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保险资管公司 2022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41亿元

最新信息

31家保险资管公司 2022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41亿元
2023-05-24 08:16:00
有近半数公司净利不足1亿元行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态势
  本报记者王笑
  在大资管时代,保险资管公司发展正在加速。今年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公告表示,同意中邮保险筹建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至此,我国保险资管公司数量达34家。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水平。
  近期,除大家资产、华夏久盈资产和筹建中的中邮保险资管尚未公布去年公司经营情况外,其余31家保险资管公司相继披露2022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31家保险资管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27.23亿元,净利润合计141.17亿元,相比2021年分别下滑10.39%和7.19%。其中,有4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另有12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16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占行业总净利润的95%以上,有近半数公司净利不足1亿元,行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态势。
  四家公司净利润占比过半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保险资管公司2022年年报数据发现,行业总体上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态势,尤其是老牌保险资管公司业绩表现不俗。
  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资管、国寿资产、泰康资产以及国寿投资4家保险资管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37亿元、48.18亿元、44.13亿元、36.64亿元;从净利润看,四家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9.69亿元、23.61亿元、16.96亿元以及11.33亿元;从净利润增速看,平安资管净利润增速达22.7%,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国寿投资净利润增速同比出现下滑。
  除上述四家公司外,阳光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新华资产、华泰资产、建信保险资产、人保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中意资产、中再资产、中信保诚资产等12家保险资管公司净利润超过亿元,分别为8.06亿元、8.00亿元、7.10亿元、5.79亿元、5.21亿元、4.60亿元、4.16亿元、3.77亿元、2.30亿元、2.10亿元、1.17亿元以及1.04亿元。从净利润增速看,太平资产、太保资产、建信保险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以及中再资产净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16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34.89亿元,占据全行业净利润的95.55%,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5家保险资管公司净利润低于1亿元,其中有两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在这15家保险资管公司中,有7家净利增速实现了正增长。其中,生命资管、交银康联资管和长城财富资管净利润增速超过100%。具体来看,生命资管实现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长147.4%;交银康联资管实现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119.8%;长城财富资管实现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增长136.4%。工银安盛资管、招商信诺资管、华安资管、国华兴益保险资管分别实现净利润0.9亿元、0.68亿元、0.6亿元和0.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6.2%、11.4%和24%。此外,太平资本和安联保险资管两家机构在2022年净利处于亏损状态,分别实现净利润-0.15亿元和-0.55亿元,相比2021年,两家机构的亏损程度均有所扩大。安联保险资管成立时间较短,至今不足两年。
  除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外,ROE(净资产收益率)也备受投资者关注,是衡量保险资管公司“赚钱”能力的重要指标。年报数据显示,31家保险资管公司整体ROE超过16%。具体来看,阳光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管、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中意资产、建信保险资产、工银安盛资管以及人保资产ROE均超行业平均水平,分别达28.72%、22.24%、38.14%、121.61%、24.86%、19.55%、42.34%、28.21%以及16.31%。
  第三方业务发展迅速
  作为保险资金管理的最主要受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管机构管理着保险业70%左右的资金,且绝大部分为关联方保险公司的委托资金,其承担着来自体系内保险资金的最终受托责任,为保险母公司贡献稳健的投资收益。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曾表示,要鼓励保险资管机构发挥长期资金管理专长,积极拓展包括各类养老金投资管理及其他长期资金在内的第三方资管业务,更好地服务长期资金的拥有者和需求者。
  如今,发展第三方业务越来越成为保险资管公司的共识。例如泰康资产官网显示其第三方业务规模已突破1.7万亿元;人保资产这一数据为7870.6亿元;国寿资产4月披露其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超过6700亿元;平安资管年报显示其第三方业务规模达5149亿元。
  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主要面向保险公司同业、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机构,受托管理同业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在大资管时代,随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与政策支持,保险资管公司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人寿2023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集团总裁蔡希良对旗下资管公司国寿资产2023年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中,第一条就是“要跳出保险看资管,把握新趋势,时刻保持对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的警醒,紧盯财富管理新蓝海,实现第三方业务更大突破”。
  曹德云认为,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拓展第三方业务,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和稳健投资能力已获得银行资金、各类养老金等市场资金认可。从市场规模看,截至2022年末,可统计的3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保险资金达20.15万亿元,占比82.24%;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其他长期资金3.98万亿元,占比16.23%。2020年至2022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银行资金、各类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合计规模增长2.18万亿元,其中银行资金占比过半。
  从“单一”身份向“双重”身份转变
  尽管从总体上看,保险资管行业面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放缓的态势,但Wind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资管产品业绩普遍领先于同类公募基金。其中,固收类中长期纯债类及短期纯债类保险资管产品当年收益中位数分别为3.15%、2.67%,同类公募基金收益中位数分别为2.35%、2.14%。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管公司投资能力全面提升。多数保险资管公司坚持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在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基础上,遵循中长期资产战略配置规划牵引,灵活进行战术资产配置,积极把握市场机会。
  近日,人保资本宣布与杭州萧山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向萧山区投放长期限保险资金10亿元,助力萧山区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据悉,萧山国资集团是萧山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与管理主体,承担全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任务,区域专营性强,资产体量、收入规模均位列杭州市城投平台第二位、区属平台首位。
  保险资金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在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比如,在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保险资管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优势,紧跟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投资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等众多优质股权项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实体项目投资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的登记(注册)规模近1.1万亿元。如太平资产投资的“金茂申万-上海金茂大厦第1-5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储架项下首发产品——“金茂申万-上海金茂大厦-鑫悦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规模达30亿元。据悉,该产品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储架碳中和CMBS,由绿色评级机构授予碳中和G-1等级,标的资产预计每年可实现相当于3012.17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6656.89吨。
  曹德云认为,在当前大资管环境下,保险资管要加速从以前单一“买方”的身份,向“买方+卖方”的双重身份转变,增强对既有业务运行基础性规律把握的同时,加大潜力服务业态的前沿探索和布局力度,丰富业务创新体系,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切实将ESG融入保险资产管理核心理念、贯穿投资决策管理全流程,根据保险机构自身发展现状,结合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科学、分阶段开展ESG投资,不断加快自身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的升级革新。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31家保险资管公司 2022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41亿元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