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死磕”互联网医疗服务17年 好大夫“守得云开见日出”?

最新信息

王航“死磕”互联网医疗服务17年 好大夫“守得云开见日出”?
2023-05-11 19:47:00
“如何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商业化和规模化?有两大关键点,一是要看内科医生,第三方平台要通过定价机制、服务工具等激励内科医生的服务积极性;二是建立开放的供应链平台,送药到家,帮助线上服务形成治疗流程的闭环,才能真正推动服务规模扩大。”近日,在第七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好大夫在线创始人、CEO王航从行业风向标和趋势出发,分享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但业界更关注的是王航的一句话:好大夫在线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今年全年将会盈利。这对互联网医疗来说无疑是起到了巨大的提振作用。
  互联网医疗起步于2000年,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医学网站悄然兴起,在随后的十年,又涌现出好大夫等多个寻医问药企业,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是问诊咨询的模式。2012年1药网从1号店独立出来,“卖药”成为一门台前生意。
  一直处于“上下求索”状态的互联网医疗在2015年左右分化为“医”“药” 两大阵营,即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等以持续打磨医疗服务、探索商业闭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另一类则是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以医药电商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平台。
  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老大哥”,王航坚信医疗服务处于行业最核心,坚持“不卖药、不投实体医院”,“死磕”医疗服务变现,试图打造人人都想要的“医疗GPT”。在王航看来,互联网医疗服务正迈向“收获期”,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商业化步伐已经开始,未来,服务资源逻辑上的拥有者——公立医院,将和商业化的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走向合作,形成规模化的服务供给。
  “死磕”医疗服务变现
  翻阅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财报,很多企业的主要生意是“卖药”。而当过两年医药代表的王航自2006年创业,坚持“三不”原则——不赚取药品利润、不做医疗广告业务、不开实体医院,将医疗服务作为业务核心。
  赞誉者称其是行业守护者,手握大量医生资源肯定能迎来商业化成功,质疑者则视其为另类,多批评其保守、盈利模式单一。公开数据显示,好大夫在线累计融资超过2.6亿美元,但自2017年获得腾讯领投总金额2亿美元的D轮融资以来,一直未传出融资消息。
  在上市问题上,王航形容自己是“又笨又胆小”,坚持认为医疗服务的行业规模还达不到上市要求,屡遭搁置。一位对好大夫在线很熟悉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好大夫在线也面临资本退出问题,王航的压力也很大,用好大夫的部分营收在还投资者的资金。
  而后来者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以“药”为主要营收的企业先后在香港上市;以“医”为营收的医脉通也完成上市、微医也向港交所主板递交过上市申请。
  王航仍然坚持着“三不”原则,继续“死磕”医疗服务。
  在上述行业会议上,王航援引中国社科院陈秋霖教授的 “互联网医疗行业版图”介绍称,医疗行业有三个主战场:一是医学教育和科普,就是知识服务,业务模式是知识付费和广告;二是药品供应和保障,如阿里、京东的B2C药品销售,模式是电商;三是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王航也描述了医疗服务现状的一些问题:大家都想给家人找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恨不得托关系,但是市场上仍然缺乏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的优质服务的供应。当前的部分医疗服务,要么价格贵,不可能大规模向全社会提供;要么价格低、近乎公益,服务提供者要从药品器械耗材中获取灰色收入、反补付出的成本,而服务质量还没有承诺,患者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这也是好大夫不卖药的原因。王航设想对患者最完美的事情:有靠谱医生给一个唯一的答案,照着做就能治愈疾病。“这就是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就是好大夫在线的梦想。我们将‘死磕’到底,直到能够大批量地提供这种医疗服务。我坚信,这是人人都想要的‘医疗GPT’,也是大家绝对愿意付费购买的,是医疗行业的最佳商业模式。这就是我们给自己树立的唯一方向。”
  好大夫网站上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好大夫在线收录全国10,081 家正规医院904,955位医生的执业信息,其中能提供线上服务的注册医生达到261,908位。
  王航的坚持,让好大夫的盈利之路也充满“艰辛”。2022年冬,在给全体员工的信中,王航宣布公司要摆脱融资依赖做到自负盈亏、工作重心从创业期产研为主快速转向以市场开拓为主、调整组织构建。在此背景下,目前好大夫在线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今年全年将会盈利。
  第三方平台商业化关键何在?
  近年在政策、内需双轮驱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根据华安证券数据,由2012年的23.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7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2%,预计2023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876.1亿元。
  据《2022年互联网医院报告》,2022年是互联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起始之年。过去一年,互联网医疗服务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王航表示有四个值得关注的风向标:一是作为行业主力军的公立医院已经全面拥抱互联网医疗,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全面普及,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如上海疫情中,所有公立医院的停诊通知都用了统一句式“我们停诊了,但是我们的互联网医院还正常开诊”;
  二是《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等监管文件发布,代表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数字医疗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也给民营公司带来了新机会;
  四是疫情高峰期允许互联网首诊,代表将互联网医疗纳入核心领域,接受它作为生力军所带来的崭新解决方案。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2022年互联网医疗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应用,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同比增长21.7%。
  王航指出商业化的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将与公立医院这一服务资源逻辑上的拥有者走向合作,形成规模化供给。据统计,目前公立互联网医院在全国互联网医院中约占70%。
  同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第三方平台如何与公立医院共存?
  王航认为两者间是一种“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并作解释: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超过2000家,“去哪家医院就诊”变成复杂决策,需要好大夫这样的第三方平台,一站式列出各家医院、所有医生,实现患者分流。
  据安永分析,线下服务资源更充足的公立医院,能够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但短板同样明显,在“药品零加成”政策背景下,由于主要收入来源是挂号费,缺乏驱动力。一位公立医院院长说:“只要互联网平台不建线下医院,和它就是合作关系。我不反对、甚至会鼓励我们的医生参与第三方平台,这会为医院带来患者。”
  王航进一步指出,相比公立医院,第三方平台一方面能够更多跨医院组织医生协作,实现医疗服务资源扩容,如提供“预问诊”机制,即全国各地的医生形成“众包模式”,由小大夫专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整理病历,专家医生不用“事必躬亲”,问诊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建立更个性化的治疗药品供应链,提供琳琅满目的服务。另外,通过碎片化时间工作、打造医生个人品牌、建立市场化的服务定价模式,激发优质服务供给,形成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医疗行业仍为长期盈利模式所困,未来如何推动线上诊疗服务模式商业化?王航提出除了与公立医院形成规模化供给合作关系,还有两大关键点。一是要看内科医生这一风向标,相比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群体更大,对线下设备依赖相对小。第三方平台要通过提供可观收入、高效智能的工具等促进内科医生提升医疗质量。二是建立开放的供应链平台,丰富治疗药品种类数量,让每个医生拥有“十八般武艺”。待医生开出药品后,再由配送公司送到患者家里,实现线上服务治疗流程闭环,一定能真正地推动服务规模扩大。
  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版图是什么样的?王航认为将由线上服务、到院服务和医疗到家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就到院服务方面,由于线下就诊主体在公立医院,很难实现商业化。应对老龄化社会,医疗到家服务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方向。平台要建立对接全社会服务者的开放机制,建立服务流程,把控好服务质量,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做好供应端准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王航“死磕”互联网医疗服务17年 好大夫“守得云开见日出”?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