格容易被此前的定价锚定。
  这说明在PE市场,机构就普遍过于乐观,著名的投资机构也给被投对象比较高的估值。原因可能在于,市场上有太多的投资机构,创业公司有所起色,就会被盯着,在融资时争相给与比较好的报价。
  巴菲特有一个理论,是很难在一级市场占到便宜,估值相对比较合理,因为投资机构有比较强的调研能力和专业判断能力,而在二级市场因为流动性很强,定价被情绪左右,很可能出现定价过低的情况,比较容易找到买入点。
  但是这个理论不大适合港股,港股是机构之间的对决,上市公司众多,能被机构看上的上市公司并不多,香港大多数IPO公司发行价就是最高价,此后就是长跌不止,给的估值不高,有很多公司沦为仙股,只有很少数上市公司能从中崛起。
  IPO前后估值倒挂很不合理,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PE资金太过充沛,询价机构太过乐观,或者是和保荐机构之间有其他利益来往。而二级市场流动性比较强,投资者并不会理会询价结果。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e公司观察」港股IPO大规模破发 机构定价虚高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