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污染治理、耕地保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回应热点

最新信息

粮食污染治理、耕地保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回应热点
2023-05-11 18:40:00
国新办5月11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关情况。发布会还回答了粮食污染治理、耕地保护、国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等热点问题。
坚持极限思维
持续提升大中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丛亮表示,应急条件下的粮食保障直接关系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到2022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584家、应急储运企业4846家、应急配送中心3542家、应急供应网点56495个。应急加工能力每天可达到164万吨,能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需要。
  “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的现实考验,给全社会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课’,再次凸显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丛亮说。
  当前,我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主管部门将推动尽快完成《国家粮食应急预案》修订,指导地方完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管好用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应急保供的积极性。
  此外,主管部门将坚持“一县一策”,充实网点数量、优化网点布局,推动网点全面覆盖,补齐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短板。坚持极限思维,持续提升大中城市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协作、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制定和应急演练。聚焦特殊地区粮食应急保障弱项,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体系,夯实应急保供的物质基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指导各地科学构建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加快实施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国家与地方粮食应急保障资源优化整合,形成粮食应急保障工作合力。
我国粮食质量整体情况是安全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介绍了粮食质量安全的现状和保障措施。
  他说:“从2006年开始,每年政府都组织收购和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的风险监测。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国粮食质量整体情况是良好的、是安全的,请大家放心。”
  黄炜表示,此前出现的镉超标大米和真菌超标小麦情况,是土壤水质污染,气候环境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对于这方面工作,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要是抓监测,抓检验,发现污染的粮食及时处置,确保被污染的粮食绝对不容许进入口粮市场,这是一条红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收购环节开展质量和食品安全指标监测,每年采集全样品数超过7万份,及时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状况,提前主动掌握被污染粮食的粮情,为第一时间处置争取工作主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要求,在收购环节,受污染粮食要定点收购、专仓储存、全程监管,不能和其他一般流通的粮食混在一起,要进行封闭式管理。在储存环节,按照使用用途,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储粮质量抽检,准确掌握粮食质量情况,坚决做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绝不允许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请大家放心,在这个问题的管理上,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绝对不允许被污染的粮食进到口粮市场、进到老百姓的餐桌上。”黄炜说。
今年是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
和粮食安全责任情况的“首考”之年
  国家和粮食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表示,今年是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情况的“首考”之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加快考核部署、严格开展考核,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确保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稳、端得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目前,考核的有关办法已经出台。
  考核将突出责任细化。除了考核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责任外,还将党委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细化实化,充分体现“党政同责、齐抓共管”。
  主管部门将按照问题导向、从严考核的总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分值权重,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等重点事项,设置“一票否决”项,明确考核“红线”,守住安全底线。
  考核还提出了激励办法,明确对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实行重大创新性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的省区市给予适当加分奖励。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粮食污染治理、耕地保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回应热点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